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峰 靳付魁
摘 要:管道隱患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是管道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的根本,而焊接質量則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質控點。本文以管道隱患治理工程無損檢測專項檢查為依托,從檢驗焊接內在質量的無損檢測入手,通過射線探傷的方式對焊縫進行抽檢、對底片進行復評的方法,統計焊接過程中易出現缺陷的種類、返修焊縫缺陷的種類,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減少焊接缺陷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焊縫;無損檢測;缺陷;防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7.074
勝利油田管道在原油外輸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管道在運行過程中受到環境、人為、腐蝕等因素的影響,其安全性會降低,一旦發生泄漏或斷裂將直接影響生產并有可能引起爆炸、燃燒、中毒等重大事故。
1 勝利油田管道建設現狀
2015年工程站共接收申報185項,其中管道類占壓隱患治理工程22項,占申報數量的12%;2016年工程站共接收申報228項,其中管道類占壓隱患治理工程24項,占申報數量的10.5%。2016年管道類占壓隱患治理工程在數量和投資額上較上年都有所提升。
管道隱患治理工程屬于改造項目,在原有管線的基礎上進行更新維護,與新建管線工程相比較,一是各建設單位需要縮短原油外輸停工時間,工期較短;二是考慮到原管線現有建(構)筑物、河流、耕地等因素,其施工作業面較小,管材堆放場地受限,管溝開挖、放坡以及焊縫組對、焊接、無損檢測等工序施工難度增大。
2 通過無損檢測發現焊縫缺陷問題
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與公正性,共抽取10家建設單位7家施工單位4家檢測公司的12項管道隱患治理工程進行檢查,檢查數據如下:
(1)截止10月31日,12項工程完成焊口總數1522道。
(2)按照30%的焊口總數及返修口必查的比例,檢查焊口數503
道,底片共計2444張。
(3)采用射線探傷方法抽拍焊口24道(其中3項工程不具備抽拍條件),合格22道,合格率91.67%。
(4)發現無損檢測單位超標缺陷錯評、漏評底片3張。
(5)缺陷超標底片合計85張,返修焊口78道(含上述3道焊
口),焊接一次成功率為94.88%,略低于各施工單位施工組織設計中承諾的焊接一次成功率不低于96%的要求。
3 缺陷產生分析
通過對2444張底片復評統計缺陷的種類,發現導致焊縫需要返修的缺陷主要包含圓形缺陷、條形缺陷、未熔合及未焊透長度超標及少量裂紋的存在。圓形缺陷、條形缺陷屬于施工質量通病,危害性較小,主觀意識加強就可以避免,而裂紋、未熔合、未焊透作為危害性極大缺陷,其存在將明顯減少焊縫的承載截面面積,削弱靜載強度,顯著降低焊接接頭的機械性能。并且這些缺陷在日后使用中受介質沖刷易形成缺口,導致產生裂紋并擴展造成脆斷,從而發生泄漏。這三種缺陷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管道隱患治理工程的管道材質多為普通碳素鋼,不用進行焊后熱處理。這3處裂紋均與熔合線平行,呈縱向分布于焊縫表面,故可以判定為冷裂紋。產生的主要原因為:
焊縫中氫的存在:有1家施工單位考慮到使用的焊接電流較大、焊口清理不需要太徹底、產生煙塵較少等原因選擇了酸性焊條而不選擇堿性焊條。這樣在焊接過程中,溫度降低時,氫原子擴散能力大大下降,導致馬氏體中的氫處于過飽和狀態,氫原子會逐漸析出結合成了分子氫,造成金屬內局部形成很大的壓力,從而使金屬產生裂紋。氫在焊接接頭中的存在,使馬氏體脆性增加,裂紋出現的可能性增加。
焊接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拘束應力:拘束應力包括焊接時熱脹冷縮引起的收縮應力、組織轉變時產生的組織應力和阻止焊接結構變形的機械應力,這些應力的存在都會導致裂紋出現的可能性。拘束應力的產生在施工過程中主要為管材強力組對、彎頭尺寸存在偏差等。如梁南管理區至純梁首站輸油管線抽檢的2道不合格焊縫中有1道是“死口”。
(2)未熔合可分為根部未熔合、層間未熔合以及坡口未熔合3種。未熔合是一種類似裂紋,極其危害的缺陷,在交變載荷下極易開裂。從底片看,本次檢查發現未熔合缺陷的14張底片均為根部未熔合。根據底片評定、檢查施工現場以及追溯組對、焊接記錄、焊接工藝評定、焊接操作指導書等施工資料發現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坡口角、間隙過小,鈍邊太厚,錯邊量超標時會導致母材不能完全熔合,熔敷金屬無法滲入焊縫根部形成可靠連接;焊接電流過小,焊接速度過快會導致熱量、熔池體積減少,實際熔深低于母材厚度,焊接線能量不足,以致母材金屬不能全部熔透;焊條偏心會產生電弧偏吹現象,使得偏離部位(如母材)所得到的熱能不足以熔化基體金屬或上道焊層的熔敷金屬,從而出現未熔合。
(3)本次發現未焊透的11張底片均為單面焊根部未焊透。其產生主要原因為:組對間隙過小,導致焊件的間隙或鈍邊未被熔化而留下間隙,從而產生未焊透。如梁南管理區至純梁首站輸油管線抽檢的2道不合格焊縫中另有1道焊口存在。
4 焊縫嚴重缺陷的防治措施
由于焊縫及熱影響區在焊接過程中組織與性能發生了變化,針對裂紋、未熔合、未焊透這3類危害性較大的缺陷,可通過以下工藝措施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1)減少裂紋產生。焊接時建議采用能有效地脫硫脫磷,沖擊韌性較高的堿性焊條,以減少氫的來源;在焊接前按照焊條說明書嚴格烘干焊條,按照焊接實驗室出具的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制作焊接作業指導書,保證焊接電壓在20-25V,焊接電流在焊條直徑范圍內選取較大電流,減慢焊接速度,防止出現淬硬組織;在焊后對焊縫立即進行全部或局部的加熱、保溫、緩冷以使焊接接頭中的氫有效的逸出。同時焊接完成后,對口器不要立即撤出。
(2)減少未熔合產生。嚴格按照焊接操作指導書的要求加工坡口及鈍邊,以減少組對過程產生的錯邊;每一道焊接工序完成后加強層間的清理;正確選用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注意焊條擺動和角度等。
(3)減少未焊透產生。現場若需要修磨坡口,建議使用機械打磨,以保證坡口及鈍邊尺寸符合要求;組對間隙、焊接電流、焊接電壓要滿足焊接工藝評定要求,以保證焊透;多層焊時的打底焊,應使用焊條直徑不超過3.2mm的焊條;焊接過程中弧長不宜過長,建議始終保持0.5-1倍的焊條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