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杏
摘 要:文章研究了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傳統國際貿易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幾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逐年提高。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變革和大數據技術的提升,跨境電商應搭建平臺,完善物流體系,建立市場監管機制,提高跨境支付水平等,從而根本上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迎來跨境電商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跨境支付;出口;貿易模式
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我國交易規模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因此享受到政策扶持。從微觀來看,在跨境電商行業快速成長的大潮下,更多的企業將借助完善的平臺系統,積極地調整原先的物流體系與經營模式,抓住線下線上融合的機會,順應跨境電商的全新發展潮流。
1 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
1.1 宏觀政策利好
為了順應新常態經濟,為我國在全球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現參與其中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有100多個。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諸多國家對此項倡議表示認可,并一致認為這是一項立足國際的良好戰略。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戰略舉措,為我國跨境電商市場提供了極大的政策優惠。我國提出的“互聯網+”戰略不僅讓我國電商與國際電商接軌,還將電子商務層層滲透于各個行業和地區。不難看出,這一重大戰略在推動電商發展的過程中舉足輕重,對我國跨境電商而言,這不僅使跨境電商在發展中所必需的軟硬件設施得到快速完善,也為產業上線和企業升級,豐富跨境電商平臺信息提供強勁推力。
1.2 消費水平提高
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 262億元,同比增長10.2%,全國線上零售額為71 751億元,同比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為跨境電商提供了一個范圍廣、收入穩定、質量要求和消費體驗要求高的群體。
1.3 政府大力支持
隨著國家對跨境電商的關注日益提高,各級政府都開始對跨境電商進行不同程度的嘗試。首先,為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各機構與部門開始進行積極探索,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比如,海關總署特別針對跨境電商增設了監管方式代碼9610,完善了通過電商進出境貨物的監管方式,規范稅費收取的相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清關效率。其次,各級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爭取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沖鋒者。早期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的建立,上海等多地自貿區進行掛牌,鄭州和重慶先后建立跨境電商中心,唯品會等以保稅倉模式發展的電商獲得了充分的經營成長空間。
1.4 涉及跨境電商的政策法規逐步完善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國家和政府機構對跨境電商的發展給予了肯定和大力支持,各項政策的出臺,不僅使跨境電商企業的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得到有效降低,普通消費者可以更便捷地購買海外商品,更在推動外貿事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產業經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 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挑戰
中國在近20年全球貿易中,一直是舉足輕重的出口大國。在整體情況相對平穩的狀態下,出口跨境電商漸漸開始代替了傳統國際貿易,并且表現出良好的生命力。傳統的國際貿易已經不能滿足國內消費者各式各樣的需求,跨境電商的出現,使得產品更具有挑選性和多樣性,性價比高。但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面臨一些挑戰。
2.1 企業轉型
我國傳統企業由于過分依賴“大賣家”,十分容易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企業沒有自主生產意識,也沒有依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調整的意識,這些不僅導致我國企業的經營在跨境電商興起的背景下愈發困難,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自身的產量較低,資金運轉不夠通暢,直接導致了他們在跨境電商經營中的生存困難。同時,我國企業的自主品牌意識和實力較弱,沒有及時為自己的產品提供品牌保護和推廣。以上幾點都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了我國生產制造的產品在國際上沒有品牌競爭力。
2.2 政策監管
由于這幾年跨境電商才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雖然國家一再調整政策,但是與之相關的法律政策和監管制度還不健全完整。例如,海關貨物貿易監管機構還無法正常地統計出門戶類跨境電商的小額批發量,尤其是通過航空小包和一些快遞公司寄件的方式進入中國的,使得我國大量跨境交易額沒有充分交稅。不健全的監管制度給市場帶來了不穩定的因子,容易發生非法交易。同時,我國長期以來對知識產權的不重視,導致國外流氓律師注冊我國產品專利,并起訴我國侵權行為多有發生,因此,我國需要規范知識產品保護法。
2.3 平臺建設
在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下,國內的網絡貿易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的電商巨頭的需求,大家都開始往跨境電商方向發展,以便將國內產品向全世界輸送。當下,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還不夠規模和規范,還處于鉆研探索階段。因此,自建平臺的模式被國內跨境電商企業青睞,主要目的是將國內的電商模式推廣至國外。這種做法優缺點并存。當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自建平臺能夠避開大平臺運營限制,自我選擇;缺點就是在建立平臺初期一定的資金會造成資金緊張,創業困難。還有一種方式是與海外的電商平臺洽談,實行對接,進而為本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及消費者的買賣行為提供渠道支持,使中國的產品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滲透到各個國家和地區。
2.4 跨境物流
跨境電商業務的主要特點是訂單小、批次多以及采購周期短,消費者對物流的要求是速度快、商品完好。一般情況下跨境電商的物流大約有以下4個方面的流程:(1)國內物流,國內賣家通過物流公司將貨物發送至海關。(2)中途運輸,海關通過航空、海運將出口貨物送至海外的機場或者港口。(3)清關,通過當地物流商運輸到各自倉庫。(4)國外的物流商進行商品派送。總而言之,整個物流環節繁雜,導致運輸配送周期拉長,成本過高,造成貨損率和丟包率居高不下,退換商品的過程復雜等困境。
