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明月 曹清明,2 鐘文惠 易英建 方 藝 張智昆 周文化,2
(1.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特醫食品加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004)
朝鮮薊(CynarascolymusL.)為菊科菜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菜薊、洋薊、菊薊、荷花百合、法國百合,被譽為“蔬菜之皇”,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公元前4世紀,朝鮮薊就作為藥食兼用的菊科植物,已被古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所欣賞,對地中海農業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19世紀從法國引進栽培,現已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朝鮮薊在中國的種植正逐年增加[1],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云南、山東、湖南及北京等地。朝鮮薊花苞可食用,其提取物長期以來一直用于民間醫藥[1]。
朝鮮薊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化合物[2-4],其提取物體外具有抗氧化[5]、抑菌[6]、抗癌抗腫瘤[7]、保肝[8]及改善高膽固醇血癥[9]等功效,試驗表明,標準化的朝鮮薊提取物膠囊臨床有降低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血漿膽固醇[10]、降低腸易激綜合征[11]、減肥[12]、降低糖尿病患者糖代謝參數[13]以及改善消化[14-15]等作用。為了促進中國對該屬植物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本文擬對其多酚類化合物成分、提取方法、分析測定方法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為其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朝鮮薊的酚類化合物主要包括黃酮(包括花色素類)和酚酸類化合物(阿魏酸衍生物、奎尼酸衍生物、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以及香豆素類化合物。
朝鮮薊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主要為木犀草素糖苷類化合物、芹菜素糖苷類化合物和花青素類化合物。
Romani等[16]通過對品種Violetto di Toscana和意大利廣泛栽培的品種Terom的不同部位(葉片、外苞、花苞和莖)的酚類化合物進行HPLC-DAD-MS分析,結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部位,葉子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Dranik等[17]最早從朝鮮薊葉中提取了木犀草素苷、木犀草素蕓香苷和木犀草素的三糖苷。木犀草素類化合物是朝鮮薊葉的主要成分,而其他部位主要成分不是木犀草素類化合物。Mulinacci等[18]發現木犀草素苷、木犀草素蕓香苷是朝鮮薊葉中含量最高的2種黃酮類化合物,Orlovskaya等[19]檢測到朝鮮薊葉中木犀草素-7-糖苷占酚類化合物35.19%,Sarawek等[20]研究也證實了,朝鮮薊葉提取物主要黃酮是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其次是木犀草素-7-O-葡糖苷酸;Gebhardt等[21]檢測到了葉中的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Schütz等[22]研究朝鮮薊頭、果汁和果渣中的黃酮類化合物發現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是所有研究樣品中的主要黃酮類化合物,在朝鮮薊頭中為1 002 mg/kg·DM(dry matter),在朝鮮薊果渣中為1 318 mg/kg·DM;Wang等[5]也檢測到了外苞和頭上有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Lombardo等[4]也證明了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是主要的黃酮類化合物,其含量為6 298 mg/kg·Romanesco clone C3(品種)花托干物質。
