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波 西北工業(yè)大學明德學院外國語言系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了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水平以及課程質量,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提供更廣闊的教學思路以及教學經驗,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及工作方法。任務型教學作為《英語課程標準》中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改革中受到了廣泛關注。任務型教學法指的是使用交際任務和互動任務作為中心思想來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研究以及傳授課程知識點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強調整個學習過程的核心是完成有意義的任務。自上世紀70年代英國語言學家Allwright首先提出“任務型教學”的概念以來,國內外研究者陸續(xù)對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針對“任務”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又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本文以Willis任務型教學模式為基礎[1],深入分析研究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實踐。
對于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很多學者都對任務的概念進行了定義:Richard指出任務是需要語言加工或理解的一項活動或行為,如一邊聽指令一邊畫地圖、根據(jù)指令進行操作[2];Wright則將任務描述為一些教學問題,需要學習者或者教師根據(jù)輸入資料進行操作[3];并非所有的課堂活動都是任務,任務是一項以意義為中心的活動,是學習者使用目標語參與到理解、處理、輸出或互動之中,其關注點主要放在意義而非形式上,這是Nunan對于任務的界定[4]。所以任務所遵循的是意義優(yōu)先原則,任務的完成是活動的主要目的,對任務的評價也是基于任務完成與否。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便是由此而來:意義優(yōu)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于任務完成與否。任務型教學法是將外語學習過程中的重心從學習語言結構與功能語言轉換為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往往通過使學生完成特定任務或解決指定問題來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xù)活動。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并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能力而不是僅僅掌握現(xiàn)成的語言知識點。任務型教學就是一種以具體任務為學習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5]。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復雜而又系統(tǒng)的過程。教學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而閱讀教學設計是影響閱讀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學模式必須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分析學生的差異,在設計閱讀目標時關注閱讀理解的認知層次,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閱讀文本的特征以及學生所在的學段目標來設定教學目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取和應用。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重視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反饋方式的選擇,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反饋了解自己的閱讀過程和閱讀效果。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參與學習過程,培養(yǎng)運用英語語言技能;同時還強調從更廣泛的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倡導以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的語言知識教學。
Willis模式和Skehan模式是任務型教學法中影響比較廣泛的兩種模式。兩者都將課堂教學程序劃分為任務前環(huán)節(jié)、任務中環(huán)節(jié)和任務后環(huán)節(jié)。本文以Willis模式為理論基礎探究其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Willis模式主要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個階段:前任務,任務環(huán)和語言聚焦。
在前任務階段,教師要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jù)完成任務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準備活動,包括語言準備和圖式準備。然后將任務和主題呈現(xiàn)給學生,并在任務明確后給學生留出時間思考,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英語閱讀學習和技能訓練。介紹的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學習動力,同時也有利于體現(xiàn)任務的真實性。
任務環(huán)階段主要是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完成任務,它是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核心部分。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部分:任務,學生以配對或小組的形式執(zhí)行任務;計劃,各組學生準備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全班匯報任務完成的情況,包括所做的決定和發(fā)現(xiàn);報告,部分學生或小組向全班匯報任務完成的情況,并進行比較評價。任務型教學根據(jù)該階段交互特點又可以將任務環(huán)大致分為五類:故事鏈任務,信息差任務,解決問題任務,做決定任務,觀點交換任務。
在此階段,教師不再擔任主要的教學工作,而是充當旁觀者或提醒者的角色。在各種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完成任務主動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訓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任務中來,并從中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和技能。
語言聚焦包括語言分析和實際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根據(jù)他們自己的水平識別和思考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的具體特征。語言分析具體指學生可以分析自己和其他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用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觀察能力和對語言特征的分析思考能力。實際練習是指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遇到的困難以及學習難點進行講解和糾正。
任務型教學法之所以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法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溝通,活動具有真實性且活動較多。任務型教學法強調使用真實的材料,給學生設定真實的場景,設計真實的任務或問題讓學生完成和解決。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使得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閱讀課,尤其是精讀課,從教師講解為主逐漸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上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各種能將詞匯、語法和功能有機結合起來的交際活動,這些任務能夠將英語閱讀技能和聽說寫等其他語言技能結合起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不僅學習掌握了英語語言知識,更鍛煉了英語語言技能,提高了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運用英語才是任務型教學法的重點。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亟待進行改革,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等各項活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從而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正是由于上述的種種特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倡導任務型教學以更好地完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就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