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棟 梅 巖 任小燕
(1.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研究生大隊,重慶 4000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63600部隊,甘肅蘭州 732750;3.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重慶 400000; 4.中國人民解放軍63613部隊,甘肅 蘭州 732750)
在以往的工程風險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硬系統方法,將客觀問題進行抽象化、簡單化處理,這將不可避免的導致所反映客觀事物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受到影響。對此,本文對軟系統方法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模型,對于解決硬系統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較大的優(yōu)勢和良好的效果。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人們主要對系統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人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為復雜的便是人類行為系統。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面也離不開人的參與,工程項目風險規(guī)劃的軟系統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不同的項目組織結構來說,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主體范圍較廣,主要包括承包商、項目管理人員、投資人員、政府部門等等。由于工程所涉及到的主體眾多,使得風險也在無形中增加,管理難度加大,上述主體不但與風險利益息息相關,同時也是直接的風險管理者,他們的行為也將會為工程項目帶來風險,也就是項目主體風險。例如,如若業(yè)主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支付工程款項,則可能會為承包人帶來資金上的風險;如若承包人在管理與技術方面存在缺失,則會導致整體工程的中斷,產生管理風險與項目風險。由此可見,項目主體行為與工程成敗之間存在較大的聯系[1]。
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海量的信息,其中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等多個方面,與工程中的設計、施工、驗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相關聯,在地基基礎、設備安裝、裝修等多個工程中所體現。這些信息都具有較為顯著的復雜性、非結構性特征,對信息進行快速的獲取,對風險進行及時的管理顯得十分重要,以免會為風險管理規(guī)劃工作帶來阻礙。
參與到工程項目中的各個主體,對項目風險管理目標的認識程度存在差別,一方面,由于各個主體對于工程項目管理的最終目標不同,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對于不同的風險管理人員來說,有時他們的目標是相同的;而對于相同的風險來說,有時從另外主體的角度來說卻未必是風險。因此在風險管理目標的認識上必然存在差異,這一點可以通過制定SSM的方式進行解決。
在軟系統方法中,針對不同情況下人類行為問題,提供了系統的方法和工具對問題進行處理,也正是由于這些活動,通常使得風險問題變得困難和棘手。對此,通過發(fā)揮軟系統方法的力量,能夠將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非結構性的問題向清楚化轉變,通過對軟系統使用前后的對比分析能夠看出,風險管理的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2]。
Check land教授提出,在對系統進行開發(fā)之前,需要充分把握內容系統與問題求解系統,然后才能夠根據軟系統中的邏輯展開研究。在對項目風險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分析人員可以憑借著自己的經驗積累感知風險以及存在的沖突。然后,預測到該風險問題產生后的利害相關者,并且順著這個思維邏輯一直向下推理,直至無法得到新的結論。這時,便可以對項目風險問題的邊界進行確定。然后,利用所得出的信息繪制“圖表”,將項目風險更加直接形象的體現出來。分析人員則可以憑借著“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以此來提升問題情景設定的正確性,并且不斷嘗試將模型進行精確化處理,在“圖表”的作用下,使分析人員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能夠明確所需解決的問題。在項目風險的分析過程中,問題情景的描述應為:如何提升風險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與時效性,決策者、承包商等利益相關者對于風險分析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之后,便能夠繪制出一張“圖表”,實現對問題情境的有效描述。
根定義主要是指回答系統是什么,其目的是對所提出的策略的有效性進行判斷,以此來促進目標的形成。根定義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也就是CATWOE,分別為:C代表的是client,也就是系統服務的對象,在項目風險的分析系統中,主要是指業(yè)主;A代表的是actor,也就是服務的操作人員,在項目風險的分析系統中,主要是指系統變換T的操作者;T代表的是transform ation process,也就是系統傳輸的過程,在項目風險的分析系統中,主要是指利用系統進行風險分析,從而促進項目的健康順利進行的過程;W代表的是welttranschanung(德文),翻譯過來大概是世界觀,在項目風險的分析系統中,主要是指對項目風險進行分析時的信念;O代表的是owner,也就是系統所有者;E代表的是enviroment,也就是系統環(huán)境約束條件[3]。
在根定義的基礎上構建概念模型,無需考慮到系統詳細的構成內容,也不需要對實際運行的系統進行描述,而是利用根定義中的描述,知曉系統“是什么”,在概念模型的基礎上了解到系統“做什么”。對于風險分析系統來說,在以上根定義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將概念模型描述為系統在對工程中各項目標進行分析中,對各方利益相關主體的權益進行協調,充分顧及承包商與操作者的利益。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將可能對項目產生風險的因素進行挖掘,并且預測出風險爆發(fā)的概率以及對項目產生的影響,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以全面性與準確性等特征獲得更多主體的認可與接受。
將二者進行對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發(fā)現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并且找出差異問題存在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在對比的過程中,主要借助根定義與概念模型兩個階段的作用,對其進行更新。對二者進行比較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風險分析系統中,可以將概念模型作為問題集的資源,采用模型方式對所需描述的內容進行提問,以此來實現問題情景與概念模型之間的對比分析。
該階段作為分析階段,主要是針對上述研究中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然后在可行性與需求性的基礎上,對系統工作的目標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在實施調整以后,對原有的問題進行再次描述,以此來解決其中存在的一些新問題,然后重新進入到新的問題情境當中,如此反復,直至所有問題都完成后,并且保證沒有新的改變發(fā)生為止。在此過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使分析人員與工程利益相關者之間能夠擁有良好的溝通。另外,在對項目風險因素進行確定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fā)來制定所要達成的目標。
項目風險具有較強的多樣性、無序性、層次性特征,將軟系統方法應用到項目風險管理與規(guī)劃工作中,能夠有效彌補以往傳統方法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使模糊的問題清楚化,對分析結果與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對其他的風險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是目前來看應用性較強的風險預測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