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向箔
他1981年出生,18歲上北京大學,23歲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2008年博士畢業(yè),2012年年底回到中國,從事數學方面的研究。2017年10月29日,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授予了這個80后。他就是被譽為“國內代數幾何方向的領軍數學家”的許晨陽。
遵從內心的興趣
許晨陽出生于重慶,中學就讀于成都九中。這所學校并沒有數學競賽傳統(tǒng),但從小對數學情有獨鐘的許晨陽在每次數學競賽上都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數字公式、定理、從一個條件推導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無不對許晨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17歲那年,班上數學成績最好的許晨陽在老師的鼓勵下,報名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lián)賽。他以四川隊最后一名的成績入選冬令營,幸運地被選進1999年國家數學奧林匹克集訓隊,由此免試進北大。
許晨陽并沒有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多少,只是因為對數學稍有偏愛且碰上了好機會,才得以避開高考進入名校。
進入大學后,許晨陽才發(fā)現,大學數學和中學數學完全是兩回事。中學時接觸的數學都是一兩千年以前大家就知道的東西,像小池塘;大學數學則是最近幾百年來人類杰出的數學思想搭建起來的,像一片汪洋,這是完全不同于高中數學的全新世界。許晨陽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從沒有見過大海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看到了大海,特別興奮和激動。
在這片全新的數學海洋里,他感悟到數學的真正魅力。數學帶給許晨陽的快樂與滿足,使他在大一便下定決心——要將數學研究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yè)。
中學時期學過代數和幾何,高中時學過高數。大學時期,許晨陽才正式接觸到代數幾何。當時,盡管代數幾何早已是國際數學界公認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它在中國的發(fā)展尚處于初期,課程體系也不夠完善,學起來有點難,因此少有同學問津。好奇心強、喜歡挑戰(zhàn)的許晨陽恰恰選擇了這個研究領域。由此,代數幾何成為他在北大研究生階段、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階段、麻省理工學院任教階段一直至今的研究主題。
在《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校長說,決定我們一生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內心的選擇讓許晨陽仿佛拿到了激活自己人生的魔法棒,使他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一日千里。北大畢業(yè)10年后,當年和許晨陽一起激情切磋數學問題的同窗,絕大部分都去做了金融行業(yè),只有許晨陽依然在數學領域專注得如癡如醉。
從容面對黯淡時光
因為專注,許晨陽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與合作者解決了一些著名猜想。他是代數幾何領域當之無愧的青年領軍數學家,多所美國大學邀請他任教。
任何光鮮的背后,都有一些黯淡的時光。當所有人都對這位年輕有為的數學家稱贊不迭的時候,只有許晨陽自己深知,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必須忍耐和承受的沮喪與失落。
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許晨陽師從世界級代數幾何學家Kollár教授。Kollár教授在數學圈里是公認的嚴厲且要求很高的導師,他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要求有獨特的洞察力和原創(chuàng)性。許晨陽在讀博士的第四年,沒有做出任何成果來,那一年嘗試了很多東西,沒有一個成功。其實數學家大多時候都無法推進研究,這是數學研究的常態(tài),但許晨陽一度感覺到深深的挫敗感和沮喪感。
遇到研究不出新東西的瓶頸時,許晨陽就去做兩件事,一是繞著校園散步,一邊走,一邊不停地跟腦子里的另一個自己對話,遇到靈光乍現的瞬間隨時拿筆記下來;其次是看書,除了專業(yè)論文、數學科普書,也看小說等專業(yè)以外的“閑書”。
漸漸地,許晨陽在挫敗感面前練就了從容面對的心態(tài),在經歷了一系列打擊之后他感悟道:一些看似沒有出成果的探索,可能發(fā)不了文章,但是對研究其實有很大幫助。數學就是從錯誤當中找到正確的路徑,每犯一個錯誤就是朝著正確的方向更近了一步。
數學是另一種人間煙火
201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青年千人計劃”向在國外大學教書的許晨陽發(fā)出邀約,請他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在一些人看來,繼續(xù)留在國外任教,會獲得更好的學術資源和發(fā)展機會。但在許晨陽看來,回國發(fā)展才是最好的選擇。大學時代,許晨陽便立下志愿——有朝一日能幫助中國建設自己的代數幾何學派。回到北大無疑是實現心愿的最好契機。
于是,31歲的許晨陽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第一位副教授。隨后的5年,許晨陽保持了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他獲得了2016年度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拉馬努金獎,受邀在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報告。他和一位意大利籍數學家被評為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褒嫾尤R講席”累計入選的八人中,只有許晨陽來自中國。
重返北大的這幾年時間里,許晨陽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熱愛數學的優(yōu)秀人才,從而推進中國代數幾何的研究進程。為了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長遠目標,許晨陽在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積極開設前沿課程、指導學生、組織會議和討論班,為北大乃至中國代數幾何學科的發(fā)展做了大量工作。
許晨陽看過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傳記《天才之為責任》,感觸很深。“不是每個人都有數學天賦,如果數學天賦降臨到某些人身上,他就有責任去推動這個事業(yè)的發(fā)展?!痹S晨陽說,數學家往往有天賦,要更加努力才對得起上天賜予的天賦。
在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上,許晨陽做了《我心中的數學家》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他說:中國第一個著名數學家是陳景潤,他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數學上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他們向人類未知的一次遠航。
在許晨陽看來,任何知識最后都會跟數學研究結合在一塊,做數學研究的動力本身也就是對宇宙和知識邊界的探索。在現實生活中,從修建房屋到機器人視覺成像,到平時微信支付,甚至利用平底鍋烙餅,都有數學的奧秘在里面,只不過人們看不到深深藏在生活中的數學。
當今的社會愈加浮躁,越來越多的人只知追名逐利,許晨陽始終告誡自己要忠于內心。他期望自己的學生能夠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數學和生活,正如他所說:“我現在做的就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可以很專心地享受工作給我?guī)淼臉啡?。從選擇做數學到今天,我一直并且仍然覺得這是在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選擇之一?!?/p>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