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冬
摘 要:隨著“工業4.0”和我國“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社會的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從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師資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構建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的創業型實訓基地等方面對高職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模式進行了研究,對于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職;實踐模式
在近幾年的國家政府會議中,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在人大和政協會議上,“雙創”成為焦點的熱議話題。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成為熱點問題。雖然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其經歷時間短暫,經驗少,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相關的理論研究還不成系統,實踐成功經驗需要加強,已經不能滿足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實踐上,高校創業教育及管理模式仍處于萌芽階段[2],創業教育管理體系的特殊性應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需要結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因此,研究、實踐創業教育模式體系,結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而建立科學系統的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本研究借鑒IPPS課程教學模式,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課程體系。IPPS教學模式是指:創意(idea)、項目(project)、計劃(plan)、戰略(strategy)[3]。在IPPS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確定教學內容,改革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設置可行的評價體系,以達到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IPPS需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1)課程必須符合教育規律,通過系統的學習形成知識框架體系[4]。(2)課程設置需要不斷地更新和修改,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3)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一定的準則和教學認知規律,課程體系中的不同程度的難易度的排序需要和學生學習專業課的安排順序一致。
在構成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時,結合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構建創業教育理論課程體系(見表1);創業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2 構建師資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創業型師資隊伍的構建。高水平、高素質創業型教育師資隊伍的構建是快速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構建創業型師資隊伍提高師資水平是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專兼職師資隊伍
創業創新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講課能力,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業方面的經驗。創業型師資隊伍應來自于經濟、工程、企業、投資公司及高校等領域構成專職教師,同時還應聘請具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和創業經驗的人士作為兼職的創業教學與研究工作。除了構建一支專業的創業教育團隊外,還應積極引入創業型人才比如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投資家等,構成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創業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研發隊伍,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理論以及實踐研究,探索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及政策動態,為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尋求一條發展之路。研究就業形式及動態,就業理論及方法和技巧,整理創業就業案例和案例分析,盡快編纂出一套符合高職特點的創業就業系列教材。
2.2 強化師資隊伍培訓
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是一個比專業教育還要復雜的一項教學工程,需要一支高水準、高素質、有創業體驗的師資隊伍。強化師資隊伍培訓,快速提升教師創業素質是推進創業教育的核心所在。特別是要注重培養教師本身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促使師資隊伍從知識型向能力型創新型轉化。為此,高職院校一定鼓勵各個教師走進企業進行實踐、從事創業實踐體驗或自主辦企業,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另外,還要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實踐,加強國內和國際的創業教育的合作與交流、學術研討,全力培養和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業型教學師資隊伍。
3 構建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的創業型實訓基地
創業教育不可能僅僅是進行知識的講授,更多的是需要進行實踐教學和實訓訓練以及模擬創業的實訓基地。因此,構建功能完善的創業型實訓基地是創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3.1 整合校內各種實訓基地資源,構建創業型實訓基地
以校內創業孵化基地、協同創業中心、創業中心為平臺,整合現有的實訓資源包括各個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構建創業實訓一體化的實訓基地。由學校統一協調,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并負責提供基金,同政府部門溝通,搭建各種實訓平臺,創立示范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基金支持、咨詢支持及管理支持等服務項目,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切實體驗創業經歷的全部過程,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5]。
3.2 開發校內市場,進行創業鍛煉
以創業孵化基地為中心,學生在系統性地學習了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有了創意項目以后,申報創業基金,在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實戰演練。積極開發高校校內市場,學生創業更了解學生的需求,更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有著一定的人脈資源,因此在校內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時又有學校的創業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學生校內創業更容易培養和孵化。
3.3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大學生校外創業實踐基地
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構建校企共建的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形成產學研一體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和企業深度合作,為學生就業創業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組織學生進行見習、實習更加貼近市場、企業。使學生感受企業氛圍、吸收企業文化,從而增長才干,達到就業和創業的目的,取得學校和企業雙贏。
4 結語
當今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找尋就業出路是一個重要問題,以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案。教會大學生去創業就是各個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結合各個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訓資源進行創業就業教育,并且構建符合各個專業特點的創業教育體系及模式,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這樣,學生在學校不僅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知識,同時也學到了創業就業知識,就能夠在畢業時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業實踐,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和一部分學生創業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創業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商〔2006〕16號:3.
[2]歐陽育良,戴春桃.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1(16):19-20.
[3]孫建萍.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分析[J].對外經貿,2012(1):151-153.
[4]師曉莉,師曉華.基于創業過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模式探索[J].學術論壇,2014(34):200-201.
[5]范冰.試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創新[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