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海 源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左云縣作為煤炭工業大縣,生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任務,保證《左云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2020年)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銜接和協調,加強縣城生態環境治理和改善景觀風貌,為居民提供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左云縣人民政府委托我院進行左云縣十里河縣城段生態綠地的規劃設計工作。本文以該項目規劃設計為引子,拋磚引玉供各位同行同仁共同交流探討。
基地的東部是已建成的十里河生態園。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和園林綠化美化工程。建有文化博覽區、生態防護林區、花溪景觀區、南岸風景林區4個景觀區。
基地的北部是十里河河槽。河槽地勢平坦,長滿野生草本植被,無洪澇沖積灘,景色怡人。河槽南側修建有漿砌石堤防,北岸是自然土堤,現有河槽能滿足20年一遇防洪標準。南岸堤防還修建有防洪搶險路,路兩側種植有小葉楊。步行在防洪搶險路上,河流及兩岸原野風光映入眼簾。
基地的南部是十里河水庫。該水庫是一座改建的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城市供水和生態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小(1)型水庫。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庫區、泄洪洞及供水管、管理用房等組成。水庫周邊是農林用地。
基地現狀用地為平坦河灘地,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部濱河路比其高約1 m~2 m,其比十里河河槽高約1 m~2 m。東部地段為低洼地,地下水位高,常年積水;中部地段為平坦荒地;南部地段為義務植樹造林地,北部地段有防洪搶險路和小葉楊生態防護林帶。
基地現狀場地內無污染水體排入十里河,局部地段有散落的生活、建筑垃圾,生態環境較為一般。
1)健康活力。
本規劃充分號召黨中央、國務院全民健身精神,在綠地中布置各類健身場地和器械健身設施,滿足市民日常康體健身的需求。
2)花園中的體育場。
自古以來,體育活動與綠化就有著密切的關系。規劃將綠地與體育健身完美結合,在綠地中布置各類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給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環境。
3)海綿綠地。
本規劃在綠地中引入海綿綠地設計理念,建設海綿綠地:各類硬化鋪地、園路均采用透水材料,在局部地段設置低洼的濕地花園,最大程度使雨水下滲。
4)綠色生態。
要求綠化配置遵循景觀生態學原理,主要使用鄉土樹種,適當引進植物新品種,營造四季景觀。
1)協調性原則:生態綠化工程與環境治理工程相協調。
2)生態性原則:運用景觀生態設計方法建設生態休閑綠地。
3)藝術性原則:植物配置、水景、硬化鋪裝、小品建筑、照明燈具及各類設施都應注重藝術性與品味性。
4)經濟性原則:綠地建設必須考慮建設成本,在滿足功能和美觀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工程造價。
根據現狀條件和規劃構想,劃分為濕地花園區、防洪搶險區、生態綠化區和戶外活動區等四個區。
采用念珠狀景觀結構,通過南北貫穿的園路和防洪搶險路的南北景觀游覽軸線將各景觀節點串聯起來。
1)濕地花園區:
該區位于場地東部,占地7.90 hm2。利用北側低洼地建設濕地花園海綿綠地,布置自然式淺水塘,種植各類水生花卉。結合自然式淺水塘因地制宜布置適當的木棧道、木質親水平臺和休息亭。
2)防洪搶險區:
該區位于場地北部,占地4.80 hm2。現有的十里河河槽已能滿足20年一遇防洪要求,因此本工程不再進行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嚴格保護好現有的漿砌石堤防、防洪搶險路和生態防護林帶。防洪搶險路是良好的觀景廊道,步行其間,兩側原野和十里河河流風光盡入眼簾。因地制宜改造防洪搶險路兩側的綠化景觀,形成桃紅柳綠濱水綠化景觀,布置適量的座椅,給游人提供良好的觀景綠廊。本工程與十里河水利工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滿足了縣城防洪要求,又綠化美化縣城區域生態環境。
3)生態綠化區:
該區位于場地中南部,占地19.03 hm2。盡量保留現有植被,按“喬、灌、花草”立體綠化方式補植各類適合當地氣候生長的喬木、花灌木、多年生宿根花卉地被,努力營造接近自然的生態植被群落,布置自然式步道,結合步道布置休息亭廊和花架。
4)戶外活動區:
該區位于場地中南部、云新大街西側,占地2.70 hm2。在該區內可適當布置些戶外活動場地和設施。同時配置管理用房、小賣部、公廁、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同時預留出70 m寬用地,作為云新大街西端對景建設用地。
5)植物配置規劃設計:
a.規劃保留現有的植被,尤其是基地南側義務植樹造林地,在其基礎上進行綠化配置。
b.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的鄉土綠化植物,大量種植油松、樟子松、云杉、楊樹、榆樹、柳樹、槐樹等基調樹種。
c.生態休閑區采用孤植、叢植和混交等形式,大量種植樟子松、云杉、油松、側柏等針葉樹和楊樹、榆樹、柳樹、槐樹、白蠟、欒樹、火炬等色葉樹,營造青松紅葉古樸典雅的景觀。春季各類花灌木花團錦簇;夏季各類樹木葉色碧綠,婆娑宜人,翅果如串串風鈴,分外誘人;秋季初霜過后,葉紅似火,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冬季大雪壓青松,銀裝素裹,霽雪疊翠。
d.規劃于濕地花園保留現有的喬木基礎上種植水生、喜濕、耐陰野生花卉和觀賞樹木,適當點綴色葉植物,在駁岸中種植喜濕、挺水、浮水的水生花卉,營造近自然生態濕地景觀。
e.體育健身場地的周邊種植遮蔭喬木,在空地中廣植各類花灌木和多年生宿根花卉。
f.保留防洪搶險路兩側楊樹,補植垂柳、山桃、西府海棠、榆葉梅、珍珠梅等花灌木,形成桃紅柳綠濱水綠化景觀。
該項目用地性質符合左云縣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綠地系統規劃的要求。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而且也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對于改善左云縣城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我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較忽略綠地生態功能,城市綠地除了具有優美環境外還應突出其生態效益,響應“生態文明”“海綿綠地”等國家方針政策。本規劃的生態綠地,一方面可以作為市民體育健身、休閑娛樂、觀景的良好場所,另一方面又改善基地生態環境,實現基地自然生態系統自我發展完善,這也是本次規劃的一大嘗試。希望今后的城市綠地規劃設計能更多地關注綠地本身的生態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