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進 偉
(陽泉市規劃設計院,山西 陽泉 045000)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自身壓力越來越大,回歸大自然的訴求心理越來越突顯,回歸大自然的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人們對身邊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致力于改善環境、節能減耗的心理理念日益增強,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規劃中逐漸占據了首要位置。目前在我國,對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弊端,對綠色建筑的規劃理念還未完全成熟和深入理解,缺乏有效的有序性開發與拓展。在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中,要因地制宜,實現綠色建筑規劃與當地環保建設、生活項目建設保持良好的統一與協調發展性。
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原則要以環境理念為核心,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規劃,提高創作者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拓展能力,對建筑材料的開發與選材以及相關技術都要進行有效的創新與改革,加大環保材質的開發與使用力度,對一些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建筑材料進行徹底的抵制,積極應用再生能源和自然資源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并進行廣泛的推廣,建構系統化的綠色服務產業鏈。實施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與推廣,構建綠色環保建筑產業鏈體系,為綠色建筑行業打下堅實的根基,注重建筑工藝的創新和發展并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大力推廣新工藝設備與新的材料加工技術,并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合理性,使綠色建筑更美觀、大方得體,不斷促進綠色建筑工藝設計事業有序化發展,更好的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行業發展和建設的規律。并依照我國綠色建筑相關原則規定,依據國家科學發展觀,使用有效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建筑材料,提升綠色建筑的發展,不斷降低能源損耗。
任何一種建筑離不開自然資源的消耗,在綠色建筑理念下,我們要轉變這種傳統的建筑思維方式與方法,確立正確的綠色環境建筑理念,促進我國環保事業和綠色建筑事業的有序化發展。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要充分利用資源再循環材料,注重人文精神與人文文化素養的建設,促進綠色產業再循環系統的發展與創新,改變過去以過度消耗大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城鎮建筑模式,強化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和城市規劃過程中充分整合綠色建筑理念,以綠色建筑理念來貫穿整個城市乃至全中國的城市建設規劃設計之中,為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與城市環保建設的發展與繁榮保駕護航。
我國早在2013年就已經頒布了一項關于綠色建筑的相關政策,在當前城市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將綠色建筑規劃設計理念注入到城市建筑之中。政策規定:在“十二五”期間,對于城市建筑建設過程,最少需要應用10億m2的綠色建筑作為對城市綠色規劃的合理目標,在此建設期間,綠色建筑發揮了綠色環保、節能減耗的強大功能。對于城市規劃建設的相關部門而言,要積極自主的認識并結合實際進行不斷探討具有綠色建筑特色風格的城鎮建設體系,不斷帶動城鎮周邊地區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起到一定的影響和積極帶動作用,并通過先進的設備與科技技術,把與綠色建筑相關的產業的效益帶動起來,把總體競爭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近些年以來,中國的城市化腳步不斷的加快,建筑行業和房產行業都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提升與拓展,建筑工程的增加對周邊地區的環境和環保造成了一定的破壞與影響。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并不斷的融入各個行業中,節能環保技術不斷被人們重視與發展和推廣應用,至此綠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的腳步逐漸加快,并得到了有效的推廣應用,增加了實效性。綠色建筑產業已經成為了環保的主要的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優勢與當前的社會發展進行了有效的融合,例如積極使用資源再利用、資源再生來節約建筑能源,使綠色建筑產業的腳步得到了有效的推進,對抵制城市建筑材料的浪費以及環境的改善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逐漸在城市發展中有效的融合了低碳環保的意識,同時也增強了綠色環保發展的氛圍,依據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來帶動城市的有序化穩定發展。
