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
摘 要:對綜放工作面均壓通風技術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均壓通風技術的實際應用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對綜放工作面均壓通風技術進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風量的計算、風機的選型以及均壓通風設施三方面內容。并對均壓通風技術的實踐進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以及緊急故障的處理措施兩方面內容。
關鍵詞:綜放工作面;均壓通風;應急故障處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7.091
0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均壓通風技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該技術主要應用在高綜放采中。在此過程中,由于煤層的厚度以及覆蓋量不同,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各個方面的問題,其中主要包括煤層的采空區、鄰面的采空區以及頂煤板等,如果在施工過程中不進行負壓通風,將會造成有毒氣體發生泄漏,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對均壓通風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1 綜放工作面均壓通風技術
1.1 風量的計算
在進行風量計算的過程中,要根據二氧化碳的涌出量以及工作面的氣象情況進行計算,同時還要根據巷道的最大風量值以及最小風量值對計算出的風量進行檢驗,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最終風量計算的準確度。在進行實地勘測的過程中要注意,在放置頂煤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會發生頂板脫落的現象,進而造成風道漏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根據風道的實際情況進行風量計算。例如,根據氣象條件進行計算的公式為:Q采=60×V×S×K采高×K采長×K溫。其中V表示的是工作面最理想的風速,通常情況下取值為1.25米每秒,S表示的是有效斷面,通常情況下取值為14.6平方米,對以上數據進行計算能夠得出最終工作面需要的風量為1151m3/min。
1.2 風機的選型
根據工作環境的實際情況,在工作中要安裝6臺風機,其中三個風機正常運行,三個風機作為備用,一旦正常運行的風機出現運行故障,則系統會自動啟動備用風機,進而保證整體的運行質量。在選擇風機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工作環境確定風機的數量,例如,該綜放工作面中的配風量為2000m3/min,漏風量為400m3/min,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風機提供的風量至少在2400m3/min以上,通常情況下風壓要在600-1000帕之間,根據以上情況能得出風機的安裝數量應為6臺。
1.3 均壓通風設施
均壓通風設施是綜采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安裝運行質量決定著最終的工作質量。在選擇安裝地點的過程中,要對工作環境中的風量、風阻以及工作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最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安裝地點。在安裝過程中風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為均壓風門,在安裝過程中要保證風門前后5米之內沒有雜物或者是遮擋物,門與墻之間不能存在縫隙。第二種為臨時調壓風門,通常情況下這種類型的風門安裝在回風口4米處,兩個風門之間的間距為12米,主要的作用是對風壓以及風量進行適當調整。第三種為永久調壓風門,兩道風門之間的間距也為12米,風門的長為2.2米,寬為2米,在該風門建成后,要將臨時風門拆除。
2 均壓通風技術的實踐
2.1 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
為了保證最終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在均壓通風技術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例如,在完成均壓通風系統的建立后,要對風機進行試運行,同時有關部門要對其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才可以正式進行綜采工作。在開啟風機之前,要對風機附近20米左右的范圍進行甲烷濃度進行檢測,甲烷的濃度要在0.5%以下。在風機運行20分鐘之后,為了保證施工安全,要對其進行二次檢查,其中甲烷的濃度要在0.8%以下,二氧化碳的濃度要在1.2%以下,氧氣的濃度要大于18%,只有達到這一標準,才能繼續進行施工。如果工作環境中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了安全標準,則需要進行調壓和通風,直到符合安全標準后才能繼續進行施工。
另外,為了保證施工的安全性,要在工作面上安裝氣體傳感器,對工作面中的甲烷濃度、一氧化碳濃度以及氧氣濃度進行實時檢測,這種方式相比于人工檢測來說具有較強的實時性,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傳感器的安裝范圍在回風道口內10-15米處,該傳感器還能對其中的溫度進行檢測,正常的工作溫度為26攝氏度。
2.2 緊急故障處理措施
緊急故障處理措施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為當均壓通風系統停止運行時的處理措施,第二種為當工作環境中有毒氣體濃度超標時的處理措施。在均壓通風系統停止運行時,首先正在工作的工作人員要立刻停止工作,撤離到附近的新鮮風流中。其次,將該情況向調控中心進行反饋,并將進風口以及回風口的風門打開,保證工作面在負壓通風的狀態。最后,對出現故障的部位進行維修,在風機開始之前,要對風機周圍10米范圍內進行瓦斯濃度檢查,當瓦斯濃度小于0.8%時,可以將風機開啟。
當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氣體超標時,首先工作人員要立即撤離,檢測員以及值班員要對工作面進行全面檢查,在第一時間內找到故障發生的地點。其次,如果有毒氣體對人員造成了傷害,要對傷員實施救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救援路線。最后,如果沒有在24小時之內對有毒氣體進行有效控制,為了保證人員的安全,要對工作面進行封閉。如果過量的一氧化碳氣體引發了火災,則要在制定預案的過程中將火災預警方案加入其中,同時保證救援物資的供給,在事故處理結束后,針對該次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研討,避免出現同樣的安全事故。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綜放工作面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提高綜放工作面的工作質量,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均壓通風技術以及技術的實踐應用進行研究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綜放工作的質量,同時還能降低在工作中發生安全故障的幾率、由此可以看出,對均壓通風技術以及實踐進行研究,能夠為今后均壓通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莉.基于FMEA與FAT的通風系統可靠性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
[2]陸剛,肖桂彬.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的模糊綜合評價[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8,25(02):244-247.
[3]葛紅兵,程剛,成鈺龍.電牽引采煤機調高液壓系統的FMECA研究[J].液壓與氣動,2012(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