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劍 王新生
(鄭州輕工業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尤其是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國家對汽車金融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汽車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加速釋放,汽車消費將進入普及期,從而帶動我國汽車產業迎來更大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汽車銷售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2016年,全球汽車行業整體形勢較好,產銷量雙雙突破9000萬大關。其中,中國汽車產銷創歷史新高,全年產銷量分別為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增幅比上年分別提升11.2%和9.0%,增幅位列全球首位,圖1為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汽車銷量統計數據。在汽車進出口方面,2016年,中國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 1564億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進口金額達到797.46億美元,同比增長3.13%,出口金額達到766.54億美元,同比下降4.24%,尤其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高端汽車開始受到追寵,相比低端汽車在逐年降低,品牌效應也刺激了人們對汽車的消費欲望,圖1(b)是近四年來汽車檔次在市場中的需求數據。
當前國內外汽車行業主要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了研發環節,研發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培養,預計2020年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量將超過500萬人。近年來,隨著我國走出了“以市場換技術”的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在實現制造業大國向產業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汽車設計研發、銷售和服務將進入更高層面的競爭。因此,只有大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才能具備核心競爭力,而本土研發型人才是戰略轉型的關鍵,而充足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是支持中國汽車未來自主發展的關鍵。 隨著近幾年汽車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汽車行業人才缺口嚴重,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當前學生的理論學習與汽車研發的實際需求之間沒有實現良好對接,很多大學教材中研究車型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車輛教材,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圖1(a) 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汽車銷量統計和Fig.1(a)Auto sales statistics of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圖1(b) 汽車檔次需求Fig.1(b) Automobile grade demand in 2006 year
目前在汽車行業不斷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以及利用新能源的進行更新換代的進程中,除了該行業的核心技術人才外,汽車行業對于跨行業及新興行業的人才需求將出現水漲船高的趨勢。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以及汽車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的普及,汽車行業的市場前景相對樂觀,而相應的從業人員也將分享更多的產業紅利。
近年來,我國汽車制造廠家的研發水平、制造技術、車內配置水平與國外的差距正在逐漸減小,這也對我國從事汽車行業的專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的需要迫切希望地方本科高等學校對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變,突顯市場需求模式,也適應社會對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汽車專業人才不僅包含有汽車設計方面的相關人才,也需求汽車設計、生產制造、汽車檢測服務等整個汽車產業鏈上的各類人才。為適應汽車人才多樣化的社會需求,車輛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正在由“面向產品”’向“面向產業”的方面轉變[1-2]。
車輛工程專業在重點大學由于師資、實驗平臺和專業設置年限等優勢,重點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針對車輛設計與研發崗位,而地方本科院校師資等方面相對薄弱,因此定位在更有利于就業的汽車檢測維修和服務等方面,隨著汽車需求的逐年增加,這方面的人才將會越來越有競爭力。
車輛工程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專業,如何提高車輛工程專業的教學水平,克服實踐環節的不足,形成將教學知識傳輸到實踐環節,鄭州輕工業學院依托當地汽車產業經濟發展的優勢,在實踐中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將實踐環節中的問題反饋給教學的模式。
所謂 “三導”模式就是教師作為主導地位的 “指導→引導→探導”教學模式。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大模塊-以鄭州輕工業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其中開設的基礎課主要有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和材料力學,教學中以指導為主;專業課開設有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制造工藝學、客車車身設計、電動車輛電機技術和理論力學等課程,在教學中以引導為主;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還開設有汽車創新設計大賽、汽車零部件拆裝大賽、大學生汽車方程式大賽等方向,在教學中起到探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將此“三導”模式運用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車輛工程專業的知識和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所謂“三參”模式就是將學生作為主導地位的“參觀→參與→參加”實踐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適當安排學生參觀汽車制造廠家,參與到制造生產實踐中,時機成熟安排學生適當參加崗位實訓操作,豐富學生對汽車制造過程工藝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對汽車制造工藝的認識。
所謂“導參融合”模式就是將教師與學生作為主導地位的結果互換模式。地方本科高校中存在很多教師僅會講授知識,對汽車實際生產中的過程比較模糊,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了學習后再通過實踐環節更加深入了解汽車制造環節,將教師作為主導地位的角色轉變為學生作為主導的模式,同時將實踐生產中的問題反饋給教學,使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對專業的需求,不斷完善教學教案,如圖2所示為教學和實踐模式流程圖。

圖2 教學和實踐模式流程Fig.2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在實踐教學基體建設方面,即要體現出地方本科學校學生的應用性和適度性,也要強化基地建設的針對性、實用性與創新性,重點梳理好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實踐教學基地的體系建設中,需要體現出學生的基本技能實踐、專業技能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元并重[3]。因此學校的實際教學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需要按照市場對崗位的需求目標來訂制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要素和結構模式,并且將各要素分解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從而構成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和實踐能力素質模式要求設置實踐課程,從而形成操作訓練專業和基本技能專業的實訓等循序漸進的實踐培養環節。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既要按照當地市場對汽車人才的需求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技術先進和方案合理的實踐環節教學基地,也要具備專業系列培訓實驗室、系列實訓室和系列實訓基地,從而發揮整體系統的培養優勢,完成專業所有必要的技能訓練,成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保障。目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與規范,例如提高相應的職業實訓程度及根據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與配置最新設備。建立穩定系統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也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掌握技術、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經之路。
鄭州輕工業學院開設的車輛工程專業積極開展和校外企合作,建立起集研發、實習 、就業三位一體化的產學研基地。目前將要與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的相關企業有宇通客車 、東風日產、少林客車 、上汽集團鄭州分公司等。有了這些合作企業來做學生的實踐基地,同時也促使學生實踐環節與工程實習和就業聯系了起來,真正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車輛工程的現行教學培養模式,普遍只單單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灌輸,對學生的實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有一定的欠缺,本文主要針對的是地方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分析和探討了教學和實踐之間模式等改革內容。闡述了地方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建設方向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特點和汽車產業的發展特色,致力于形成自己良好地辦學特色。對于現階段對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1]王旭飛,康 芹,施紹寧,翟任何,常紅梅.地方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39(4):50-52.
[2]楊艷艷,寇桂岳,朱敏.新建本科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時代農機,2017,44(10):155-156.
[3]范小彬.應用型車輛工程專業學科建設與發展探討.機械管理開發,2010,25(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