Wang等[5]用HPLC法分析朝鮮薊葉片、成熟頭苞和未成熟頭苞中多酚化合物,檢測到,除了木犀草素外,朝鮮薊中最常見的2種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蕓香糖苷,以及外苞和頭上有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外苞還有少量的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嫩葉有木犀草素-7-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
Lombardo等[4]檢測到了柚皮素-7-O-葡糖苷和柚皮素-7-O-蕓香糖苷為朝鮮薊中的少量酚類化合物。El-Negoumy等[23]也檢測到了朝鮮薊花中的柚皮素、柚皮素-7-O-葡糖苷、柚皮素-7-O-蕓香糖苷和芹菜素-7-O-葡糖苷以及芹菜素-7-O-蕓香糖苷、芹菜素-7,4’-O-二葡萄糖苷以及木犀草素-3’-O-葡糖苷、木犀草素-4’-O-葡糖苷和木犀草素-7,4’-O-二葡萄糖苷等化合物。Hinou等[24]報道朝鮮薊葉中有橙皮素、橙皮素-7-蕓香糖苷和蘆丁。Orlovskaya等[19]報道了新鮮朝鮮薊葉中酚類化合物含少量的二氫槲皮素、牡荊素、葒草素、金絲桃苷、橙皮苷,在干燥的朝鮮薊葉的水提取物中檢測到了刺槐苷(1.27%)。
酚類化合物一般以結合態存在。Lattanzio等[25]研究洋薊球在生長和冷藏過程中酚類化合物的變化,結果表明,酚類物質都以結合狀態存在于新鮮健康的頭苞,在新鮮的頭苞中,只檢測到痕量的游離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而在嚴重受傷的頭苞中,發現了可測量的芹菜素和木犀草素。
與酚酸和類黃酮的研究相比,花青素的數據很少。Aubert等[26]鑒定了朝鮮薊花、苞片和葉中的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苷、矢車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矢車菊素3-槐糖苷、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矢車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和矢車菊素3-咖啡酰葡糖苷。Schütz等[27]鑒定了13個花色苷。包括矢車菊素衍生物10個,芍藥素衍生物2個和1種飛燕草素衍生物。13種花色苷中,有6種帶丙二酰葡萄糖取代基團,1種為丙二酰槐糖苷。
咖啡酰奎尼酸類化合物,是一類由奎尼酸與數目不等的咖啡酸通過酯鍵連接而成的酚酸類天然成分[28]。朝鮮薊是咖啡酰奎尼酸類化合物的豐富來源,朝鮮薊累積咖啡酸(3,4-二羥基-肉桂酸)殘基,單和二咖啡酰奎寧酸作為主要化學成分。朝鮮薊的單咖啡酰化合物主要有1-O-咖啡酰奎尼酸、3-O-咖啡酰奎寧酸(新綠原酸)、4-O-咖啡酰奎寧酸(隱綠原酸)和5-O-咖啡酰奎寧酸(綠原酸),其中綠原酸含量最豐富[3];二咖啡酰奎寧酸主要有1,3-二咖啡酰奎寧酸、1,4-二咖啡酰奎寧酸、1,5-二咖啡酰奎寧酸、3,4-O-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5-O-二咖啡酰奎尼酸,其中1,5-二咖啡酰奎寧酸含量最豐富,其次是3,4-O-二咖啡酰奎尼酸[1]。
洋薊素是朝鮮薊提取物(頭和葉)最常提及的一種咖啡酰奎尼酸類衍生物,具有保肝、促進膽汁分泌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Panizzi等[29]1954年首次從朝鮮薊葉子提取得到洋薊素單體化合物,并將其解析為1,4-O-二咖啡酰奎尼酸。1965年Panizzi重新解析其結構為1,5-O-二咖啡酰奎尼酸,根據現行有機化合物命名法其名稱為1,3-O-二咖啡酰奎尼酸[1]。Zhu等[30]將朝鮮薊葉的提取液進行分離也得到了洋薊素。洋薊素的活性很強,但含量不高[1],所以有時檢測不到。Lattanzio等[31]研究表明朝鮮薊頭中的洋薊素含量為61.2 mg/100 g·DW,是其他幾種二咖啡酰奎寧酸的0.07~0.42 倍;Azzini等[32]研究朝鮮薊頭酚類成分,在烹飪后才檢測到了洋薊素。
