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湖北 武漢 430070)
媒體融合已經成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發展的共同之路,這也給我國新聞出版帶來了機遇,改革創新是適應形勢的必然途徑,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新聞出版也應該與時俱進,以謀求更好的發展空間與前景。
媒體融合涉及方方面面,并不是簡單的堆砌疊加,也不是用一方代替另一方,而是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需要在信息、資本、技術等方面科學、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獲得雙贏的局面。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一項復雜煩瑣的工程,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
首先,傳統媒體一直以來的公信力是值得認可的,國家在政策方面予以了很大的支持,使其成為了主流媒體,但是這種地位在新媒體的崛起和發展下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新媒體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越來越深,市場占有的比例份額越來越大,傳統媒體壓力日益增大,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這是媒介融合比較突出的矛盾。
其次,媒體融合的難點是兩者之間存在的根本問題,那就是體制問題,如何解決體制銜接,成為推進媒體融合的關鍵點。
新聞出版制度既為了維護出版行業的權利,也是為了保障國家能夠對輿論進行有效的控制,不會給民眾以錯誤的、不良的信息,以維護社會穩定,同時提升了出版作品的質量以及行業水平,所以新聞出版審批制度是行業內宏觀調控的必要的一種手段,這是積極的方面,但也形成了出版業的壟斷,造成傳統媒體我行我素,這就會導致市場活力受到影響,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優化,反而過度浪費,制約了媒體的融合,所以,制度對市場發展成為了約束和阻礙,審批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對于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事務國家不能放松,其他的該下放的下放,該廢除的廢除,以市場為導向,爭取最大幅度地消減審批權,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傳播。
原來近乎苛刻的準入是為了控制輿論陣地,對媒體參與進行限制,以保障輿論導向的大方向,但是這樣做使得新聞出版由于缺少競爭,增長緩慢,嚴重時裹足不前,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這對新聞出版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將新聞出版行業的進入條件適當放寬,以提升其競爭力,在政策、人力、資金等方面多傾斜,促進地方出版業的繁榮和發展,從整體上為媒體融合創造條件。進入門檻要降低,并不是拋棄原則,無原則的進入,而是國家在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下,循序漸進穩步推進。
目前,地方報刊搭黨報黨刊發行現象比較突出,雖然國家一再三令五申的禁止,但依然屢禁不止,除此之外,黨報黨刊不僅數量過多,還胡亂攤派,比如內容上重復、資源浪費明顯,給基層單位造成的壓力較大,這些都是需要改革的,因為新聞出版業兼具市場監督的職能和公共服務的屬性,二者缺一不可,加強監督職能與服務體制改革,為人民大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所以新聞出版業要根據自己的不足積極整改,例如內容陳舊、板式呆板等問題,提升報刊質量,辦群眾滿意的報刊,同時開拓多渠道接受群眾監督,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強與群眾的互動,提升內容的豐富性和可讀性。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新聞出版業也是如此,如今資金不足是新聞出版業的難題,因此可以采取入股、允許民營資本準入等措施,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解決了難題,也能激活市場的投資熱情,促進出版業的發展。目前新聞出版市場的改革以引進民營資本為一個方向,在多個領域比如發行、印刷等放寬限制,這樣既能夠促進新聞出版的發展,也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起到積極的影響,但對于民營資本的注入也要加強監管,提倡激勵制度,促進新聞出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對外開發的改革力度,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無疑是推動我國新聞出版行業轉型升級和相融相通的捷徑,只有重視走出去和引進來,才能提升文化品牌的競爭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真正構建新型媒體融合的新聞出版體系。
媒體融合不僅指出了傳媒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上升成為國家的戰略,由此可見媒體融合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形勢下,探討新聞出版改革的方向顯得很有必要,以更好地推動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