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真真
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是解決濱州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契機。由于供水單元調整,濱州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2014年開始啟動,較全省其他地市晚3年時間。濱州市創新工作方式,強力推進配套工程建設,2016年趕上了全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的步伐,僅用了3年的時間便完成了相當于6年的工作,被省南水北調局譽為“濱州速度”。2015年、2016年,濱州市連續2年被評為全省南水北調工作先進單位。
濱州市地處沿海和諸河下游,淡水資源貧乏,境內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黃河水,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48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10m3,占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占山東省人均水資源量的93%,屬于資源型缺水區。受地理條件影響,濱州市水資源短缺,特別是地下淡水資源短缺,僅為5.93億m3(礦化度小于2g/L),且埋藏深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5.4mm,年際變化較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大量增加,環境承載量加大,濱州市水資源已不堪重負。目前地表水資源嚴重不足,地下水資源超采,且水資源浪費嚴重,水資源短缺日益突出,給工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給人民生活、社會安定以及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后果。境內主要河流除黃河外,其他過境河流如小清河、徒駭河、德惠新河、漳衛新河、馬頰河等過境河流流量小,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灌溉利用率越來越低。
目前,濱州市各縣區普遍面臨地下水嚴重超采、水質污染、環境惡化的嚴峻局面,今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對水的需求量還會越來越大,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會日益加劇。水資源不足已成為濱州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因此,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對于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包括干線工程和配套工程,2012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濱州段主體工程建成,2013年5月30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進行試通水,標志著東線工程順利完工;2016年12月,濱州市博興水庫和鄒平辛集洼水庫分別通過了省級通(蓄)水驗收,標志著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圓滿完成任務目標;2017年4~5月濱州市博興水庫和鄒平辛集洼水庫均一次性成功引蓄長江水各600萬m3,標志著濱州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已安全運行并發揮效益。
1)干線工程。南水北調濱州段處于山東“T”字形調水大動脈東線濟南至引黃濟青段,涉及鄒平、博興2縣,8個鄉鎮辦,63個行政村。工程總長度39.741km,其中鄒平23.434km,博興16.307km,工程總占地422.27hm2。南水北調濱州段干線工程總共164個建筑物,合同總額3億元。主要包括生產橋、節制閘、倒虹等,其中節制閘共有4座,位于博興的有博興城南節制閘和博興趙家節制閘,剩余兩座全部位于鄒平縣。
2)配套工程。濱州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涉及博興、鄒平2個供水單元,分配引江水量15050萬m3,初設概算總投資31.87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新建3座水庫,配套調蓄水庫2座,永久占地1019.3hm2。博興供水單元初設概算總投資15.69億元,新建博興水庫(庫容3503萬m3)和錦秋水庫(庫容692萬m3),永久占地555.13hm2,調蓄水量5200萬m3;鄒平供水單元初設概算總投資16.17億元,新建辛集洼水庫(庫容3078萬m3),永久占地464.2hm2,配套調蓄水庫涉及魏橋、韓店2座,總調蓄水量9850萬m3。
1)供水范圍。南水北調濱州段涉及鄒平、博興兩縣,8個鄉鎮辦,63個行政村,供水區范圍面積2150.7萬km2,受益總人口128.5萬,供水區內國內生產總值達1193.48億元。
2)供水目標及供水量。濱州南水北調工程的近期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濱州的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由于生活、農業用水現在有黃河作依托,所以該工程對其只是起輔助作用。濱州市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年總調水量達15050萬m3,其中,鄒平單元設胡樓、魏橋、腰莊3個分水口,年供水量9850萬m3;博興單元設2個分水口,分別向博興水庫和錦秋水庫供水,年供水量5200萬m3。根據近期國調辦實施的南水北調二期工程規劃,濱州市遠期還需調引長江水5億m3,主要涉及到黃河北各縣區。
由于濱州市地處沿海和諸河下游,淡水資源貧乏,現如今的情況是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資源不足已成為濱州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年總調水量達15050萬m3。其中,2016—2017年度共計調引1200萬m3長江水,2017—2018年度計劃調引2200萬m3長江水。在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規劃中,濱州南水北調工程將向黃河以北縣區供水新辟輸水線路,預計全市遠期年調水量將達到5億m3,可極大地緩解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缺水狀況。
調水工程可加快南水北調水與當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換,能有效避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現象,還能降低地面沉降對建筑物的危險性,對枯竭的河、渠、淀、洼、濕地進行水資源填充,使得水環境得以恢復的同時區域生態環境也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同時使得受水區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水質明顯改善。很多渠道兩側的綠化帶建設,已成為當地亮麗的風景線,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效益不斷顯現。
南水北調工程在濱州市境內投資干線工程為3億元。配套工程總投資31.87億元,全部籌措到位,同時還爭取到省級獎補資金2400萬元,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已成為濱州市爭取省級財政投資最多、市縣兩級財政出資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在濱州市內總投資達35.11億元,從2010年底開工至全部完成平均每年投資5億元,按2009年統計資料每年可拉動濱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2個百分點。
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期和運行期,會給濱州市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按每5~10萬元投資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估算,在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建設期,每年可增加5~10萬個就業機會。還能解決因缺水而造成的一些產業停產或者半停產的問題,為失業人員提供二次就業的機會。工程建成后的運行期,隨著廣大受水區水資源條件的不斷改善,企業生產規模隨之擴大,一些新興產業將得到迅速發展,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
因此,南水北調工程作為緩解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戰略性工程,從諸多方面上對濱州市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