綠原酸是朝鮮薊的主要單咖啡酰奎寧酸類化合物。Lombardo等[4]研究朝鮮薊的多酚成分發現,每千克'Violetto di Sicilia'內苞片干物質中,含有14 841 mg。Schütz等[22]研究朝鮮薊頭、果汁和果渣中的咖啡酸類化合物表明綠原酸含量豐富,其含量僅次于1,5-O-二咖啡酰奎尼酸,在朝鮮薊頭中含有3 143 mg/kg·DM,在果渣中含量為2 033 mg/kg·DM。
Schütz等[22]研究朝鮮薊頭、果汁和果渣中的咖啡酰奎寧酸發現1,5-O-二咖啡酰奎尼酸代表主要的羥基肉桂酸,在朝鮮薊頭中含有3 890 mg/kg·DM,在果渣中含量為3 269 mg/kg·DM,而在果汁中1,3-O-二咖啡酰奎尼酸(洋薊)占主導地位,可能是加工期間的異構化造成的。
朝鮮薊組織的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含量取決于組織的生理階段。Wang等[5]研究了3個品種朝鮮薊(綠球、帝王星和紫羅蘭)葉、頭的抗氧化酚類化合物,結果表明:葉子含有最高濃度的總酚,未成熟頭苞的比成熟頭苞的更高;3種洋薊品種中,帝王星葉含有最高濃度的酚,而紫羅蘭含量最低。
朝鮮薊主要酚類化合物在貯藏加工過程中會發生轉化。Lattanzio等[25]研究表明,朝鮮薊的健康頭部在20 ℃下貯藏2周或在4 ℃下貯藏1個月時,咖啡酸顯著增加,在20 ℃下增加最明顯。受傷的頭部(內部黑色化)在20 ℃貯藏2周,咖啡酸和其他大多數酚類物質均有所減少,而頭部嚴重受損時,儲存同一時間段,發現咖啡酸為存在于新鮮適銷的頭部咖啡酸總量的1/2以下。然而,在4 ℃貯藏1個月的受傷頭部,咖啡酸的減少進程較慢。Gil-Izquierdo等[33]研究表明,朝鮮薊經貯藏后其內苞中總酚、綠原酸和1,4-二-咖啡酰奎尼酸 + 4,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升高,特別是在2,5,7 ℃而1,5-二咖啡酰奎尼酸 + 3,5-二咖啡酰奎尼酸從260 mg/kg 降低到150 mg/kg,說明酚類化合物已經發生了轉化。Azzini等[32]研究發現朝鮮薊烹飪后,綠原酸含量稍有增加,單咖啡酰奎寧酸和二咖啡酰奎寧酸的增加。
Hinou等[24]報道朝鮮薊葉中有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和7-羥基-6-O-β-葡萄糖-香豆素。Orlovskaya等[19]報道了4-羥基-香豆素。Vigh等[34]也報道了朝鮮薊干葉中含有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
Orlovskaya等[19]研究表明,在新鮮朝鮮薊葉的酚類化合物中,咖啡酸為38.55%、熊果苷為9.31%;而朝鮮薊干燥葉的水提取物中酚類化合物中含沒食子酸(23.48%)、菊苣酸(5.86%)和阿魏酸(5.54%)。Azzini等[32]研究朝鮮薊生物活性分子的吸收和代謝發現,口服朝鮮薊后8 h血液二氫咖啡酸和二氫阿魏酸水平顯著升高,證實了攝取朝鮮薊后羥基肉桂酸代謝物的吸收利用。
多酚化合物常見的提取方法有溶劑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法、微波輔助提取法、酶輔助提取法以及超臨界流體萃取法等。其主要化合物綠原酸易溶于乙醇、丙酮、甲醇等極性溶劑,微溶于乙酸乙酯,難溶于氯仿、乙醚、苯等親脂性有機溶劑。由于自身的不穩定性,提取時不能高溫、強光及長時間加熱。
在多酚化合物提取過程中,可根據所用溶劑的不同,將溶劑提取法分為熱水提取法、醇(甲醇或乙醇)提取法等。由于熱水提取法會造成提取物中含有較多雜質,故不常用。目前,對于朝鮮薊中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可根據多酚化合物的成分選擇適當濃度的醇溶劑進行提取。
宋曙輝等[35]采用甲醇、乙醇等溶劑對朝鮮薊中的多酚進行超聲波提取,結果表明,最佳條件為提取功率650 W,提取時間20 min,提取溫度30 ℃,料液比1∶20 (g/mL),70%乙醇作為溶劑,該條件下多酚提取率為4.06%。