2.5 跨境支付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跨境電商企業快速增加,其交易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交易金額多樣化。對于跨境電商而言,支付機構的選擇至關重要,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是跨境電商能夠正常運營的基本保障。跨境電商能否順利發展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信息流和資金流。信息流可以在跨境平臺中解決,那么資金流就只能依靠跨境支付來解決。如果商品買賣順利但是跨境支付不能確保暢通,那便影響到資金的順利轉移。而資金流最注重的就是安全和便捷,但是就目前的環境和技術,跨境支付還很難同時滿足這兩點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愿望。這樣的現實環境給我國跨境電商擴大市場規模形成了一定的阻礙。當下我國跨境電商在交易中選擇的主要支付方式是paypal、支付寶及境外電子支付平臺,暫時這些平臺還未對跨境電商交易收取交易傭金,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隨著跨境電商和跨境交易逐漸增多,交易傭金必然是影響跨境企業發展的一個因素。同時由于使用第三方的支付方式,在處理跨境業務時,雙方的背景沒有辦法完全審核,也導致了支付違法的現象存在。
3 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對策
3.1 跨境電商平臺建設
加快我國跨境電商的平臺建設,需要來自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主要需要囊括國家支持中心、企業大數據和云計算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通過跨境電商中心平臺,可以聚集相關原材料的采購訂單,大大降低采購成本,架構跨境企業與全球暢銷商品的網絡橋梁,助力全球產品,幫助產業轉型升級。國家支持中心能夠提供相關政策支持,用以填補跨境電商發展中關于政府監督、稅收、外匯結算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空白;企業大數據和云計算中心的建設能夠進行全面的數據存儲和分析,提高數據分析與經營決策能力幫助企業發展,通過大數據不僅可以撰寫出精確的市場調研報告,提高企業經營過程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盡可能規避風險;還可以培養出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為企業的未來添磚加瓦。物流中心的建設能夠提供產存供銷一體化服務,降低關聯企業的運營成本,輔以物聯網技術,能夠周密運作確保產品貨物安全及時送達;金融服務中心的建設可以幫助企業健康地進行資金運轉,有效融資,解決企業資金困難,為跨境電商順利穩定的發展提供資金的支持。
3.2 規范物流體系
目前跨境物流成本過高,是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個難題。通過建立“海外倉”,可以有效提高物流速度,降低跨境物流的成本,解決退貨麻煩的問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海外倉的要求不僅僅只是去“倉”化,提供本地化、多樣化的海外服務。更應該把海外倉變成我國企業在海外的觸角,讓企業不出國門完全實現本土化經營。“海外倉”是連接國內賣家與國外買家的一個節點,將這個節點設置在海外,通過買家所在地發貨,可以第一時間快速響應買家需求,不僅可以提升營銷能力,加快速度,降低物流成本,還能在退換貨或加工維修時提高客戶體驗。同時,規范海外倉管理,盡可能減少配送時間,降低清關障礙,實現方便快捷的退換貨,實現快遞的全面跟蹤,降低庫存量,減少庫存積壓,在銷售和庫存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3.3 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要保證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就必須以完善的市場監管為前提。首先需要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的管理信息系統監管跨境交易。通過管理信息系統來監督平臺,將海關、國內企業、消費者、稅收部門、物流、支付公司還有監管部門等多部門聯系在一起,形成無縫對接的協作機制,讓跨境電商和傳統企業能和諧規范地發展。其次是建設健全的跨境電商法律體系、完善相關的專利保護制度,嚴懲侵權行為,同時創建完善相關企業的信用制度,建立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通過提高企業違約成本來降低企業違約的可能性,規范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在跨境電商管理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監管方式。較之傳統國際貿易,跨境電商企業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維來發展企業,通過監管中發現跨境交易過程中的新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營造跨境電商企業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
3.4 完善支付結算制度
與國內第三方支付相比較,由于跨境電商起步太晚,暫時還沒有一部規范的法律法規來對跨境支付進行管束和正規化管理,面臨的危機更高。(1)我國政府應該出臺政策鼓勵我國跨境企業運用跨境支付從事商品交易的資金往來。(2)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共同為跨境電商的交易提供支持服務并對跨境電子支付、結算服務體系進行完善。(3)制定一套針對跨境交易相關的、綜合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對繁瑣的傳統支付模式進行創新,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鏈接或其他方式直接進行支付結算。(4)國家層面應與其他國家接洽,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監管制度,規范跨境電商的支付系統,保證資金交易的安全,消除買賣雙方對資金安全的擔憂。加強國家合作,建立買賣雙方“實名制”,降低跨境電商的交易風險。
4 結語
總而言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能順利迎接新機遇,則發展前景可期。如果挑戰失敗,則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如何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經濟新模式,并擁有強大競爭力,要求我們從多個方面作出變革,實現跨境電商各參與方的協同發展。把握好跨境電商這個契機,努力擺脫代加工等低端地位,培育自有品牌,提高質量,利用優勢,補足缺點,最終提高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徐松,張艷艷.應將跨境電商建成“中國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經濟縱橫,2015(2):62.
[2]孫媛.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J].對外經貿實務,2017(9):28-31.
[3]王喜榮.跨境電商發展與傳統對外貿易互動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營與管理研究,2018(2):79-86.
[4]余穩策,楊立卓.綠色發展理念下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思考[J].國際貿易,2017(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