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慶,張曉冬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自省委、省政府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工作部署以來,臨沂市水利部門積極協調配合財政、地稅等部門,先后完成了取水戶調查摸底、水資源納稅人基礎信息核實、水資源稅信息系統錄入維護、“零點行動”、“冒煙測試”、納稅人申報水量核定、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等工作。
臨沂市地處魯東南,總人口1 150萬,總面積1.72萬km2。全市水系屬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河流1 800余條,其中10 km以上河道251條,沂河、沭河是最大的兩條河流。沂河境內全長226 km,流域面積9 383 km2,年均徑流量24億m3;沭河境內全長181 km,流域面積3 937 km2,年均徑流量11億m3。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 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5.4億m3。
水資源稅費改革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2017年9月,臨沂市財政、地稅、水利等部門聯合成立協調推進小組,負責對改革試點工作進行協調督導。先后下發《關于進一步明確取用水戶信息核實和確認的通知》《關于調度取用水戶核實工作進展情況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保證了全市費改稅工作政策到位,工作落實到位。
水資源稅改革對取用水戶是一種新稅種,對水利部門而言也是一件新業務。為了切實提高費改稅業務能力,增加工作效率,全市各級水利部門及時梳理前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主動邀請地稅部門專家和軟件開發技術專家進行輔導授課,現場答疑解惑。
1)扎實做好取水戶基礎信息核實工作。全市各級水利部門認真落實“四到位”,通過組織領導到位、政策培訓到位、政策宣傳到位、入戶核查到位,確保取水戶基礎信息核實工作真實有效。目前,全市已核實并錄入山東省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2 118戶,其中審核通過并生成水量核定書908戶。
2)認真組織開展“冒煙測試”工作。2018年1月2~3日,臨沂市水資源稅“冒煙測試”工作在各級地稅部門和水利部門相互配合下順利完成,確保了第一個納稅期各項申報工作平穩運行。
3)認真完成第一個納稅期水量核定工作。目前,全市已核實并錄入系統取用水戶2 118戶,其中有證取用水戶1 336戶,無證取用水戶782戶,繳稅單位1 816個,申報稅額890萬元。
1)水利部門從事水量核定的工作人員嚴重缺乏。2017年,臨沂市全面推行行政綜合執法,之前承擔水資源費征收任務的水政監察大隊被整體劃轉到綜合執法部門,致使水利系統從事水量核定的工作人員嚴重缺乏。據統計,全市共有水量核定員130人,需要核對全市取水2 735戶,納稅期內完成水量審核的難度較大。
2)城鄉結合部生產生活取用水性質難以界定。費改稅前,水資源費的標準只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之分,城鄉標準統一。
在費改稅后,城鎮供水和農業取用水稅收標準差距較大,造成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取用水性質難以確定。
3)“三無”取水單位無法錄入系統。在實際操作中,無納稅人識別號、無組織機構代碼、無法人的“三無”取水單位沒有辦法直接錄入到: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4)水利部門與地稅部門信息不對稱。第一個納稅期結束后,經過水利和地稅部門比對,存在取水戶繳納水資源稅不申報水量的現象。據比對,第一個納稅期內,共核定水量單位1 009個,而申報繳稅單位1 816個。
1)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目前,水利系統水量核定人員無法滿足正常審核工作量,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完成計量設施查收維護工作。
2)進一步明確費改稅的實施細節。積極向《山東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省水利廳水資源方面的專家和地稅部門稅收方面的專家請示、咨詢,進一步明確具體實施細節,確保應收盡收。
3)進一步完善水利系統平臺建設。通過梳理“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完善系統平臺建設,完善取水、納稅記錄。
4)開發建設地稅水利數據庫兼容程序。通過地稅部門“金三”系統與水利部門“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兼容建設,實現取水單位水量核定情況和納稅人繳稅情況相互查詢,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