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軍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部署、新要求,并把鄉村振興戰略首次寫入黨章。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國情農情,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特征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著眼于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的問題導向,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必將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乃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寫下劃時代的一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實現基本現代化和2050年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突出合作經濟屬性,大力強化完善基層政治思想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不斷擴大農民群眾入社比重,進一步強化基層社與農民在組織上的聯結。規范基層社和農民社員的利益分配關系,切實做到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作為骨干力量的政工人員,必須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堅持市場導向,積極發展各類綜合性合作社,牽頭成立區域性、綜合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開展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服務。增強政治思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像抓經濟那樣;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崗位責任制。組織帶動更多的合作社和社員,實現“農民入社比例進一步擴大,農戶入社數量進一步增加,農民入股占比進一步提高,入社農民人均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的目標。
二、學習理論基礎,提高政策水平。
從供銷社基礎隊伍現狀看,大多數由于缺乏正規的專業訓練,理論水平普遍偏低。工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大力弘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社會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此,每個基層供銷社組織人員都要制定學習計劃,寫學習心得,定期組織考核,成績不合格者給予通報批評,連續不合格兩次者撤銷其政工員資格。深化社有企業改革,發展以產權、資本、業務聯結為紐帶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帶動數十萬農民增收致富。
三、搭建合作金融服務體系,提高合作社社員政治思想覺悟。
按照適當增加數量、重點提升質量的原則,穩步擴大資金互助合作試點單位。基層供銷社要分類發展農資服務帶動型、倉儲服務帶動型、土地托管服務帶動型及流通服務帶動型等資金互助合作業務模式,著力解決農民小額、分散的資金需求。
四、發展土地股份制合作,探索構建供銷社特色扶貧體系。
大力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造基層社,廣泛引進和吸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加入基層社,加快推進集體性資產、涉農涉貧資金折股量化入社入股,撬動社會資本和勞動等要素入股,開辟帶動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的新途徑。積極實施“百社萬戶”精準扶貧工作,加大電商扶貧工作力度。將包括10個深度貧困村在內的20個貧困鄉鎮作為綜合改革試點縣重點推進,加快小雜糧、中藥材、果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由點到面推進,加快形成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長效體系。
綜合改革試點縣兩年一滾動,在深化、完善、鞏固、提高上突破,綜改試點鄉鎮實現全覆蓋,形成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可復制推廣的好做法。按照建立一套臺賬、組建一支團隊、健全一個機制 、制定一個辦法、開展一次評估、形成一系列經驗的“六個一”的工作舉措,建立健全“領導包鄉鎮、科室包村、縣社落實、全員參與、上下協同”的工作機制,領導班子成員包項目、包單位、包任務,保質量、保數量、保完成時間,確保綜合改革見實見效。
六、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構建良好政治生態保障體系。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開展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扎實開展巡視整改,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嚴格落實八項規定,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管黨治黨向縱深發展,為供銷社綜合改革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