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黃敏

瑤族老村寨構劃新生活。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春節已由“吃飯喝酒”老傳統逐漸向“休閑出游”的方式轉變,位于祖國西南的八桂瑤鄉也是如此。從大年初一開始,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朗山村就進入了熱鬧模式,實現了春節旅游“開門紅”。
朗山村,因背靠朗山而得名。這座始建于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的村莊,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瑤族古民居,是廣西區內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規劃最科學的瑤族古建筑群。幾年前,朗山村雖然擁有著“古建遺珠”美譽,但旅游業并不發達,村民們還是像祖輩那樣,耕地、種田,生活勉強自給。
2014年,村委換屆,周培喜當上了村主任。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身為朗山的村民,周培喜也想為村里做點什么?!皠e的村都在搞發展,我們村有這么好的底子,怎么就發展不了呢?”周培喜開始與村民們探討這個問題。跟他有同樣疑惑的是村民石文碧。石文碧是遠近聞名的經濟能人,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產業。在一次討論中,兩人決定嘗試用時下流行的眾籌,發動村民們入股,不等不靠不要,干一番“大事情”。
朗山古民居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慕名來的游客不少。而恭城的農業又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中國椪柑之鄉”“中國月柿之鄉”。能否將有機果蔬、觀光農業、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結合起來?周培喜、石文碧和其他幾名村干部一合計,決定搞一個朗山古民居生態園。
說干就干,周培喜和其他5位村干部自掏腰包,籌措起了第一筆資金,用于租用和平整100多畝土地。隨后,在周培喜等人的帶動下,又有不少村民陸陸續續入股。有了資金,就可以租用更多的土地用于項目發展。短短一個月,生態園的土地面積擴大到了500多畝,籌資600多萬元。儲備好了土地,就開始搞規劃。股東們商量了一下,決定著重發展五個項目,一個有機果蔬產業、一個天然冷熱泉游泳池、一個羅非魚養殖基地、一個竹林雞養基地和一個餐廳。
村民石大柱仍清楚地記得2017年2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他說:“這一天朗山古民居生態園正式動工。從此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利用自己擅長的勞動方式,有的在生態園餐飲區做服務員,有的則在生態園基地種植蔬果,或是養殖竹林雞、鯉魚、草魚、羅非魚等產品,供游客餐飲及選購。漸漸地開始吸引縣城及周邊縣市的游客前來。”
在朗山古民居生態園內,村民們營造的生態養殖區域,共60多畝。目前養殖的魚類已達到40萬尾。同時,還在蒲源村開辟出30畝土地,專門用于生態竹林雞養殖。
記者在竹林養雞基地里見到了朗山古民居生態種植合作社社長石文碧,他介紹說:“這些竹林雞都是在竹林里放養長大,專門吃竹林里的蟲子、草籽、植物,年出籠生態竹林雞數量可達1萬只。后期養殖面積將擴大到100畝左右?!?/p>
在農業生產區,記者看到,一個個大棚內,栽植的草莓已經成熟,個大色正,散發著獨特的清香,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采摘?!拔覀冞@里有月柿、無花果、油桃、百香果、桑葚、甜瓜等多個特色品種共400畝。值得一看的有立體無土栽培菜立方展示區、生態大棚甜瓜種植區、水上瓜果長廊?!笔谋探榻B說。
為了進一步與生態農業“接軌”,村民們還學習了無土栽培技術,并引入了智能設備系統,因此在室內就可以實現芽苗菜工廠化生產。記者數了數,在100平方米的菜立方展區中,大約有70個品種菜苗(芽)?!安坏炔豢浚覀兙褪且约簞邮执蛟鞂儆谧约旱奶一ㄔ础!笔谋陶f。
臨近中午,朗山村內的游人越來越多,游客們以出游的方式慶祝狗年春節,在他們的眼神中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