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華
近年來,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度一直是國內外媒體評論的熱點。盡管目前印度尚存疑慮,但筆者以為其加入“一帶一路”只是時間問題。對印度來說,“一帶一路”利大于弊,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有利于:
首先,有利于“印度夢”對接“中國夢”。印度前總統慕克吉曾表示,中國是印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雙方有能力、有意愿在強化戰略合作、尋求務實發展的共識下,實現“中國夢”與“印度夢”的對接,為兩國人民謀取更多福祉。然而,在印度有少數精英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要向南亞和印度洋擴張,與印度鄰國發展規劃對接,將對印構成威脅。
但是,筆者堅信印度各界遲早會達成共識,即加入“一帶一路”符合印度國家最大利益。印度總理莫迪在熱烈祝賀習近平當選連任中國國家主席的通話中說,“印中同為文明古國和世界上有影響的國家。印方愿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化雙邊關系,加強在國際事務中協調合作,推動印中更加緊密的發展伙伴關系取得更大進展,推動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發展”。
其次,有利于中印發展戰略對接、中印貿易逆差問題的解決。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發展中大國,中印兩國面臨相似的機遇與挑戰。當前雙方在鐵路、產業園區、智慧城市等合作領域有望實現早期收獲,在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領域上存在著優勢互補。
1992年時兩國雙邊貿易只有3.39億美元;10年之后,到2002年雙邊貿易額增加到49.46億美元;到2012年,雙邊貿易額進一步增加到664億美元。其中,2001-2011年間,兩國貿易年均增速達36.28%,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中國和印度的對外雙邊關系中非常罕見。
這主要得益于兩國貿易的互補性強。換言之,印度在軟的方面比較強,IT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比較發達,相關服務業,包括制藥業、定制化服務、汽車零配件、設計、管理方面優勢比較明顯。中國的優勢在硬件方面。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通過多年改革開放,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幾乎能生產世界上的任何產品。
再次,有利于人文交流深化傳統友誼,推動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人文交流作為中印傳統友誼的重要載體,始終是兩國高層互訪不可缺少的主題。兩國在數千年的文化交流過程中留下了豐富的物質與精神遺產,不僅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佳話,也是當前中印傳統友誼的重要根基。隨著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愿望不斷增強,雙方在教育、文化藝術與大眾傳媒領域的合作不僅潛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更是兩國民間交流與友好互信的重要平臺。中印歷史遺留下的分歧不應阻礙雙邊關系的持續發展。印度有識之士也主張擱置爭議,加強合作,動用一切外交和政治手段努力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