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翼 翔
(山西省公路局長治分局,山西 長治 046000)
近年來,在山西省公路局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創新養護工作理念,為提高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和綜合服務水平。今年以來,長治公路分局圍繞“以人為本、以車為本”的工作理念和“改革攻堅、養護轉型、管理分級、服務提質”的工作方針,以養護中心建設為載體,以實現科學化養護為目標,全力推進公路養護專業化、機械化、規范化、市場化進程,積極培育公路養護市場,穩步推進養護市場改革。
養護中心建設是推進養護管理專業化、機械化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養護工作中,我們的日常養護生產任務由公路段承擔,具體流程是由各段生產股下達計劃,基層道班實施完成,而養護大中修工程任務則主要由段工程隊、機械隊、拌和站完成。這樣的養護管理模式造成了承擔養護任務機構多、人員多、成本高、機械利用率低等突出問題。
為改變現狀、提升效率、推動人員轉崗分流。今年5月初,長治公路分局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的改革方向,以提高機械設備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路面養護專業化水平為目標,主動適應公路養護市場化和養護體制改革需求,創新養護生產新機制、新模式,制定出臺了《公路養護中心建設指導意見》,在各公路段開始推進養護中心建設。
養護中心建設首要原則是實現人員整合,將各公路段富余人員、養護道班技術能手、工程隊、機械隊、拌和站等人員進行優化整合,解決段機關人浮于事的現象。其次是實現資源整合,在選址時充分利用原有道班或拌和站,本著投資小、功能全、效率高的原則,盡量選在本單位管養路線中心位置,同時兼顧職工生活、工作便利。三是實現效能整合,強化公路段、養護中心、養護道班“三位一體”的協同互補作用,明確了公路養護中心主要承擔公路路面養護、沿線設施維修、標志標線制作安裝、公路應急保障搶修、公路大中修工程施工等任務,提高了機械化作業率。
目前,我局12個公路段養護中心已全部組建完畢并開始運營。在運營中,我局堅持邊運營、邊探索、邊提升的發展思路,鼓勵各公路段在養護中心實際運營、功能發揮、效益提升方面積極主動探索,不斷充實和完善養護中心職能,凸顯養護中心核心優勢。
機構設置實現了全面規范。各養護中心統一設置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下設兩部一室。即:綜合辦公室、生產部、機械部,主任由副段長兼任,副主任由生產部、機械部部長兼任。
工作職責及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推行主任負責制和層級管理制度。公路段為管理層,主要發揮計劃、指導、管理和監督職能。養護中心為執行層,主要完成下達的生產任務,同時鼓勵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好的運營辦法和經驗。
小修保養強化了監督管理。通過完善小修保養計劃,測算、計量支付、交工驗收等辦法,小修保養考核流程進一步優化,評價機制逐步完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養護資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果。
養護工程管理進一步強化。養護中心通過整合工程技術人員和機械設備資源并實行統一管理,提升了養護工程施工力量,為進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創建“品質工程”打下了基礎。
養護資金安排更加科學合理。在路面養護上實現了精準化,養護中心根據管養公路病害程度的不同,采取低成本、高效能的養護方法,精養優良路,提升中等路,保暢差等路,全力提高干線公路PQI值。特別是在今年的養護中,各段養護中心針對不同路況采取“科學分類、辯證施治、區別對待、對癥下藥”的辦法進行養護,比如黎城公路段在國道309線、長治市公路段在省道長平線、平順公路段在省道李東線、長子公路段在省道長安線等實施了同步碎石封層,提升了中等路占比。
運營成本逐步降低。養護中心成立后,在提高養護效益、降低養護成本作為不斷凸顯,挖補坑槽,刷油灌縫,修補水溝及防護設施等小修保養任務,全部由養護中心職工自行力量完成,不再雇用社會協作隊。比如平順公路段在省道平長線贏仗嶺隧道口路段雙側路緣石損壞,養護中心職工利用自己的設備和人員,采用水泥混凝土修補劑對路緣石表面脫皮、露骨病害進行了修復,節省了人工費,實現了降本增效。
公路搶險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養護中心設置了公路應急物資搶險庫,完善了應急搶險預案和工作制度,組織開展了模擬地質災害、火害、交通事故阻斷交通等聯合應急演練,同時,養護中心定期組織人員開展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實現了安全監督管理和隱患排查整改常態化、制度化,切實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確保了公路安全暢通。
推進公路養建、事企分開的改革,積極培育養護市場,逐步探索建立部門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產模式是當前養護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將采取公路養護內部市場化的過渡方式,對養護中心采取獨立核算企業化經營管理,以穩步推進養護市場化改革,持續提高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安全保暢水平和綜合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