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景 巖
(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當代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養老社會化趨勢明顯,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出現了專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1999年制定的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是以老年人為特定目標的特殊性規范。老年人的體能和心理特征決定了其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住宿生活的建筑內,此類建筑需要比一般民用建筑更安全衛生、具備更方便的設施、更全面的人文服務。2018年版的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又為老年人建筑賦予了新的名稱——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并局部修訂完善了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的內容。
擬建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是一所獨立建造的集住宿、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管理的大型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可容納人數約200人左右,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照料。
本次設計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經濟合理、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安全防護、消防疏散。下面以本次設計為例對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的設計內容進行了解說,體現了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原則在老年建筑設計中如何逐條實現。
首先,總平面布置依據經濟合理原則。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所處基地在城市道路交叉處,基地呈三角形。確定建筑方案時,首先從結構方面考慮建設成本,選擇規則的建筑形態,內部布置結構時結合建筑功能。為最大化利用基地面積,故將建筑平面設計為“L”形。南向為老年人居住的標準套間,東西向為接待、餐廳及附屬商業,中心場地為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交通便利,周邊配套設施較為完善。
其次,在滿足規劃條件高度要求下確定最適用的建筑規模。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地下1層,地上9層,總高度32 m。這個高度的確定是由于老年人行為能力弱、動作遲緩、發生險情逃生需要協助的因素,并考慮到消防救援人員負荷登高的體力及消防設施的救援距離,目前我國消防設施的有效救援高度為32 m。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最終確定的經濟指標為容積率1.82,綠化率35%。
再次,功能齊全的建筑平面布置是設計的重心和載體。本次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地上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1層東西附樓沿城市道路方向為配套用房,主樓北側為老年服務中心的門廳、接待、康復保健用房;2層南側為餐廳,北側為廚房、包間;3層南側為活動室、健身房、客房、辦公、理發店、便利店等;4層~8層為標準套間共有床位275個;9層為300人多功能廳。地下1層耐火等級一級,為平戰結合的人防,兼顧平時停車,停車數量為50輛(雙層機械停車位),地下1層有兩部電梯可直達地上每層。
本次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同以往同類設計相比進行了優化設計,參考了最新出版的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年版),設計遵循了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安全防護原則。
老年人由于體能逐漸衰退、退休賦閑在家與社會脫節、心理孤獨感加劇,更加需要相互交往關懷的社會生活。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的誕生來源于社會文明建設的需要,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良性平臺。本次設計選址臨近大型住宅小區,附近成熟服務社區保障了老年建筑周邊具有健全的生活系統。設計中不但著眼于在室內營造寬松愜意的空間環境,而且力求在室外創造環境優美便于交流的庭院。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主要居室均在南向,且南退道路紅線27 m,南向空地為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3層及以上老年人的居室與活動室冬至日滿窗日照均可達到4 h以上。充滿陽光的居室使暮氣沉沉的老年人增加生活信心與活力;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室外景觀,使老年人心理獲取精神支持。
本次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主要為有自理能力的健康老人提供全日制的家庭式服務,保證他們參與社會生活、安度晚年的社會生活需求。平面布置進行了周密的規劃組織與設計,包括生活居住、醫療保健、輔助服務、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等功能,希望每個老年人在這里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年人停留時間最長的居室的設計,采用標準化設計,規格尺寸統一、空間大小滿足功能需要同時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戶型設計,起居室、布置完全一樣的衛生間,便于人口變化時調換住宿人員。老年活動室及居室層高為3.6 m,避免了層高過低導致的空間壓抑感。
建筑造型規則,顏色以磚紅色為主,白色為輔,尤為矚目的是主要出入口造型獨特鮮明,這是針對老年人記憶和視力衰退的缺陷,輕易便可識別入口。出入口是連接居室和室外的交通樞紐,設計中降低室內外高差做緩坡,照顧老年人腿腳不便。其他建筑活動空間如走廊、樓梯、居室、衛生間的安全措施及護理設施的設計必不可少,避免一切可能發生的傷害。走廊兩側設雙層借助扶手,安裝老人行動可依賴的安全抓桿;采用緩坡樓梯,上下樓避免高抬腿影響身體平衡,對靠拐杖的老人尤其適用,還可消除了人老后向下俯視產生的恐懼感;所有地面采用平整防滑的鋪裝材料,無一處有地坎,防止老人在步行中摔倒;老年人居室、衛生間設緊急報警求助按鈕,床頭設呼叫信號裝置;居室內墻均采用200厚砌塊墻分隔,且不與電梯井貼臨,外窗采用中空玻璃,考慮到老年人神經衰弱,睡眠輕,做了良好的隔音與噪聲處理。
老年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的耐火等級、防火構造、安全疏散、避難與消防設施的設置比一般建筑要更嚴格,要求建筑的格局和設施對于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更有利。
依據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本次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沿兩個長邊設置了寬度大于15 m的連續消防救援場地,總長大于建筑總長的1/4,符合規范要求,同時便利的交通可保證救護車最大限度靠近建筑入口;本次設計建筑高度32 m,屬于二類高層,每層設計了兩部室內疏散樓梯,均為防煙樓梯間。目的是防止火災煙氣進入,降低火災產生的煙氣對失能老人的危害;位于兩個安全出口間的房間門距離最近安全出口直線距離均小于25 m,位于盡端的房間門距離最近安全出口直線距離均小于20 m;依據規范設置了兩部消防電梯,轎廂尺寸按可進入擔架的無障礙電梯設計,有利于消防人員快速組織滅火行動,同時救援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本次設計2層及以上各層每座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設置2間避難間,避難間利用了平時使用的公共休息室,門可直接開向防煙樓梯間前室;節能設計中的外墻體和屋面保溫材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巖棉保溫材料;設置了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建筑內消防應急照明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老年用房及其公共走道,設置火災探測器和聲警報裝置。本次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中盡量設置更多的安全疏散路徑,提供更好的疏散、救援條件。
由于社會與科技的飛速發展而導致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衍生出了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它是具有特殊需求的設計,其代表著人類的社會文明程度;它又充滿著關懷與保護,注重健康與安全,追求舒適與形式鮮明,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其實是充滿人性化的、系統性、條理性構造物。當代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理念也在與時俱進的優化、完整、豐富中,每個設計人也應當為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