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新聞報道具有公布法律法規、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達政令、傳播國內外最新的新聞資訊等方面的作用。廣播新聞在廣播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廣播節目的主要內容。隨著信息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數量疾速增加,公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日益增加,廣播新聞在新形勢下面臨著巨大的沖擊。為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廣播新聞需要及時對節目的內容以及形勢作出必要的調整,新聞記者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確保新聞報道質量,全面促進廣播新聞的發展。
廣播新聞能夠將各種新聞事件在最短時間內記錄并傳播,具有速度快的特點,能夠幫助民眾及時了解新聞事件的發展情況。同時,廣播的收聽方式日趨多樣化,除傳統的收音機收聽外,還可以利用手機應用、車載設備等進行收聽,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加,這也使廣播的收聽人群日益廣泛。另外,廣播相比于其他媒體形式,互動性更強,通過與新媒體的不斷融合,聽眾在收聽廣播的同時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用戶的整體粘性顯著增加。與此同時,廣播新聞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新時期需要挖掘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特點,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當前,廣播的收聽群體日益廣泛,這些人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背景,對新聞內容的認知程度區別明顯,因此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需要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滿足更多聽眾的需求。同時,廣播新聞具有細節描寫的特點,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應當捕捉生活的各種細節,力求人物和事件的生動真實,為聽眾提供充足的想象以及思考空間,增強新聞內容的代入感,提高廣播新聞對聽眾的吸引力。
廣播新聞傳播需要具備時效性、時間性、快捷性,盡量縮短新聞內容發布與新聞事件發生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公眾的關注程度。當前,網絡新聞對廣播新聞產生巨大沖擊,網絡新聞時效性較強,能夠重復播出,可以使公眾隨時了解新聞內容,這也要求廣播新聞及時作出調整。廣播新聞作為聽眾獲取本地資訊的重要途徑,應當貼近生活,避免內容過于空泛,提高新聞報道的整體親和力,保證新聞內容的質量。
廣播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直接決定了國家的輿論導向,新聞報道本身屬于一項政策性和政治性比較強的工作,需要在曝光過程中迅速而且真實的反映出各種新聞實際的真實情況。廣播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直接體現出其政治的傾向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為此在建立記者隊伍時應當首先考察政治素質,使記者隊伍具備較高的鑒別能力、紀律性、鮮明的政治立場、責任心、敏感度,使所有記者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覺悟和思想上與黨保持一致,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不動搖。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在新時期,廣播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堅守職業道德,堅持調查研究以及真實性的基本原則,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避免出現虛假新聞的情況。
當前,信息互聯網技術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普及,因此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需要記者具備圖表意識、現代化技術工具應用意識、新聞把關意識、受眾理解意識、互聯網數據分析意識。在新形勢下,廣播新聞記者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收集有效的數據和信息,并進行整理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數據處理意識。通過合理 的新聞報道模式,幫助受眾有效的理解新聞內容,增強說服力,保證真實性。同時,廣播新聞記者需要具備扎實的業務素質,較強的社交能力,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可靠,也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敏感度,準確把控新聞內容,具有一定的口才與文字功底,保證新聞報道的規范性。另外,在新聞報道過程中需要記者具備強烈的好奇心,提高自身的競爭意識,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和健康的體魄以及心理素質,保證新聞報道工作的順利開展。
廣播新聞報道一直注重典型事件的報道,包括群體典型、個人典型、事件典型、經驗典型、人物典型等,通過這些報道能夠樹立起正確的社會風氣,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因此記者需要牢固樹立典型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記者應當善于發現典型,準確把握黨的各項政策,不斷拓展視野,記錄各行各業的典型事跡,在新時期發現更多具有借鑒價值的典型事件。在工作中還需要具備一絲不茍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不斷推出更多精品新聞,促進廣播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
聽眾作為廣播新聞傳播的對象具備很多共同的特點,記者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應當合理處理各種人性的假設,充分考慮受眾的特點,準確進行新聞的立意,滿足聽眾的需求。廣播新聞與網絡和電視新聞不同,缺少視覺的沖擊,聽眾收聽的狀態一般為伴隨性的收聽,因此廣播新聞篇幅應當盡量短小,突出對新聞人物和事件的刻畫,字數不宜過多。廣播新聞傳播受到時間的限制,語言組織上應當以順序的模式為主,抓住事件的重點,直奔主題,避免使用插敘或倒敘的模式。同時,由于廣播新聞單純依靠聲音,以此在寫作時需要使用口語,盡量標準化,減少書面語言的運用,避免造成聽眾理解困難,也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同音異議字,避免收聽過程產生各種歧義。
新聞敏感度是新聞記者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也是衡量記者職業能力的重要指標,屬于記者通過長期新聞報道工作積累逐漸形成的能力。有學者提出,新聞的價值在于誰先發現報道,這也體現出新聞敏感度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新聞記者應當多觀察生活,多留心,及時發現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通過新聞的手段進行報道,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新形勢下,媒體之間加速融合,很多新聞內容實現了共享,一些記者經常采用一稿多用等工作方式,這也導致新聞報道的內容缺少個性,過于同質化,相同的報道內容以及觀點會導致聽眾失去對新聞內容的興趣,為此應當避免新聞報道內容的雷同。同時,在廣播新聞報道時可以適當使用背景音樂,拉近聽眾與新聞現場之間的距離,提高新聞內容對聽眾的吸引力,幫助聽眾在頭腦中形成新聞的畫面感。
新形勢下,廣播新聞面臨巨大的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對新媒體的學習研究,廣泛收集新聞報道素材,提高新聞敏感度,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合理的運用各種新聞報道語言,使廣播新聞在新時期煥發出全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