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巖 王江楠
浙江伊可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800
正文:
人類對棲息地的水環境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也就變得愈發重要。在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中,充分融入現代化的發展理念以及綜合治理措施,不僅可以有效滿足人們對水生態的要求,還能夠有效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為了使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必須要構建起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從水利學層面來講,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澇、防洪以及為船舶提供通行條件,是城市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河道生態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根據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來為人們提供符合人們需求的服務。從風景園林層面來講,城市河道則是一種自然景觀,不但是提高城市美觀性的一個重要元素,還可以為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常見的城市河道生態景觀的建設是以其水利功能為基礎,在城市建設規劃范圍內為前提條件的,是以生態自然為特色,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一種綜合化的治理工程。
綜合城市總體規劃設計需求,以及當地自然環境特點和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技術的特征,并根據相關專業的實際要求,可以把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四種,分別是河道水里功能評價指標、河道生態評價指標、河道景觀評價指標以及濱水文化評價指標。河道工程評價指標:該評價指標主要判斷的是河道的水利功能,評價指標主要有河道的水利功能是否滿足要求、河道本身是否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河道邊坡穩定性是否達標等;河道生態評價指標:該評價指標主要是判斷河道內是否具有生物多樣性特點,評價指標主要有水質、生物種類與數量、河道的邊坡結構形式以及河底的自然滲透性等;河道景觀評價指標:將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作為出發點,評價指標主要有河道的綠化程度、濱水節點的開放化程度以及濱水綠化的親水性等;濱水文化評價指標:景觀風格、區域文化的體現程度、文化分布情況以及相關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等。
河道工程在開展建設的時候,需要將河道的排澇、通航以及邊坡穩定等功能作為主要評價指標來進行量化。在對防洪排澇標準進行建立的時候,需要充分依靠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以及城市人口數量與密集程度,該標準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也是河道生態化、景觀化的基礎所在。在城市防洪排澇標準確定之后,應開展水文計算,對河道的防洪流量進行準確的計算,并充分考慮城市的實際需求,來對堤頂高程進行確定,并選擇合理的防洪形式,保證河道的防洪排澇功能,提高河道邊坡本身的穩定性。此外,在對河道邊坡進行穩定防護的時候,需要盡可能的減少混凝土的使用,并將自然穩定邊坡所占比例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
在整個河道系統中,水質、水量以及生物是最為重要的,三者存在著相互關聯的關系。生態河道中,必須要具有良好的水質,且需要具有多樣性的水生物。所以,本次生態性評價主要將水質、水量以及生物多樣性作為關鍵指標。在這幾種評價指標中,生物多樣性指標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直接影響著河道的生態化。河道生物可以分為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幾種類型。兩棲動物在選擇棲息地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良好的生態河道環境,生態河道環境更適合它們生存,所以,良好的生態河道環境中一般都生存著很多種兩棲動物。生物多樣性統計的復雜性是非常高的,需要很長時間的觀測,才能得出準確的統計結果。在生態河道中,植物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關系著河道生態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植物可以分為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兩種,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就是攔截外界污染物,保證河道水質。陸生植物的主要作用則是防沖固土,保證河道的美觀性,并為生物多樣性奠定基礎。
目前,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問題也變得愈發嚴重,為了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使城市土地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景觀空間與河道生態空間的疊加也逐漸成為了城市開發規劃中的重點規劃內容,為河道景觀性評價帶來了很大的現實意義。在河道景觀評價中,可以充分借鑒城市綠地評價體系,將綠化帶的寬度、現場的景觀設施、空間開放性以及親水性作為評價指標。
自古至今,城市河道一直都是城市的風韻與靈氣所在,它不僅發揮著美化城市、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作用,更承載著城市的濱水文化。在諸多城市文化中,濱水文化是至關重要的一種文化,它是城市的特色名片,直接體現著城市的文化特色。本評價體系將濱水挖掘深度、體現形式、文化點分布以及文化活動開展等作為評價量化指標。文化活動的開展是體現城市濱水文化的重要途徑,所以,為了使城市濱水文化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必須要積極開展濱水文化活動。
本文根據城市河道的一些功能與特色,建立起了城市河道生態景觀評價指標體系,為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持。該評價體系主要對河道的特征進行分析,然后再以河道的基本特征為依據,盡可能的減少重復、復雜的量化。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涉及到的專業種類比較多,所以,要想構建更加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