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晉 峰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各種新結構的建筑紛紛涌現,建筑體積越來越大,大跨度、高空間結構的建筑也越來越多,這都給混凝土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由于現代建筑體積大,同時還具有大跨度、高空間的結構特色,如果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出現質量缺陷,很可能會造成建筑坍塌的嚴重后果,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為了提高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有效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必須要不斷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意識,對混凝土施工進行嚴格的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安全。此外還要對各類混凝土質量缺陷進行分類,對造成此類缺陷的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修復方案和控制方法,通過運用管理制度以及技術手段,對混凝土施工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有效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種高要求,除了使我國工民建的發展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之外,也對工民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隨著工民建筑結構越來越復雜,功能多元化,環境更舒適,結構跨度更大,空間更高,對混凝土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民建筑的發展,導致混凝土施工工程量越來越大,工期要求卻越來越短,給混凝土施工帶來了更加重大的壓力。一直以來使用的傳統混凝土攪拌方法,難以滿足日益提高的混凝土施工要求,特別是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都促使混凝土施工流程不斷的簡化,從而達到縮短工期,加快施工進度的目。然而,在混凝土施工流程不斷簡化的過程中,質量風險也在增加,如何保障施工質量,就成為當今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1]。
由于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等多種材料混合而成,因此各種材料的配比,對混凝土的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同時對各種材料的配比控制,也是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一大難點,常常只有一點微小的誤差,就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此外,由于混凝土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容易產生坍落、離析等安全隱患,因此運輸問題也是混凝土質量控制的難點和重點之一。
混凝土澆筑是混凝土施工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澆筑時,必須要使用模板對其加固,從而保證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在這一過程中,用于加固的模板必須要具有良好強度、剛度、穩定性,如果材料無法滿足澆筑混凝土的要求,很可能會導致混凝土澆筑發生變形、坍塌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混凝土的質量。此外,混凝土澆筑后,截面幾何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較大面積的空洞,是否露筋等等,都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安全,一旦發現問題,必須要及時進行返工,重新澆筑混凝土。
如果澆筑混凝土的時間較長,不能進行連續澆筑,就必須要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免因澆筑間斷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離析、漏振、過振等問題,導致混凝土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規范操作也會埋下安全隱患,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安全,這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缺乏有效的控制引起的,因此控制問題,也是混凝土施工的重點和難點。
混凝土在澆筑完畢后,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凝固。而在這段期間內,由于受到水化熱反應的影響,很可能會使混凝土體積產生裂縫等問題,因此必須要對混凝土的初凝和終凝時間進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證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想要進行下一步操作,必須要在混凝土沒有完全凝固或是達到一定程度的強度下才可實施。而且混凝土澆筑后,必須要對其進行嚴格的養護措施,從而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強度,保證施工質量[2]。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產生影響,例如天氣環境、施工設備等等。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直接影響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隨著施工現場的實際環境不同,對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要求也不同,特別是對水量的用量要求極為嚴格,因此必須要根據實際施工環境來配置混凝土,確保混凝土的含水量符合施工現場的要求,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安全。
此外,在施工過程中,要確保混凝土中的石灰與水泥的配合比例達到施工標準要求,不同結構及功能的建筑,同樣對混凝土中石灰與水泥的比例要求不同,所以必須要結合混凝土施工結構等實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的分析,科學合理的配置混凝土。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標準,對混凝土進行級配實驗,根據級配實驗的結果是否符合施工標準要求,來決定是否進行施工,從而全面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配置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水、骨料以及外加劑。材料的質量對混凝土的質量起到直接的影響,特別是水泥,水泥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各種水泥的性能也各不相同。在配置混凝土時,需要根據工程強度要求,選擇適合型號的水泥,從而保證混凝土的強度、穩定性等性質能夠符合相關設計規范。
拌和混凝土時使用的水,要盡量使用可飲用水,這是因為不可飲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在加入混凝土中進行攪拌之后,往往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導致混凝土無法達到施工要求。如果使用不可飲用水,需要先進行化驗以檢驗抗腐蝕性;同時還要避免使用工業廢水、酸度高的水以及生活污水等等,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安全[3]。
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施工條件也會對混凝土的質量安全產生很大影響,這也是加強對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核心要素。要將混凝土施工控制在合理的施工條件下,包括溫度以及施工程序。施工條件包括多個方面,如混凝土的含水量、施工溫度、光照、風力等等,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程序進行施工,要避開高溫環境,以免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過快,產生裂縫。
澆筑混凝土時,需要注意驗證事項,更要根據混凝土的裂縫實際情況,對混凝土的澆筑長度以及寬度、厚度等等進行合理的計算;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強度要大于初次施工振搗強度,同時對振搗時間進行合理的控制。
澆筑混凝土前需要對模板內部以及鋼筋等進行清理,澆筑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要立即停止澆筑,及時對質量問題進行處理,以免發生危害更大的事故。
澆筑混凝土后,需要進行后期養護,科學合理的養護措施是保證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不會產生裂縫等問題的重要保障。一般來說,后期對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大約是兩周,在這兩周內,要采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保證混凝土穩定的度過凝固期,降低混凝土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的幾率。
后期養護措施主要有鋪蓋遮擋物,防止日曬;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降低溫度變化;使用新材料,減少水化熱反應源影響等等。后期養護措施,能夠有效的保證混凝土的硬化和強度得到增長,同時滿足設計方案中對混凝土硬度和強度提出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對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進行覆蓋遮擋物時,需要在12 h內完成。在進行保濕養護時,不能直接向混凝土澆水。對混凝土要全程嚴密,以免混凝土受凍[4]。
混凝土是現代建筑工程建設的主要材料,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必須要全程對混凝土施工進行嚴密的控制,按照程序進行施工,對每一個環境都要實施嚴格的控制,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安全,進而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同時還能夠節省材料,縮短工期,促進我國建筑工程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吳乃東.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探微[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12):52-53.
[2] 高小霞.探究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38):25-26.
[3] 石紹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裝飾裝修天地,2017(12):232.
[4] 王雪珍.淺析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3):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