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媛,陳洲平,杜敢琴,李 杰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或腦栓塞等病因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病變,或全身血液循環紊亂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所造成的神經功能障礙。急性缺血性卒中易致死致殘,復發風險高[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處理應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和早期預防再發[2]。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口老齡化,近年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積極開展針對性的綜合預防干預措施,尤其是一級預防、二級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遵循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原則,通過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高危人群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取綜合干預措施,使患者在飲食、情緒、生活方式、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防治疾病的依從性,以降低缺血性腦卒中患病率和復發率,使疾病得到轉歸和控制。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與干預方法
1.1.1一級預防組選取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及下屬的4個社區服務站覆蓋的86例社區居民,隨機分為一級預防觀察組(A組)和一級預防對照組(B組),各43例。納入標準:65~80歲;無卒中病史;頭顱影像學僅顯示老年腦改變(腦白質脫髓鞘、腦萎縮);具有3個以上腦卒中危險因素;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3分[3]、簡明精神狀態檢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1分[4]。A組男23例,女19例,其中患高血壓者29例,高脂血癥者31例,糖尿病者11例;B組男22例,女20例,其中患高血壓者28例,高脂血癥者30例,糖尿病者12例。兩組性別比例及基礎病患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時間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共計6個月。社區醫師在神經內科醫師的培訓和指導下根據《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對一級預防觀察組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和隨訪管理,對入組老人進行分次自我管理教育,并同時進行心理及行為干預。針對危險因素采取的主要干預措施包括:①限制鈉鹽:觀察組發放標準鹽勺,建議攝入鹽量每日<5 g;②控制體質量:進行少吃多動健康宣教,每30 d稱重1次,指導觀察組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24以下;③合理膳食:指導觀察組調整飲食結構,學會計算食物熱量,控制脂肪攝入,適量補充鉀、鈣和優質蛋白;④戒煙;⑤限制飲酒;⑥加強體育鍛煉,參加有益身心的健康娛樂活動等。
1.1.2二級預防組選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曾在我院住院的14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二級預防觀察組(C組)和二級預防對照組(D組)。納入標準:年齡65~80歲;曾有1次以上卒中病史,頭顱影像學顯示多處缺血病灶(病灶數>2個);mRS量表0~3分、MMSE>21分。A組男26例,女16例,其中患高血壓者32例,高脂血癥者33例,糖尿病者19例;B組男25例,女17例,其中患高血壓者31例,高脂血癥者32例,糖尿病者18例。兩組性別比例及基礎病患者比例無統計學差異。觀察時間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計12個月。住院醫師在神經內科醫師的培訓和指導下根據《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對二級預防觀察組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和隨訪管理,對入組患者進行分次自我管理教育,并同時進行心理及行為干預。針對患者病情及存在的危險因素,采取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戒煙限酒,改變不良行為嗜好;②生活方式干預: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采用合理飲食方案,提倡低鹽、低脂、低糖飲食;③治療依從性:指導患者按醫囑服藥,定期復查等;④日常活動安全指導:下床、行走時防止跌倒,變換體位時宜動作緩慢等;⑤心理支持干預:指導患者在出現焦慮情緒時,運用放松、自我暗示等方式有效排解,指導患者正確看待疾病,鼓勵患者合理表達、尋求家屬的心理支持等;⑥休息與運動:適量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起居規律等。
1.2比較方法記錄一級預防組干預前后(6個月)飲食控制和運動情況,比較干預前后兩組的血脂檢驗結果。二級預防組12個月時評定觀察組和對照組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定工具選用卒中影響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SIS 量表結構有生理功能、交流、移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等8個維度,由8個分量表評定。總分為800分,每個分量表得分越高,提示功能損害程度相對較輕,生存質量越高。

2.1一級預防組A組(觀察組)入組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變化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對照組)入組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入組6個月后與B組比較,A組TG、TC、LDL-C均較低,HDL-C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群干預前后血脂檢驗結果(n=43,±s) mmol·L-1
注:①與入組前比較,P<0.05,②與B組比較,P<0.05。TG:甘油三酯;TC:血清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2二級預防組C組入組73人,從SIS 量表的8個維度比較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患者入組73人,8個維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C組8 個維度的評分均顯著高于D組,提示干預措施有效,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n=73,±s) 分
注:①與入組前比較,P<0.05;②與D組比較,P<0.05。
3.1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一級預防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腦血管病在全死因順位中明顯前移,發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5]。全國每年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費用支出給國家和患者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腦卒中防治任務十分艱巨[6-7]。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是指在腦卒中尚未發生時,對其易感和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者、飲酒過多者等,針對其存在的特定致病因素而改變和減少不利的生活環境和行為方式,采用非藥物或藥物干預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腦卒中的發生,以降低疾病的發病率為最終目的。缺血性卒中隨年齡增加,發病率急劇上升,是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比較明確,預防效果良好。中國對卒中可控危險因素的控制很不如人意,加強危險因素控制和一級預防仍然是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8]。因此,積極開展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一級預防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列出以下具有充分證據的可干預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無癥狀頸動脈狹窄、代謝綜合征、肥胖、體力活動不足、飲食和營養、吸煙、飲酒等[9]。我院及下屬的4個社區服務站根據《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的要求,對社區及醫院醫師進行標準化培訓,考核合格后開展一級預防的工作。對觀察組人群面對面溝通、講解一級預防指南的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對存在相關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同時定期組織集體活動,組織觀看相關科普電影,必要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行為方式干預。定期約見高危人群、定期檢查相關血脂指標。大量流行病學的隊列研究顯示總膽固醇和 LDL-C與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呈顯著的正相關[10]。本研究表明,高危人群干預前后TG、TC、LDL-C、HDL-C變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本研究中采取的干預措施切實有效,并易于被社區老年人群接受。為預防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具體干預措施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方案。
