李思緯 張景龍 曲柯錦
1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0 2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2
正文:
引言:中央于2015年12月20日召開了高規格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了“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的意見,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提高工程總承包供給能力,住建部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于5月31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四個方面提出了20條政策和制度措施,明確要求建設單位,應優先采取工程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項目和裝配式建筑應積極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
國家正在大力推行EPC、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項目,對行業、企業,對新型項目的建造、技術造成一定的沖擊,總包方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的轉變成為必然趨勢,加上傳統建筑行業管理問題日趨顯現,總承包管理僅體現在結構階段,前后判若兩人,總承包階段以包代管等問題,機電、裝飾等專業人員匱乏,工程變更大,設計與實際脫鉤,工程變更多,圖紙嚴重滯后,很多三邊工程,等等都是向工程總承包轉變的必然因素。
要想加強項目管理,提升管理能力,達到工程總承包管理的目的,應該至少做好五方面工作:
首先要明確設計管理為龍頭,要聚焦深優化設計能力,在原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在做好深化設計和方案優化的前提下,通過與業主溝通,了解業主需求,將設計前置,引導設計單位配合總包方進行設計制定。
組建設計團隊,成立創新組、優化組、管理協調組等設計管理小組,充分運用現行業較為成熟的BIM技術,通過基于BIN軟件及技術的運用,建立完善的設計管理體系,形成一套有效的BIM管理流程,將BIM技術的多維度發揮到極致,把BIM技術從技術工具向管理手段進行轉變。
計劃管控在項目管理中如同人體的血液一般,血液流通順暢了,人體的各項機能才能保持正常。在建設工程中也一樣,如果一個單項工程由于某方面原因導致停工或延誤,會影響到整個項目的全盤布置,所以,項目計劃管控對項目建設周期中的運營是相當關鍵的。項目計劃管控可以通過前期策劃、分部實施、多方協調、考核總結等手段,用計劃管控引導施工周期的管理,比如,在項目開工前,梳理項目施工全過程中所需要做哪些工作,從投標策劃、設計對接、過程施工、材料采購、分包管理到維保營運,貫穿整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計劃管理。項目可通過計劃考核、開展立功競賽活動等方式,加強計劃管控手段,提高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計劃管控能力。
當前,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充分利用各方有效資源是項目能否順利進行的基礎,企業作為項目建設引導者和服務者,能否為項目提供更多的資源信息體現了企業實力。但這些信息的來源都是由項目通過施工過程中的不斷收集、積累而來,所以,項目整合各方資源,企業和項目建立全產業鏈品牌庫,是項目管理轉變的必經之路。在品牌庫的選擇上,不僅要了解企業規模、產品質量、價格信息等硬性指標外,同時也要關注市場知名度、專業服務能力和企業信譽度等軟實力,采取對單位進行動態考核、綜合評價、分級管理等措施,在定期考核的基礎上,健全激勵機制,重點對履約、保修服務等方面評估,對優質單位給予免資格審查、內部推薦等激勵措施。
項目建造多元化,以及裝配式、鋼結構工程的逐漸普及、機電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的要求愈來愈高,導致項目建設人員專業管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專業分包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愈來愈高,這就要求著總承包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也要逐步提升,所以,項目需要在組織架構和人員配備上滿足項目建設的需求,不僅要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還要從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設上采取措施,制定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對專業分包的計劃、質量、成本、安全等進行履約管控,最終實現全專業、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管理。(從專業分包招標、簽約進場、深化設計、專項計劃、材料設備訂貨、施工組織等管理流程;從平面布置、垂直運輸、專業銜接、工序及工藝穿插、后勤配套等進行策劃及管理,實現有效履約)。
在項目全壽命周期中,總包方對各相關方的服務也是關鍵環節,工程建設就像一盤象棋,是各建設相關方的一場博弈,所以,能否做到做好對各參建方的服務,是對項目能否順利施工,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此,總包方不僅要做好業主的大管家,既服務好業主,協調好公共關系,又要協調服務好設計、專業分包、監理等參建相關方,通過兩個延伸,即向上延伸,協調好業主進行項目建設相關程序手續辦理;向下延伸,項目建成后向業主或運營單位的手續移交,只有這樣,才實現工程順利履約和既定的目標。
項目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變革的序幕已經拉開,企業之間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成為勝負的關鍵,提高工程總承包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筑企業未來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