由于朝鮮薊中的多酚化合物比較復雜,對其提取不止局限于一種方法,通常將2種或2種以上的方法相結合來提高提取率。張俊等[36]采用微波輔助與溶劑提取相結合的方法,并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最佳條件為料液比1∶8 (g/mL),提取液pH 7,微波功率700 W及處理時間90 s,在此條件下,朝鮮薊葉多酚提取率可達2.27%。趙友誼等[37]選用溶劑回流提取的方法,對影響朝鮮薊葉中黃酮及酚酸提取率(以咖啡酸含量為指標)的因素進行了考察,得到最佳提取工藝為60%乙醇,液料比10∶1 (mL/g),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工藝條件下,總酚酸的平均含量為5.01%,總黃酮及酚酸的平均提取率為95.74%。
常用于多酚化合物分析測定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來對總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可以對柱分離后的單體化合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Folin-Ciocaileu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酒石酸亞鐵分光光度法[38]等,分光光度法可以測定天然產物中的總酚含量[39]。馮麗等[40]研究3個品種朝鮮薊(帝王、綠寶石、德引)的總酚含量,Fratianni等[41]研究朝鮮薊不同部位的總酚含量以及Rezazadeh等[42]研究鹽度對洋薊葉片酚類成分的影響,都采用了Folin-Ciocaileu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常用于多酚類化合物的分離,結合標準樣品分析單體化合物的含量,此法具有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分析快速等優點[43]。曹佩琴等[44]建立了同時測定朝鮮薊葉中綠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和洋薊素(1,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測定了朝鮮薊葉中綠原酸和洋薊素的含量分別為1.01%和0.026%。Gil-Izquierdo等[33]用HPLC法測定了內部苞葉總酚含量大大高于外部含量(鮮葉中分別為618,74 mg/kg)。Azzini 等[32]采用HPLC-DAD測定了生、熟朝鮮薊頭的多酚含量變化。張俊等[45]采用 UPLC 法外標法測得朝鮮薊葉中綠原酸含量(質量分數)為1.52%。Orlovskaya等[19]用液相色譜法測定新鮮朝鮮薊葉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結果表明,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為35.19%、蘆丁為0.08%、二氫槲皮素為0.91%、牡荊素(Apigenin 8-C-β-D-glucoside)5.31%、葒草素(木犀草素-8-C-葡萄糖苷)為0.46%、金絲桃苷(槲皮素 3-β-D-半乳糖甙)為0.01%、橙皮苷為2.33%、4-羥基香豆素為0.88%、綠原酸為0.10%、新綠原酸為6.88%、咖啡酸為38.55%、熊果苷為9.31%。而朝鮮薊干燥葉的水提取物中酚類化合物與新鮮朝鮮薊葉相比,沒有檢測到二氫槲皮素、牡荊素、葒草素、橙皮苷、4-羥基香豆素和熊果苷,但新檢測到的酚類物質為芹菜素(0.89%)、刺槐苷(1.27%)、沒食子酸(23.48%)、菊苣酸(5.86%)和阿魏酸(5.54%)。其結果證實了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為朝鮮薊葉中主要的黃酮類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可將天然產物的粗提物進行快速分離、基于碎片離子信息的組分鑒定,以及定量分析,具有靈敏度高,樣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點。Lombardo等[4]采用HPLC-DAD-ESI/MSn法鑒定了19種酚類化合物,Mulinacci等[18]利用HPLC/MS法鑒定了4個單咖啡酰奎尼酸酯、5種二咖啡基奎尼酸酯和5種木犀草素衍生物。羅葵等[46]采用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四極桿質譜方法(LC-MS/MS)研究發現朝鮮薊罐頭食品中綠原酸含量最高,平均值為625.701 μg/g,洋薊素平均值為315.823 μg/g。