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晉中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站,山西 晉中 030600)
建筑工程的招投標屬于一種交易方式和法律程序,能夠對交易合同、交易主體進行有效規范。針對傳統計劃經濟下的封閉和分割,建筑工程招投標將其有效打破,對市場主體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對企業公平競爭的活力起到較強的激發作用,能夠對市場資源配置進行有效優化。因此,本文對建筑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只有保證建筑工程招投標活動和法定程序相符合,同時保證建筑工程不同參與主體的行為滿足規范要求,包括當事人、評標專家、招標代理機構等,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建筑工程招投標活動的公正性、公開性、透明性和規范性。但是在當前建筑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卻存在不少問題。
一些地方為了保護本地企業,為其謀取利益,便在招投標過程中設置多種障礙,不斷排擠外地企業,約束和限制非本地企業。一些部門人員濫用自身職權,通過運用特殊的權利,向建設單位推薦一些承包單位,或者向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推薦分包隊伍。和過去相比,當前濫用職權現象盡管有所減少,不過依然存在對承包企業進行暗地指定或者明地指定現象,但是當前缺乏有力證據,當前常常會采用更為隱蔽的方法,絕大部分的方法為當面交代或者暗示。一些情況下,并不會親自行動,而是指派周邊工作人員去談,或者會讓自己的親屬子女進行交流,通過運用自身職權,地方有關部門便向投標單位進行暗中出力。
第一,對信息進行控制和對投標進行限制。在進行操作過程中,通過利用一些借口,對信息進行對外發布,同時隨意縮短時間,縮小公告發布的范圍,最終造成一些潛在投標對象不能夠對信息進行及時獲取,導致客觀的失衡。
第二,為能夠保證內定施工單位可以中標,一些建筑企業便會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制作一些手腳,制定一些具有傾向性的條款,提高招標資格條件,設立更高的招投標門檻,不過還需保證設立一些和意向投標企業相符合的條件。或者在對資格進行預審過程中,并沒有根據工程的實際建設要求進行,而是主要根據建設企業自身的意愿,確定投標范圍和規模,進而導致滿足要求的施工企業不能入圍。
第三,排斥潛在的投標人,邀請招標取代公開招投標,通過進行內部操作,采用邀請招標方式,有效縮小招標范圍,排斥潛在的投標人,進而確保內定施工單位能夠順利中標。
針對一定要采用招投標方式的建筑工程項目,一些建筑企業并不會采用招投標方式。另外一些建筑企業在私下明確承包企業后,還要求承包企業自己尋找陪標企業,一些施工企業在簽訂合同以后才開始補辦招投標手續,根本不嚴格按照招投標手續來辦理相關業務,隨便應對相關監管部門。
在進行合同簽訂過程中,因為監督力度不到位,導致出現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且未對其進行及時察覺和處理。如果主要通過利用企業資質來完成中標的,則中標時的企業并不是合同簽訂的乙方。如果建設企業和中標企業進行互相串通,并未根據中標價來對合同價格進行簽訂,最終會出現陰陽合同。在招標活動開始之前,建設企業和具有投標資格的企業進行私下協商,在投標人進行一定讓利之后,建設企業便會進行暗中操作,使其意向投標方中標。在定標之后,雙方便會簽訂兩份合同,其中一份合同主要是應付施工手續的檢查部門和辦理部門,另外一份合同進行私下簽訂,將其作為實際的決、付款依據。另外,為能夠中標,一些投標企業便對價格進行故意壓低,然后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如變更設計、虛報、多報等,額外追加工程量,以對工程決算造價進行提高,進而獲得更多的非法收益。
許多監督部門將監管取代審批,從一定程度上侵害建設企業的招標自主權,通過運用一些手段,如對注冊費用、巨額保證金、管理費進行繳納等,以對非本地施工企業的參與投標活動進行阻止。監督部門在整個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屬于監督主體,需要深入監督招投程序的合法性,但是許多工作人員除了要進行相關監督工作以外,還應參與評標活動,最終不能夠對評標過程進行有效監督,進而向其他評委留下暗箱操作機會,大大降低工程招投標活動的透明性和公開性。
對于招標代理機構,它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而設立的一種社會中介組織,主要進行有關招標代理業務,同時能夠提供有關服務。在招標代理機構提供的代理服務作用下,能夠對建筑工程成本進行有效減小,對建筑工程的質量進行有效提高,對資金效益進行提高。對于招標代理機構,我國有關政府職能部門一定要對其進行嚴格認定,對招標代理機構市場準入門檻進行嚴格制定,一定要在招標人委托范圍和資格許可范圍中,有效進行招標代理業務。本文認為招標代理機構應選用隨機抽取方法,以和招標人構成委托關系,以有效避免長期合作后產生面子、人情問題現象。另外,作為招標代理從業人員,一定要接受有關職業道德培訓教育和業務培訓教育,對招投標代理機構人員的工作水平、綜合素質進行不斷提高。
對于項目招標人,各級政府部門應和其構成明確的職權關系,遵守有關原則,有效制約和科學規范。應對政府部門協作關系進行增強,對招投標機制成員范圍進行擴大和調整,對招投標統一執法的作用和職責進行不斷強化,對部門之間的受理業務進行構建,對部門聯動執法模式進行構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有效規范和整頓。
第一,對招標投標項目進行跟蹤檢查,及時查處虛假招標,對典型案例進行及時曝光,對自由發包項目進行嚴肅查處;
第二,對標后監管進行增強,構建有效的聯動機制,嚴格監督管理合同履行情況,認真檢查工程承包合同的執行情況,及時排查招投標領域的腐敗行為;
第三,對舉報情況進行認真對待,對投訴行為進行積極調查,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及時處理。
通過采取隨機抽取方式,從評標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出若干名專家,以確定評標委員會的專家。在對專家進行抽取時,監督部門或者主管部門應進行嚴格把控,業主單位只有1次隨機抽取計劃,不得進行重復抽取。應對評標專家庫的建設進行完善和規范,統一配置和劃分專家的專業,對專家進行保密,從抽取至公示評標結果期間,不得將專家的身份泄漏出去,監督評標現場,對招投標雙方變相欺騙、威脅專家進行有效預防。對違規違紀取消資格的清出機制進行構建,嚴格處理提高虛假評標結果的專家和不負責任的專家。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我國有關政府部門沒有對其進行嚴格監督和懲罰。因此,我國有關政府部門一定要科學制定有效的懲罰方法和監督措施,對違紀違規問題進行及時查處,以促使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場的形成,有效促進我國建筑工程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