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玄武
摘要: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生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地理學科普遍被學生和家長看作為副科,從課上到課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時間不足,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不利于人才的培養。所以,我認為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只有狠抓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實施有效教學則成為我們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
地理學科是中學階段一門基礎課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于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新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了諸如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將以上方法落實到教學實踐,要特別注意追求其有效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確認識地理學科,培養學科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往往與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緊密相連。初中地理學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發揮文理綜合優勢,引入歷史典故、傳說、名人軼事、時事政治、數理知識等;發揮圖文結合優勢,展示地形圖、政區圖、繪制各種示意圖、趣味讀圖等;發揮學用結合優勢,制作地球儀、制作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天氣現象等。
二、正確認識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更加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強調學生素質的發展。與之對應的教材體系隨之變化:“一標多本”取代“一綱多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如八年級上下冊講授中國自然及分區地理,教材中內容相對較少,教學中則應有意識的充實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相關內容。
三、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獲得知識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地理課堂的素質教育功能,改進地理教學效果是中學地理教師的重要任務。
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教,“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學校考,學生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美國一位教育家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了諸如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將以上方法落實到教學實踐,要特別注意追求其有效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心設計問題情境,追求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啟動思維,進而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學記》中載:“善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之以容,然后盡其聲。”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
探究活動是由問題開始的,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收集信息、尋求問題結論等一系列環節組成。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學生則是探究的主體。問題情境設計是否新穎、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強的心理,關系到學生能否有效的進行探究活動。
(二)創設良好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所謂課堂氣氛,主要是師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和社會氛圍。課堂氣氛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態度。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設有利條件。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重結果,更要看重過程。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無論怎樣高明的教師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
四、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古語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課堂上,教師應注意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一)自學導讀,有目的的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先閱讀課堂上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做到整體把握教材內容框架。學生亦可針對疑難提出問題,有針對性的學習。
(二)圖文結合,善用地圖
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課堂上,教師運用地圖教學,并且指導學生識圖,將課文落實到圖上,培養學生用圖技能,使地圖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
(三)科學記憶
重要的地理知識,如名詞、概念、規律和原理等,需要記憶。教師引導學生科學記憶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如諧音記憶、口訣記憶、歌訣記憶、首字記憶等等。
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其探究問題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并且注重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