Pandino等[47]用HPLC-DAD-MS/MS法分析了不同品種朝鮮薊(Blanc Hyerois、Nobre、Tema 2000、Tempo F1、Tondo di Paestum、Violetto di Sicilia)在不同部位的多酚分布,結果表明,品種和部位不同的酚類含量差異顯著,其中,綠原酸含量范圍為:2 278 mg/kg·DM(Tondo di Paestum)至痕量(Nobre);1,5-O-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范圍為:83 mg/kg·DM(Blanc Hyerois)至1 986 mg/kg·DM(Tondo di Paestum)。Schütz等[27]對4個栽培種頭苞提取物進行質譜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品種之間花青素含量差別很大,總含量范圍為8~1 705 mg/kg·干基。矢車菊素3-(6"-丙二酰)葡萄糖苷是所有分析樣品中的主要花色苷。
氧自由基參與許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如炎癥、缺血性心臟病、癌癥等[48]。朝鮮薊可能由于多酚化合物的存在而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夠防止脂類的過氧化,抑制過氧化氫引起的溶血以及過氧化物對細胞的氧化。
宋曙輝等[49]采用DPPH法、ABTS法對朝鮮薊葉提取物進行了體外抗氧化試驗,結果表明,朝鮮薊葉片提取物清除DPPH·的IC50值為(283.5±0.69) μg/mL、IC75值為(443.6±0.74) μg/mL;ABTS+的50%為104 μg/mL 時,隨著提取物濃度的增加,對 ABTS+自由基的抑制率也逐漸增大。楊海英等[50]通過超氧陰離子法研究了朝鮮薊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當朝鮮薊葉提取物濃度為0.8 mg/mL時,朝鮮薊提取物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率達到92.92%。
通過對朝鮮薊提取物活性的物質基礎的研究表明,抗氧化活性與酚羥基的數量有關,多羥基數目顯示出高抗氧化物活性,鄰位或對位加入第二個羥基也能增加抗氧化物活性。Wang等[5]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用DPPH法進行活性檢測,其活性為洋薊素(每個酚環上有2個相鄰羥基)>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蕓香糖苷(1個環上有2個相鄰的羥基,第二個環上只有1個羥基)>綠原酸、1-咖啡酰奎寧酸(同一酚環上2個相鄰羥基)>芹菜素-7-蕓香糖苷、柚皮蕓香苷(2個羥基在分開的酚環上)。evcíková等[51]用DPPH法測得多酚的活性為:二咖啡酰奎寧酸>木犀草素-7-葡糖苷>綠原酸。Jun等[52]通過HPLC-MS和NMR(1H和13C)鑒定了朝鮮薊中顯示抗氧化活性的物質為洋薊素,并采用DPPH法和ABTS法測定了其抗氧化活性,EC50分別為5.56,15.83 μg/mL。Gil-Izquierdo等[33]研究表明朝鮮薊是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朝鮮薊內部苞片中的酚類物質比外部苞片高10倍。在收獲后,貯藏后內苞總酚為618 mg/kg,綠原酸為143 mg/kg,1,4-二-咖啡酰奎尼酸 + 4,5-二咖啡酰奎尼酸為207 mg/kg,1,5-二咖啡酰奎尼酸 + 3,5-二咖啡酰奎尼酸為260 mg/kg。Pérez-García等[53]研究發現,朝鮮薊葉提取物和純組分的洋薊素,咖啡酸,綠原酸和木犀草素都以濃度依賴型降低了H2O2誘導的人白細胞氧化,朝鮮薊葉提取物濃度在10~100 μg/mL時抑制率為50%。測定的純組分在較低濃度3.5~9.0 μg/ mL下顯示相同的抑制水平,綠原酸為3.5 μg/mL(抑制率66.1%),洋薊素為5.2 μg/mL(55.2%),咖啡酸為5.7 μg/mL(55.9%)和木犀草素為9.0 μg/mL(51.6%)。
