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加安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1965年,美國加州大學 Berkely分校的著名控制論專家L.A.Zadeh教授提出了Fuzzy集的概念,從此有一大批數學工作者,工程師和數學家加入到了開發Fuzzy理論的行列之中,如今的Fuzzy理論已發展成包括Fuzzy邏輯等眾多的龐大理論體系,而且在應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主要從模糊數學在醫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怎樣用Fuzzy集表示高血脂概念當然要靠名醫的臨床經驗。名醫有著豐富的醫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大多數是模糊概念,如醫生常說某人有“血氣兩虧”“完谷不化”“舌苔薄黃”“脈象沉緩”等癥狀。這些模糊概念只有用隸屬函數才能演算,用隸屬度才能刻劃。因此,模糊邏輯可以而且能夠應用與醫療診斷。研制“電腦醫生”要用它,醫療實踐也要用它。
下邊以中醫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中醫辨證施治大體有三個環節:收集病人癥候、運用醫學知識和據證立方。
收集病人癥候,就是運用望聞問切的手段,獲得癥候的模糊信息。醫生占有這種信息量越多,越有利于診斷。然而,過多的癥候信息又會掩蓋主要矛盾,給診斷帶來干擾和困難。為此,西安交通大學張文修教授提出 “壓縮臨床癥狀資料的數學方法”。 他利用熵函數或權熵來壓縮那些對診斷疾病不起作用的癥候,利用模糊聚類分析法來壓縮那些對診斷疾病起相似作用的癥候。經過反復壓縮就能夠獲得對診斷疾病起決定作用的癥候。
接著,把能起決定作用的模糊癥侯,用擇近原則歸類,找出癥候替證,再運用模糊不完全歸納推理,求出近似的類型結論。即:
S1是P1;
S2是P2;
… …
Sn是 Pn;
若 Sn是 S類部分對象
∴ 若 S=UnSi,則 S是 P
這里的i=(1,2,……∞),P是幾個大類的癥候體證。再根據病情具體分析,確定哪些癥候是首先考慮的,哪些癥候是其次考慮的,排列順序,并加權系數,構成新的隸屬函數:

如果病人主訴不清,歸類有困難,可使用浮動閾值技術。即對第 r種病 Ar,規定一個閾值 Sr。當 Ar(x)≥Sr時,便可診斷為病Ar。閾值Sr有一定的浮動范圍,隨r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運用醫學知識據癥立方,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思辯,進行模式識別,力爭為作出最佳決策,猶如下棋或寫文章一樣。為此,必須建立一套模糊邏輯表達式,進行有效的似然推理。
基本邏輯推理公式是:G→(E→F)
意即:若病人的癥候為G,醫學知識為E,則斷定病人患F病。
常用的推理形式有模糊三段論和模糊假言直言推理。推理結構式,常見的有這種推理一般是根據模糊關系的可逆性,從已知的模糊關系和結論,倒推出前提來。
廣大醫生,如果能運用模糊邏輯進行醫學診斷,將會大大簡化診斷程序,提高治療準確率,為促進人類的健康作出巨大貢獻。
[1]張文修.模糊數學基礎[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4.
[2]曹炳元.應用模糊系統與數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王國俊.計算智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