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安徽省寧國市城鄉規劃局,安徽 寧國 242300)
為有效地改善國內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概念應運而生。其中,受鄉村建設自身的復雜性影響,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鄉村提出全新的規劃與建設要求,所以鄉村規劃的難度明顯提高。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的相關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型城鎮化的主要標志就是城鄉統籌發展以及城鄉的一體化,其中,可以將其細化成兩個不同的層次內容:1)人的轉變,鄉村居民逐漸轉變成城市居民;2)轉入人員日常生活方式、質量以及條件的城鎮化發展[1]。美麗鄉村的建設也包含了兩方面內容:1)自然環境的美化與公共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豐富物質生活;2)人們精神狀態要富足,使得社會發展更加和諧與美滿。
在某種角度分析和研究,新型城鎮化以及美麗鄉村的建設是相互依存的。兩者之間十分緊密且相輔相成,特別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需對鄉村人們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加以改變,盡可能將城鄉的差距消除,為城鎮化的全面建設創造必要的前提。
寧國市自2013年開始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戰略,根據《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規劃》要求,有機融合產業發展、文化旅游等內容,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為農村地區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寧國市域生態資源豐富,各村均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以云梯千秋村為例,作為安徽省唯一的畬族村,規劃以突出村莊特色、體現地域文化的編制手法,凸顯畬族民族特色,塑造千秋畬族村旅游品牌,體現富有文化活力、彰顯生態魅力的特色鄉村。
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背景下,美麗鄉村的規劃與建設要想取得理想的發展成果,就必須要具備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其中,應站在美學、生態學以及歷史學等多個角度出發,在不對鄉村自然生態造成破壞的情況下,與鄉村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并適當地融入文化內涵與鄉村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美麗鄉村的建設更加順暢,為生態環境美與群眾富有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為此,以下將重點闡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美麗鄉村規劃要點。
在我國,傳統的村落始終以自然山水為依托建設,進而形成融合山水、田地與住宅的鄉村景觀[3]。而在美麗鄉村規劃當中,應始終保持這一生態面貌,有效地營造更為秀麗的田園風光,真正地彰顯美麗鄉村的“美麗”之處。與此同時,美麗鄉村還應當在對自然景觀改造的時候,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在鄉村設計與城市規劃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且對生態環境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為此,對基礎設施修建的過程中,要始終強調鄉村的整潔性,這同樣也是美麗鄉村規劃以及建設的重點。應確保村莊環境的整潔與衛生,且公共場所衛生要貫徹并落實相對應的責任,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定期地打掃,根據類別收集生活垃圾。
眾所周知,建筑質量與布局會對居民生活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一旦居住的環境不理想,必然會對村莊的整體面貌造成危害,制約規劃建設的進度。所以,在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方面,應與村莊的實際情況、配套設施以及民俗文化進行有效地結合,以保證充分彰顯地域的特色[4]。但需要注意的是,應對建筑的狀況形成深入地了解,并在多個角度統籌規劃并融合諸多建筑要素,確保居住建設的順利開展。
美麗鄉村的設計和規劃不應僅局限在鄉村美麗景觀方面,同樣要保證內在布局的統一化和融合性。因為鄉村景觀和產業布局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若景觀規劃和經濟生產出現偏離的情況,那么景觀規劃設計也將無法實現。所以,在規劃美麗鄉村方面,應將鄉村生產與建設的具體狀況作為重要基礎。
在城市運轉方面,發展機制占據主導地位,而在鄉村運轉方面,民俗文化則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為此,在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方面,應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并大力宣傳和弘揚傳統的民俗文化,有效地保護傳統民居建筑,以保證村民能夠在更為安逸與和諧的環境中生活與工作,強化居民的心理歸屬感。
寧國市作為皖南山水城市,在美麗鄉村項目規劃設計方面,充分結合鄉村產業振興和全域旅游要素,將山水特色、傳統文化融入到美麗鄉村設計中,使得美麗鄉村規劃有效的推動了鄉村發展建設。通過對近幾年美麗鄉村項目實施的成果加以總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路徑,即結合鄉村地貌設計整體布局、憑借地理優勢改進產業鏈條、保護依托生態資源和傳統文化、全面統籌配套規劃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期為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美麗鄉村建設。
對于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環節,應對鄉村地形地貌形成深入地了解。而在規劃設計方面,要對既有地形地貌進行充分利用,在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當中融入鄉村特有山川與河流,還有農作物與植被等諸多元素,突破既有的整體劃一布局。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才能夠構建生態村莊,如果鄉村內部設有風景名勝,即可重點發展生態旅游行業。若鄉村的歷史文化濃郁,則可以以歷史古鎮的發展方向為目標,將歷史文化底蘊展現出來。這樣一來,鄉村即可將自身特色充分發揮出來,也使得美麗鄉村的規劃與設計更具地方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美麗鄉村建設是系統工程,建設周期較長。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應始終確保經濟的持續穩定提高,以免在建設美麗鄉村以后出現經濟蕭條的情況[6]。另外,要把握鄉村經濟建設力度,并將自身產業鏈條作為發展的方向,盡可能規避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免侵蝕傳統文化。在鄉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鄉村環境的有效改善。
在硬件設施配置方面,鄉村與城鎮之間的差別相對明顯,特別是采暖、給排水以及燃氣等相關市政管道的鋪設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并在資金投入以前,科學合理地規劃公共服務配套設施[7]。正是因為硬件配套設施資金投入較大,所以在鄉村規劃方面,要對周邊村莊的公用硬件配套設施進行綜合考慮,以達到節省鄉村建設成本的目標。如果村莊與城鎮的距離不遠,即可對城鎮硬件配套設施加以利用,有效地減少建設的成本,并縮短施工建設的周期。
美麗鄉村的建設已經成為新農村的全新階段,實現了新農村建設效果的全面提升,使村莊的發展條件得以改善。需要注意的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有政府與村民的有效互動,將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美麗鄉村建設已經逐漸發展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路徑,能夠對村莊生態環境予以改善,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