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程,周順倫
(中國民用航空湛江空中交通管理站,廣東 湛江 524017)
颮線是一種帶(線)狀的、深厚的、有組織性的對流系統(tǒng),通常伴隨雷暴、暴雨、大風、冰雹或龍卷風等猛烈天氣,對航空安全危害極大。颮線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熱帶地區(qū)和中緯度地區(qū),它的出現(xiàn)經(jīng)常會使得溫度、氣壓、風向等氣象要素值突變。早期對颮線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常規(guī)的觀測資料分析颮線發(fā)生的天氣背景、觸發(fā)條件等[1]。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我國一些典型颮線系統(tǒng)的中尺度特征被進一步揭示[2-3]。楊成芳、朱君鑒分析了弓狀回波,表明反射率因子圖上后側入流槽口的出現(xiàn)是弓狀回波即將形成的前兆信號[4]。
本文主要采用湛江機場氣象雷達資料、自動觀測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高空資料等數(shù)據(jù)資料。湛江機場的氣象雷達位于(21°13′,110°21′)。本文所用時間均為世界標準時間(UTC)。
2017-05-04,500 hPa受高空槽過境影響,850 hPa受切變線影響,地面為低壓槽形勢,天氣多云間陰,短時有雷雨。受高空槽和切變線的共同作用,湛江機場出現(xiàn)持續(xù)2 h以上的雷雨天氣,其中,最強為強雷雨天氣,陣風達到24 m/s,00:29出現(xiàn)最大降水速率為3.3 mm/min,整個過程總降水量為48.6 mm,接近暴雨量級。
查看23:29的雷達回波圖,如圖1(a)所示,在湛江本場的西北面有一條明顯的弓狀回波向東南方向移動,長度超過150 km,距離本場還有25 km,回波強度強,移動速度快,云團的頂高10 km,氣象雷達圖上反射率因子的強度達到15~50 dBz,中心帶的反射率強度超過50 dBz。系統(tǒng)的西面有新的對流單體生成,預計未來1 h內(nèi)會影響本場。相較于23:29的雷達回波圖,23:47的雷達回波圖在颮線系統(tǒng)的前沿不斷有新的對流系統(tǒng)形成,如圖1(b)所示。23:57的(圖略)回波距離本場有13 km,回波依然很強,呈弓狀分布,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00:00(圖略),該強回波帶由西向東繼續(xù)移動。由00:17的雷達回波圖可見,如圖1(c),颮線系統(tǒng)已經(jīng)移動到本場,本場中心反射率強度達到45~50 dBz。此時,載有大量能量的積雨云已經(jīng)逐漸覆蓋在湛江機場的上空,反射率強度為25~35 dBz的強回波帶分布在機場附近10~15 km。00:21(圖略),此時的強回波已經(jīng)完全覆蓋本場,00:30(圖略)颮線已經(jīng)過境湛江機場。00:50,從雷達回波圖來看,如圖1(d)所示,機場上空的反射率強度已經(jīng)下降到40 dBz。雖然此時回波帶范圍增大,但強度逐漸減小、減弱,最終消散,進而雨勢減小。
圖1 雷達回波圖
圖2 雷達回波圖
從圖2所示的雷達回波圖上可以看出,此次颮線過程從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颮線主體在2017-05-04T00:00左右經(jīng)過湛江。本文選取了颮線前后的3個探空站點,即北海(59644)、陽江(59663)、海口(59758)進行分析。2017-05-04T00:00,颮線已經(jīng)經(jīng)過北海,此時北海的層結結構趨于穩(wěn)定,對流有效位能比較小,能量已經(jīng)得到釋放。颮線經(jīng)過海口與湛江的時間基本一致,此時海口正是颮線經(jīng)過,沙氏指數(shù)為-4,對流有效位能非常大,表現(xiàn)出極強的不穩(wěn)定性。陽江處于颮線前,此時颮線還未經(jīng)過陽江。在陽江站900~1 000 hPa之間出現(xiàn)了明顯的逆溫,沙氏指數(shù)為-4,對流有效位能比較大,表明有充足的能量積蓄。