Vamanu等[54]以多酚含量為考核指標優化了提取條件,得到了朝鮮薊葉75%乙醇提取物,抑菌試驗表明,提取物對無害李斯特菌CMGB 218、蠟狀芽孢桿菌CMGB 215的測試菌株顯示出顯著的抑制活性,MIC均為5 mg/mL,但對其他菌株的MIC為15 mg/mL。楊克沙[55]對朝鮮薊葉片乙醇提取粗多酚和純化后多酚進行抑菌試驗,結果發現,粗多酚對供試菌的MIC值分別為25.0,22.5,20.0,32.5,27.5,30.0 mg/mL,純化后多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芽抱桿菌、綠膿桿菌、乳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強于粗多酚,純化后多酚對供試菌的MIC值分別為10,8,12,13,12,13 mg/mL。Zhu等[30]研究了3種提取溶劑(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提取物以及分離得到的單體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提取物對三類微生物(7種細菌,4種酵母和4種霉菌)顯示出最顯著的抗微生物活性;對正丁醇提取物進行分離純化制備得到了咖啡酰奎寧酸衍生物和4種黃酮,其中,綠原酸,洋薊素,木犀草素-7-蕓香糖苷和木犀草苷表現出比其他化合物相對較高的活性;它們對真菌的作用比細菌更有效,其最低抑制濃度為50~200 μg/mL。
朝鮮薊在西方作為藥食兩用的菊科植物,其葉提取物長期以來一直用于民間醫藥,特別是用于肝臟疾病[1]。目前商業化的藥物主要用于治療肝病。
以大鼠CCU中毒作為試驗模型,Speroni等[8]通過測定脂質過氧化、天冬氨酸轉移酶和丙氨酸轉氨酶的活性來評估朝鮮薊提取物的保肝作用,結果表明,提取物對膽汁流動和肝臟保護起作用。Gebhardt等[56]研究表明,將大鼠原代肝細胞暴露于叔丁基氫過氧化物(t-BHP),測試組朝鮮薊水提取物降低了培養物中的脂質過氧化作用(丙二醛的產生量)和細胞毒性,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及肝保護潛力。常食用朝鮮薊有治療慢性肝炎的功效,大多數是針對朝鮮薊提取物來闡述的,對于朝鮮薊單個物質保肝特性局限于洋薊素的研究,Adzet等[2]建立離體大鼠肝細胞CCl4中毒模型,通過GOT和GPT酶滲漏檢測,證明了洋薊素對肝細胞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高血脂癥常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可以通過TG、TC、LDL-C以及HDL-C等指標來監測。近年來,國內外對朝鮮薊的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降低膽固醇、降低高血脂癥的功效。Bundy等[10]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表明:朝鮮薊葉提取物血漿總膽固醇平均下降4.2%,對照組平均增加1.9%。姚敏等[57]進一步研究朝鮮薊提取物對高脂血癥有治療作用,以及其主要活性物質木犀草素,證實了朝鮮薊葉提取物可以增強膽固醇的排出,降低肝中膽固醇的合成,其中木犀草素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有效率達60%。宋曙輝等[58]通過動物試驗考察了血液與肝中的 TG、TC、HDL、LDL、MDA 含量及肝中的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也發現朝鮮薊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現階段保健食品絕大部分都是添加了化學合成添加劑,其安全隱患與對消費者健康的潛在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朝鮮薊在保健食品方面的應用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一方面,如果能夠利用國內外對朝鮮薊多酚化合物研究的現有成果,加以消化并投入生產,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并將促進中國植物源天然抗氧化劑產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醫學對朝鮮薊藥用價值開發力度的加大,以及人們對朝鮮薊保健功能認識的提高,朝鮮薊茶包、朝鮮薊保健食品、朝鮮薊干粉、朝鮮薊提取物的需求量也會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