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殿京
(菏澤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全面實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在此背景下,2017年4月24日菏澤市委、市政府聯合下達了關于《菏澤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菏辦發〔2017〕26號),制定了菏澤市河長制工作的總體目標。全面排查和梳理菏澤市河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原因,制定河道整治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最終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工作目標。方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梳理河道存在主要問題;二是確定治理和保護目標;三是制定管控行動計劃。
菏澤市自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開展機構設置、方案制定、責任落實、制度建設等各項工作,全市河長制工作有序推進。
至2017年底,市、縣、鄉三級政府全部出臺河長制工作方案和河長制工作制度;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立,共明確四級河長7 624名,其中市級河長11名,縣級河長125名,鄉級河長1 260名,村級河長6 228名;全市共安裝各級河長制公示牌2 933塊;河長制各項基礎性工作已全面展開。
2017年8月7日,山東省河長制辦公室制定印發了《山東省2017年“清河行動”實施方案》(魯河長辦字〔2017〕1號),進一步對水域岸線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細化安排,部署開展全省“清河行動”。根據省統一部署,菏澤市全面開展“清河行動”和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各級政府積極行動,至2017年底,共清理整治河湖違法建筑和違法活動1 665處,規范整治入河排污口809個,河湖管理秩序初見成效,河湖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菏澤市雖然在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用水總量較大,用水效率較低,水功能區監控能力有待提升,多數農業取水口未獲得取水審批,部分河道水質不達標。
2)河道確權劃界尚未完善,岸線利用缺少合理規劃,河道沿岸存在違法建筑、違法活動。
3)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低,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較嚴重,農村垃圾處置體系建設滯后,養殖廢水處理率低,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低,存在漁業養殖污染。
4)存在水環境不安全因素。部分河道存在水體富營養化,多數河道有底泥污染,部分河段存在淤積現象,水環境預警應急能力建設薄弱。
5)水生態缺水問題突出,河道水動力明顯不足,灘地人為干擾嚴重,生態功能減弱,局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水體及河岸生態不穩定。
6)執法監管力度不夠。日常巡查及監管力度不足,監管方式落后,環境執法監管不到位,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尚不完善,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1)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實施農業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推廣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合理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逐步建立節水型現代農業,完善和全面實行階梯式水價,加大供水管網的改造力度,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2)依法完善劃界工作,實施規劃岸線分區管理,對違法建筑、違法活動等岸線突出問題清理整治,建立水域岸線動態監控及信息化,建立占用水域補償制度,規范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公示制度,開展宣傳及群眾教育活動。
3)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限制高用水、高污染工業項目建設,加強城鎮周邊村莊污水集中處理,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河道沿岸嚴格控制畜禽養殖規模,合理劃定養殖區域,防治畜禽養殖污染。
4)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大力推廣作物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和施用有機肥,以減少化肥施用量,最大限度減少肥料流失對河道的污染,加強河道環境預警應急能力建設。
5)調整灘地內種植結構,穩步開展退耕還濕(灘)、退漁還灘工程,穩步推進濕地規劃建設與保護工作,營造河道防護林帶及植被緩沖帶,完善河道生態防護體系,逐步形成沿河大生態帶。
6)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強化日常巡查及管理,建立完善河流監控、監測體系,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菏澤市通過全面實行河長制,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以及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并出臺了市級相關制度和考核辦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相信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必將使水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根本保障,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全市河湖變得水更清、景更美,最終實現建設“秀美河湖、生態菏澤”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