現今,對于我國的城市規劃來講,綠色建筑觀念是推進我國社會現階段低碳環保腳步的重要途徑與措施。在2013年我國頒布的綠色建筑行業相關規定中,將我國現在的房地產建筑面積全部融進了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之中,使煤炭資源的節省力度達到了1 000萬t,有效的降低了我國的污染排放量,減少了大約兩千萬的污染排放量,為我國的環境環保事業開啟了新的綠色篇章。但隨著近年來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與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房地產行業的迅猛發展,在房地產開發的同時也破壞了一部分自然環境和環保環境,再者綠色建筑的建設量跟不上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進度,所以在某些城市的房屋建筑過程中,作為城市規劃人員對于城市建筑的規劃措施一定要依照我國現在的法律法規制度來實施,并依照當前的社會環境需求嚴格制定建筑規劃設計要求,把綠色建筑規劃設計融入到整體的城市規劃建設之中,并結合城市的發展步伐,嚴格按照我國城市建筑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執行,為我國綠色建筑產業鏈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實效的法律法規支持。
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在進行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設計工作人員對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能源與條件沒有很好的進行有效的利用與開發。例如在進行綠色建筑中對當地的山川、湖泊、濕地等資源沒有合理的利用,在不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下,效仿以往建筑案例,沒有規劃的盲目建筑建設,甚至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與經濟價值,利用強制手段,不采用因地制宜的建筑方法對建筑當地的空間和環境進行了大量的破壞,導致了自然能源的巨大缺失與浪費。
城市的外貌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充分映照,但在很多城市建筑中,規劃設計工作者太過于重視城市外貌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過于夸張,只重視了展現某一城市的外貌功能,而違背了建筑本身應具備的為民服務的本質,對其某個功能進行過于夸張的美化與創設,而沒有關注到其實用性。例如在某城市的行政大廳附近耗巨資建設了一個高大上檔次的文化廣場設施來突顯行政大樓的氣魄,使城市的美觀度大大提升,卻沒有充分的考慮過文化廣場設施的實用性,是否能滿足人們日常的文化和健身需求,沒有把取之于民的資源用在人民身上。或者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建設中,采用大量的燈光照影來襯托大海的美觀,這些設施無疑是對綠色建筑理念的忽視,并且直接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能源和人力能源的損失,與節能減耗、環保低碳的理念直接相悖。
建筑開發商和建筑規劃設計人員要根據城市所處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區別、根據自然資源與地質地貌氣候的差別,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當地地形特質的建筑規劃設計。例如南方城市與海洋較近,自然氣候溫和降水量充分,植被覆蓋面積較大覆蓋效果較好,并且植物種類繁多,因此,建筑規劃設計人員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環境設計一些可以與自然環境有效結合的規劃設計,兩者有效結合,通過城市的自然人文風貌體現綠色建筑的審美價值與功能價值,以此來提升環保意識和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價值觀,并有效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商業氣息。比如在植被的選取方面,可以利用樹冠較大的樹木來進行遮陽,對建筑周圍的大地進行植被覆蓋,減少了水土的流失和風沙的侵入,起到了改善環境的作用,并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使城市環境與風景更美觀大方,城市與城市綠色建筑相結合成一體,不斷提升綠色建筑的實用性和整體美觀性能。
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人員要想做好建設的規劃設計,一定要建立明確的建設規劃目標,不能盲目的只求美觀而不考慮整體形象的規劃設計方案。一定要避免只注重外表建設,忽略了綠色建筑的實效性這一問題。建筑規劃設計工作者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和經濟收入、人文精神特質風貌等特點,采用完美并實用性能較強的規劃設計方案,對城市的內在功能建筑與外在的美觀充分相結合,進行有效的設計與規劃。事實證明,在規劃設計城市外觀建筑的時候,要將其在內的功能進行充分的考慮,兩者相結合,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
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要牢記綠色建筑規劃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居民居住的環境質量。在設計中一定要以人為本,深刻懂得設計的目的是服務于人民,而不是設計一些浮夸不適用僅美觀大方的建筑物體,而是具有實用性、簡易大方、自然舒適、環保意識強大的綠色建筑。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融入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增添文化色彩與文化氣息,在綠色建筑中融入一些我國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狀態。在人民欣賞和使用綠色建筑的時候,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和傳揚中國古老文明的歷史文化遺產。
21世紀的今天,人文文化與物資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建筑規劃的不斷擴大,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被逐漸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文明建筑的步伐。綠色建筑代表著一個城市市容與市貌,良好的市容市貌、有序化的綠色建筑是一個城市精神文明和人文素養的象征與體現,積極將綠色建筑有效的融入城市建設之中是城市規劃是否落實到位的具體表現,建筑設計者要不斷促進綠色建筑的有序化發展和研究,以促進綠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