3.2老年人群缺血性卒患者的二級預防
卒中除引起病死率明顯增加外,存活者伴有復發性缺血性事件的高度風險,復發性卒中的死亡和心、腦血管并發癥較首次卒中者風險增加2倍[11]我國缺血性腦卒中年復發率高達17.7%,盡早識別高危人群和進行個體化的二級預防是減少復發和死亡的有效手段之一[12]。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腦卒中開展積極的臨床治療措施,以及早期和恢復期康復訓練,以防止病情進展加重,預防各器官或相關系統因傷病所致的殘疾和功能障礙,預防復發。《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列出以下證據充分的可干預危險因素: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和糖尿病、吸煙、睡眠呼吸暫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
通過對觀察組人群面對面溝通、講解二級預防指南的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傳授康復知識,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同時定期組織集體活動,讓卒中后患者走出家庭,把康復的內容融入各式各樣的趣味活動中,在互相交流中產生共鳴,減少負面情緒,消除抑郁等消極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在輕松的環境下觀看科普電影,引導卒中患者主動參與,滿足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培養健康心理狀態和穩定的情緒狀態,最大可能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能力,實現自我照顧。本研究顯示,在實施上述干預措施12個月時觀察組交流、手動能力、運動功能、ADL 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對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后遺癥期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3.3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的綜合干預
腦卒中是一組多危險因素性疾病,當個體存在一項或多項危險因素時,其罹患風險顯著增加[13]。對相關危險因素的治療、控制是卒中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主要策略[14]。對于具備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特定老年人群,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尚未發生時的一級預防,還是針對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旨在降低疾病復發率的二級預防,綜合干預的基本措施和關鍵點在于提高干預對象的依從性。通過提高臨床醫生專業水平,切實執行指南推薦要求,將缺血性卒中患者納入規范化治療管理組,加強醫患溝通,建立合理、有效的復診機制,強化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以期提高缺血性卒中長期綜合預防治療的依從性[15-16]。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可預防和不可預防兩類,應積極控制可預防的危險因素,減少腦卒中的發生或復發[17]。為減少腦卒中的發生、實現對腦卒中的有效預防和控制,對可干預性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即顯得尤為重要[18]。因此,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綜合預防干預措施對于減輕因腦卒中引起的疾病負擔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缺血性腦卒中可控的危險因素是應該重點努力的目標。
本研究在綜合預防措施的實施和患者管理、宣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使用標準化的危險因素綜合干預手段以改善綜合管理,并獲得了預期效果。研究結果有助于神經專科醫師與社區醫師共同參與,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發生率,改善卒中臨床預后,減少病死率。
參考文獻:
[1]Wang Y,Xu J,Zhao X,et al.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stroke recurrence depends o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J].Stroke,2013,44(5):1232-1237.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3]王云霄,袁俊亮,胡文立.常用卒中量表的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12):1072-1077.
[4]方云華,陳善佳,周小炫,等. MoCA、MMSE、NCSE等6個腦卒中認知康復評價工具的使用現狀調查[J].中國康復,2014,29(1):40-42.
[5]黃茳祾,李秀習.家庭隨訪預防腦卒中復發的效果評價[J].廣西醫學,2012,34(1):104-106.
[6]Jia Q,Liu L,Wang 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J].J Stoke Cerebrovascular Dis,2011,20(5):395-400.
[7]王隴德.中國腦卒中防控要有戰略與戰術[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2):1-2.
[8]王擁軍.卒中回眸2016[J].中國卒中雜志,2017,27(1):1-11.
[9]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8):629-634.
[10]閆曉偉.降膽固醇治療與卒中的預防[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7,45(2):90-92.
[11]Go AS,Mozaffarian D,Roger VL,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14 update:a report fro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4,129(3):e282-e292.
[12]王伊龍,趙性泉,劉新峰,等.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診療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6):481-491.
[13]龍秀英,曾倩,李秋茹.缺血性卒中復發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評估[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6,16(7):442-446.
[14]Kernan WN,Ovbiagele B,Black HR,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e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Stroke,2014,45(7):2160-2236.
[15]Hong KS,Oh MS,Choi HY,et al.Statin prescription adhered to guidelines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due to acute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J Clin Neurol,2013,9(4):214-222.
[16]Peng B,Ni J,Anderson CS,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structured guideline-based program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J].Stroke,2014,45(2):515-519.
[17]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58-273.
[18]徐恩,溫海霞.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及其干預管理[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5,15(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