圖3描述了各種氣象要素在2017-05-04的日變化。從雷達圖分析可知,颮線系統(tǒng)從00:00開始過境湛江機場。從00:00—07:00,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氣象要素都經(jīng)過了劇烈的變化。00:00之前(颮線到來之前),氣溫約為25℃,露點也處于高位(約25.5℃)。這意味著大氣承載水汽的能力較強,所以,此時大氣濕潤(相對濕度最大值接近98%),風以東南風為主。當颮線過境時,東南風轉變?yōu)槲鞅憋L,這是因為颮線本質上是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風向的轉變代表局地對流的形成。一方面,MCS有利于地面水汽蒸發(fā),地面液態(tài)水相變吸收大量熱使得氣溫從00:00—02:00持續(xù)下降;另一方面,MCS使氣壓下降,從而使得露點降低,最終導致抬升凝結高度(Lifting Condensation Level,LCL)降低。LCL下降直接導致大氣水汽過飽和,引起降水。降水所引起的潛熱釋放使得地面溫度在02:00—06:00出現(xiàn)回升。此時,雖然大氣中水汽的絕對含量減少,但是,較低的LCL使得相對濕度有所回升。這種相對濕度的回升隨著颮線離開而減緩也是因為LCL逐漸升高所致。颮線過境過后,各個氣象要素逐漸恢復平穩(wěn)。
00:00,自動觀測觀測站資料顯示,00:13本場西面第一次聞雷,此時風向30°,風速2 m/s,與00:00的情況相比,水平能見度10 km,總云量為滿天云覆蓋,5個碎雨云240 m,3個積雨云900 m,溫度為27.0℃,修正海平面氣壓為1 011.8 hPa,與00:00的情況相比,風向轉為了偏北風,風速變化不大,修正海平面氣壓增加1 hPa,發(fā)布00:13的特殊天氣報告SPECI ZGZJ 040013Z03003MPS 340V0909999 TS BKN008 SCT030CB27/25Q1011 NOSIG=。00:15天氣現(xiàn)象為小陣雨,并伴有雷暴。00:17狂風暴雨,烏云密布,天空陰暗,使得00:18主導能見度急速下降到1 000 m,天氣現(xiàn)象為強陣雨,伴有雷暴,風向330°,風速比00:13報文增加5 m/s,修正海壓比上一時次上升了2 hPa,云量狀況為5個碎雨云240 m,3個積雨云900 m,5個層積云9 0 0m,發(fā)布特殊天氣報文S P E C IZ G Z J 040018Z33008MPS1000 R34/P2000+TSRA BKN008 SCT030CB BKN03027/25Q1013 NOSIG=。00:19,風速為24 m/s,風向為330°,00:30,大風繼續(xù)存在,天氣現(xiàn)象為強雷雨,天空猶如黑夜般,溫度比上一份報文下降6℃。此時,回波已經(jīng)完全覆蓋本場,00:33陣風降至17 m/s以下。颮線系統(tǒng)過境。01:00,風向為110°,偏東風,風速降為2 m/s,能見度也逐漸轉好,強雷雨轉為中雷雨,對流云的量也減少。01:05(回波圖)天氣轉為小陣雨,能見度5 000 m,從回波圖中可以看出,云團逐漸消散,強雷雨解除。
圖3 各種氣象要素在2017-05-04的日變化
颮線沿線天氣非常劇烈,沿線會出現(xiàn)暴雨、冰雹、龍卷等天氣。由湛江機場2017-05-04的這一次颮線天氣過程可見,颮線過境時給本場帶來了狂風暴雨,烏云密布,多項氣象要值的改變達到了特殊發(fā)報標準。在颮線過境的過程中,溫度和露點都出現(xiàn)了驟降,氣壓涌升,風向轉變,風速快速增大,與過去觀測的快速移動副熱帶颮線一致。08:21本場溫度為24.4℃,08:22本場溫度變?yōu)?1.1℃,08:00修正海平面氣壓為1 010.6 hPa,08:30修正海平面氣壓1 014.6 hPa。由颮線的雷達回波圖可見,颮線過境之前,反射率強度能達到50 dBz,強回波帶成弓狀;颮線過境之后,反射率強度變小,并且強強回波帶逐漸消散,整個過程持續(xù)時間短,但在雷達回波圖上卻明顯。颮線過境能夠給氣象要素值帶來劇烈變化,從而颮線內(nèi)積蓄的能量也大量釋放,帶來狂風暴雨。
[1]丁一匯,李鴻洲,章名立,等.我國颮線發(fā)生條件的研究[J].大氣科學,1982,6(1):18-27.
[2]梁漆波,陳春波,劉強軍.弱窄帶回波在分析和預報強對流天氣中的應用[J].氣象學報,2006,64(1):121-127.
[3]劉淑媛,孫健,楊引明.上海2004-07-12颮線系統(tǒng)中尺度分析研究[J].氣象學報,2007,65(1):84-93.
[4]楊成芳,朱君鑒.一次弓狀回波和超級單體過程分析[J].氣象科學,2008,28(04):4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