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賽, 張景慧
(東華大學 資產管理處,上海 201620)
近2年來,大學研究生的投毒案喚起了各高校對校園安全和化學試劑管理的高度關注,某大學化學系實驗樓發生了火災爆炸事故后,當日被定為“學校安全教育日”。更有甚者,某大學教師疑為低估了危險系數,違規讓學生在自己的校外工廠做實驗,最終發生學生遇難悲劇。種種血的教訓,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以及師生的專業素養的現狀敲響了警鐘[1]。
雖然化學實驗室的建設發展已趨向成熟,但可以說即使是專業類的高校實驗室卻也無法徹底避免安全隱患和事故,那么作為非化學專業類的實驗室,其安全管理,特別是對化學品的使用和處理管理,勢必會隱藏著更大的隱患,也將面臨著更為緊迫的管理挑戰。
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是區別于傳統的化學專業類實驗室,指非化學學科利用化學試劑進行化學實驗的實驗室。傳統的化學實驗室在教學和科研中涉及到危險化學品的采購、使用、儲存、廢棄物的處理等管理環節,如果不了解危險化學品的性質、操作不當、沒有嚴格的危險化學品管理規范,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當今,非化學類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問題如何?相應的應對機制建設又當如何?對此,我們對其管理機制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伴隨著化工產業的大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化工行業市場的發展出現了新特點和新趨勢,給高校使用化學試劑的師生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化工行業的發展,高校相應學科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以及大學生、研究生擴招的出現,使得化學試劑的實驗需求量開始增大,而使用的化學品類也開始增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項目的產生,需進行更深入的實驗研究,其中部分試劑更是需要國外進口[2]。
面對化學實驗室試劑種類繁多,大多還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3],不管是多人、多組同時使用多種試劑的本科生實驗,還是自主的研究生化學實驗,所用試劑的相對量較大,品類繁多,這對安全工作無疑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實驗中劑量的把控等則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出問題。
化工工藝的發展,不僅實現了具有特定性質、形態及規格的實驗性產品的研發生產,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生成的門檻。生產成本的降低,使師生采購化學試劑的選擇增多,可購買的試劑的劑量增大。生產門檻的降低,使供應商增多,但其中的生產資質及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配套服務等也容易放松。由此可見,隨著化學試劑的采購渠道增多,致使管控的風險也增加了。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在管控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實行許可制度,其中易制毒的試劑在法律的規定中給予特別的限制。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將1-苯基-2-溴-1-丙酮和3-氧-2-苯基丁腈列入易制毒化學品品種目錄的函》(國辦函〔2014〕40號),就對《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中的易制毒化學品進行修訂補充。目前,購買易制毒的試劑要提前到公安部門備案,購買易制爆的試劑則要階段性的備案,可見當前管控形勢之嚴。然而師生或主管部門在采購相關試劑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從不法商販處購買,違法運輸行為,輕則追究涉事單位的責任,嚴重者涉事師生將要承擔法律責任。
化學試劑的管理和使用,涉及采購、儲存、使用和廢液處理等多個環節,經調查發現,使用化學試劑的部分同學對試劑的MSDS卡是什么都不清楚,可見對使用化學試劑安全隱患的警惕性不足,究起源起,主要還是缺少對專業性化學實驗科學開展的敬畏[4]。另一方面,廢液、危廢試劑的隨意處理,或不按規范處理,甚至出現傾倒下水管道的現象。不僅體現出實驗室負責教師重化學試劑的實驗效果,注重實驗過程所得實驗結果或數據,而不重視實驗過程中安全規則的遵守,也更是其環保意識和專業能力欠缺的集中表現[5]。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常只知道按照老師的講解,部分學生甚至對實驗的原理、操作方式根本不清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同時,有些實驗所需要的時間過長,同學們缺乏耐心,為了節省時間不按要求操作,特別是減少或去掉防護保障程序進行實驗的現象也比比皆是[6]。就會致使部分安全隱患被放大,也易使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而不可思議的爆發。
與傳統的化學類實驗室相比較,我們發現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問題更突出,現狀更為堪憂。除了常規的安全隱患外,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還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點和管理問題。
(1) 常盲目隨機購買試劑進行實驗。跨學科研究的增多,致使借助化學試劑實現研究突破的嘗試增多,就增加了隨機實驗的大量出現,這樣就擴大了常規試劑管控范圍,增大了實驗監管難度,易使可預防的安全保障機制失靈,這種實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嚴重的情況下,會致使重大安全隱患的顯現。
(2) 缺少足夠能力做好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化學專業類的師生,缺少基礎化學實驗的專業能力和操作素養,在沒有培訓和學習有關安全知識的情況下,不具備對某一試劑的購買、運輸、儲存及使用和危廢處理的專業技術能力。這樣,不僅容易滋生安全隱患,讓人更為擔憂的是,更多的是師生不僅是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對外求助也沒有對應的可支撐的機制,只好在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摸著石頭過河”。
