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貴州商學院
我國農業人口比重占總人口比重的百分之六十,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夠推動我國總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在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發展中,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因此需要提出相應策略加強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與促進民族團結的主要內容[1]。
我國民族地區鄉村的經濟在政策引導下實現了土地流轉經營,發展了區域特色的農作物促進了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卻沒對農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過程,沒有充分的延長產業鏈,降低了產品的附加值,也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自主品牌。
缺少鄉村經濟管理機構,鄉村經濟管理體系缺失。例如,當地政府并沒有實行農作物價格保護機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環境下,村民不信有效的獲取農產品的價格,甚至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農民不能了解到市場最新的需求,在農作物種植過程出現盲目種植的情況影響了農民的收益[2]。
缺少對鄉村地區的基礎調查研究,例如,政府進行民族區域的鄉村經濟建設過程中,不了解農民的種植需求與農民目前面臨的負擔,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缺少信息的公布、對農民的技術指導。農民不了解本區域適合發展的農作物類型,根據往年市場價格進行種植,這樣的情況不利于鄉村經濟發展。
加強農戶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農產品銷售的平臺,拓寬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渠道,增加企業供貨渠道,這種方式能夠有效促進貴州省民族地區鄉村的經濟發展。其主要依據的是貴州省對加快農產品加工的相關指示,以及不同民族地區內部的特色農業產品和企業的不同要求,對民族特色的農產品進行再加工,在民族地區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
例如,目前市場對中藥的需求量較大,企業對重要有著大量的需求,貴州地區氣候濕潤,溫度適宜。適合天麻、龍膽草、太子參等中草藥的生長。因此,根據相關需要對市場需求的中草藥進行種植,2016年貴州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20萬畝,總產值超過150億元,中藥總產量210萬噸。中藥材種的植面積達到10萬畝。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現代化綜合性中藥材物流基地4-5個、產地主加工基地8個,形成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良性合作[3]。
在民族地區鄉村經濟建設時,需要建立相應的鄉村經濟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體系,完善管理體系中的制度建設,加強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根據國家相關的農業技術推廣規范,在此規范中明確了業務經費與相關的人員經費都隸屬于財政預算。因此農村經濟管理機構,不僅需要承擔民族地區的鄉村經濟指導工作,還需要負責鄉村經濟管理的財務的監督,不斷的完善鄉村經濟管理工作,進而促進民族區域經濟發展。
例如,在貴州省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發展時,經濟管理機構需要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及時公布市場所需信息,并結合往年數據對農產品價格走勢進行預測,實現農民信息與市場信息的平衡。與此同時,機構還須加強資金和財務的審計工作,盡量實行信息化審計工作。改變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積極的實行農村開機委托代理制度,因地制宜的對農村電算化進行試點工作[4]。
對鄉村地區經濟進行基礎調查研究,主要對民族地區農作物種植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調查。在民族地區經濟振興過程中,對嚴重影響鄉村經濟發展穩定的因素進行重點的調查,著重分析,重點解決。通過加強對關鍵性因素進行分析的方式,提高鄉村經濟發展。貴州省主要根據國家“三農”政策,以及生態學的管理學相關知識。使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基礎調查,促進農村經濟信息的統計工作,對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面臨的困境進行統計。
例如,減輕農民負擔,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穩定的關鍵因素,其主要包括的內容有:農業種植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農民負擔的檢測、農民的勞動統籌以及農民負擔事件的處理。針對上述問題,相應的工作人員要深入不同民族地區鄉村中進行深入調查,對不同鄉村的資源、環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進行分析,并與當地村民進行訪談,了解村民的負擔,將其編制成報告上報給貴州省政府與黨委,為政府與黨委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信息,進而促進當地鄉村的經濟發展。
我國不僅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推動民族地區鄉村經濟建設,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但在目前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發展中面臨著相應的困難。所以,對目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面臨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