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建 偉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陽曲產業園區事業服務中心,山西 陽曲 030045)
隨著傳統建筑方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和國家對裝配式建筑的鼓勵,全國許多省市開始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山西省結合現有建筑產業發展現狀也統籌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并將太原和大同兩市作為重點推進地區,確定了新的發展目標: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的努力,我省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的比例要達到30%。本文通過分析山西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為山西裝配式建筑發展和推廣提供有益借鑒。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的木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混凝土建筑等都可以稱為是裝配式建筑。隨著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建筑方式實現了由傳統的在施工現場將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進行澆筑,轉變為預先在工廠里生產好梁、墻板、柱、樓梯、陽臺等部件部品,運輸到工地后根據工藝方法進行組合、連接、安裝,從傳統的“工地建造”房子轉變為“工業化制造”房子,實現了勞動密集型的工地人工施工生產方式向技術集成型的規模化工廠式生產方式轉化,達到了現場濕作業施工模式被工業化制品現場裝配取代。
從宏觀方面而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對于推進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資源能源的節約、施工污染的減少、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在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及化解山西過剩產能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從微觀方面而言,裝配式建筑在工期、質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具有優勢,建筑手段更穩定、更標準、更安全,同時在節能、節材、節水和減排方面效果明顯。
山西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的幾個標志性節點為:國務院于2016年2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9月,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明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將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6月,省政府下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2017年8月,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積極推進山西裝配式建筑全面發展。
省政府2017年6月下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山西裝配式建筑的三個發展時期為:試點示范期、推廣發展期、普及應用期。根據《實施意見》,全省11個設區城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到2020年年底達到15%以上,其中太原市、大同市要起引領作用,占比力爭達到25%以上;裝配式建筑到2025年年底成為我省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分階段發展目標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目前發展情況為:山西建工集團主導建設的運城、呂梁、朔州、大同、晉城等5個建筑產業園區于2017年開建。位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太原起步區的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2017年4月開工,園區擬建裝配式鋼結構、裝修一體化、工業倉儲、綠色建材等。山西能源交通投資公司2017年9月底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陽曲產業園區的全省首家裝配式建筑PC工廠項目竣工投產,并以太原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為示范,在晉中、晉城、臨汾、大同等地市布局了6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力爭到2020年產能達到1 000萬m2。總投資約20億元的大同裝配式綠色建筑集成產業基地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18年12月30日竣工。陽泉市也在建設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產業項目。當前山西裝配式建筑處于建筑構件基地建設階段。
目前,山西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較之于全國其他省份還比較低。在發展裝配式建筑中,山西應認識到具有的優勢及制約條件。
3.1.1堅實的工業基礎
山西作為能源大省和重工業生產基地,擁有年產量百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以及眾多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廠,這些企業幾乎輻射了山西省所有地區,為裝配式建筑在山西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3.1.2發達的交通網絡
交通運輸能力也是影響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山西已建高速公路總里程5 000 km以上,鐵路運營里程4 450 km,為裝配式建筑運輸提供了重要保障。
3.1.3廣闊的發展前景
山西當前正在鞏固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產業新動能,新型建材是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裝配式建筑因此也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3.2.1相關經驗缺乏
據相關資料顯示,山西省建筑行業內的建筑甲級資質的設計院有近30家,而工程總承包資質為特級施工企業只有6家。裝配式建筑作為山西一個新興產業,缺乏相關經驗和有實力的企業的示范和引領。
3.2.2技術人才不足
開展裝配式建筑需要多單位、多工種之間緊密配合和協作,是系統工程,需要相關專家和專業的管理團隊對成本、進度、質量等進行控制,對流程、環節和各種關系進行調度協調。目前,山西裝配式建筑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缺少專業的管理團隊和熟悉完整流程的技術人才。
3.2.3配套產業不夠
裝配式建筑涉及的產業較多,如原材料生產、生產與物流、專業設計、現場裝配施工、防護保障、質量監督等多個體系,但目前大多數相關配套產業發展不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條件不成熟,對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等方面不利。
山西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經濟、技術、市場等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和具體舉措,從政策制定、規劃布局、組織推進、技術創新、扶持政策、人才培養、標準出臺、制度規范等方面著手,科學合理布局,統籌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將太原、大同作為重點推進地區,發揮好這兩個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
山西資源優勢明顯,有豐富的鋼、鋁、鎂等建材資源,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交通運輸網絡,同時市場潛力巨大。發展裝配式建筑應當積極引導扶持各環節、各產業相關企業,建立彼此之間的協同機制,完善和延伸相關產業鏈條,促進企業發揮行業集聚效應,打造產業鏈上下游集約高效的產業集群。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鼓勵企業建立相關研發機構,推進結構體系、技術標準、部品部件的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投資,淘汰落后的技術和產品,鼓勵技術創新;為專業高端人才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搭建平臺和渠道,引進人才和先進技術,完善科技創新的獎勵制度,形成支持企業創新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山西在發展裝配式建筑中應當把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建立裝配式建筑人才培訓基地,培育緊缺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在職業教育體系中設置相關專業,培養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裝配式建筑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在建筑行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增加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開展多層次知識培訓;完善從業人員資格認定制度,建立有利于裝配式建筑工人隊伍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規模化、專業化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從政策方面進行頂層設計,理順機制體制,著力打通新型建材產業和裝配式建筑發展各方面環節,同時應在政府投資的項目上率先采用裝配式建筑,并引導和鼓勵裝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的選用和推廣。企業應當把握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機遇,通過制定合理的目標和措施,學習和借鑒先行城市的成功經驗,創新改進,轉型產品,將裝配式建筑做好。
總之,裝配式建筑在新一輪建筑業科技革命中代表著產業變革方向,既是建造方式與傳統建筑業轉型的重大變革,也是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受到政府和行業的關注。裝配式建筑對于推進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山西各方面也在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并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在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山西既有一定的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應當抓住戰略機遇,從頂層設計、協調發展、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全面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加快推動山西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