(1) 硬件投入不足。非化學類實驗室建設之初,并未考慮化學實驗所需環境及配套條件的需要,致使實驗室的通風、下水道設置等建筑要求不達標,更不會配備實驗事故的應急處理裝置。在硬件基礎和應急保障缺失的情況下,不僅開展實驗的危險性更大,還易致使開展事故救援的保障能力不足。相應硬件配套的先天不足,后期還沒有及時進行投入補充,在缺乏相關硬件支撐的情況下,進行化學實驗,很可能將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處于極大的危險狀態。
(2) 管理制度缺失。非化學實驗室缺少對化學品管理和開展實驗的制度建設,易出現無章可循,“隨意搭臺做實驗”的現象,無法從制度上約束不規范的行為,來保障實驗室的安全規范運行。此外,非化學實驗室的分布以及所做實驗的類型較為分散,使用的試劑種類也可能較少,由于廢料的處理費用比較高,致使部分師生因量小或怕麻煩,進而不遵守學校危廢處理的規章制度而出現不處理或隨意處理的現象,也為最終的試劑追蹤管理及環境保護等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7]。
在硬件條件先天不足的非化學類實驗室里,缺乏專業基礎知識的非化學專業類師生將如何能夠保障開展化學實驗時的安全?又如何做到能夠環保有效的處理好?;返膹U液及廢料?人們不禁要問,專業的化學實驗室都面臨著很大挑戰,那非化學類實驗室的管理如何推進?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機制的探索和思考。
(1) 建立實驗室的建設與專業發展的同步機制。實驗室是專業實驗教學環節實施的場所,實驗室的建設應與專業的發展同步。隨著專業研究領域的拓展,專業層次的提高,研究熱點的改變,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的建設也應該及時升級與補充相應的軟硬件,使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匹配專業層次的發展需求。更甚者,在學科發展的同時,做好實驗室的配套建設,實現規劃時“做好長板”,而非事后“補齊短板”[8-10]。
(2) 建立師生化學試劑使用的專業素養培訓機制。做化學實驗,選化學試劑,具備化學實驗的掌控能力都是有技術門檻的,非化學專業類師生要充分厘清科研和安全的從屬地位,突出教師負責制,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及時關注學生專業基礎的培養,培育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對科學精神的敬畏意識。在創造實驗條件,夯實救援保障的前提下,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規范學生的使用行為[11]。這就需要將熟練掌握化學品的性質、分類規律,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規定,實驗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熟悉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及應急處理等內容,進行持續化、長效化的培訓及學習,并通過建立示范性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基地,推進管理培訓制度的有效實施,方可在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確保事故發生時能發揮出科學的應對實效。
(3) 建立防控結合的實驗室制度管理機制。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除了硬件先天不足,有關制度建設也形同虛設,需要及時補全,嘗試建立非化學專業使用化學試劑的準入和考核機制,實行非化學實驗室試劑的申請備案及使用說明機制建設,加強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開展化學實驗的準入機制建設,其中,化學實驗相關的課題申報,要設置危廢試劑的處理方案,設置專家評審委員會,做好各環節環評程序的實施。
(1) 建立二維碼標簽式的追蹤規范機制。鑒于化學實驗室所需試劑較為復雜多樣,特別是預防?;返陌踩[患,加強人和試劑的雙向流動管控,目前成為較為通用的管理機制。多數學校的監管部門從化學試劑的采購、領用開始進行電子化的實名登記,很多實驗室還都安裝了門禁系統和監控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監控試劑的正常去向。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確定試劑的確切信息,尤其是針對涉事原因的調查,是源于客觀的化學試劑的性質,還是源于主觀的操作不當,顯得尤為重要。采用二維碼的標簽式管理模式,每瓶試劑從申購到廢棄處理,都會隨瓶一張二維碼,詳細記錄和明確試劑的責任人,重要事項的提醒,警告的信息等,特別是通過掃碼,可補錄信息,動態更新“什么人,什么時間,使用多少劑量,為何使用”等信息,有利于實現對化學試劑的儲存和使用的動態管理,實時掌控的同時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12]。
(2) 建立專業聯系知識幫扶機制。高校實驗室的師生如果不了解危險化學品的性質,沒有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規范,更甚者專業素養不足的師生,在“無知無畏”或“不懂裝懂”的心態下進行化學實驗,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另外,即使是短時間的自我學習或對說明書的查看,也無法滿足系統、專業、有效地開展化學實驗安全防護的需要。而通過對接專業的,特別是對應化學試劑使用較多的化學實驗室,進行有需求的對口指導,建立兩者的專業幫扶對接機制,將成為安全的一道保障,也更有利于科學規范地用好、用足化學試劑的特性與價值,促進非化學專業的跨學科發展。
(3) 建立安全隱患的巡查排除機制。高校主管部門作為學校實驗室安全的職責部門,要把安全細則制度化,實施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利用及時的提醒、整改和培訓等,把好準入關后,不斷“打防疫針”,常抓不懈,有利于師生把安全工作,放在心頭。針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和建設短板,可嘗試與專業的化學試劑品牌商合作,建立培訓、考察交流機制,通過打造標桿效應和針對性培訓,實施有效、針對性地改進,以期形成“以評促建,以查促管”的長效工作模式。
(1) 建立實驗室安全第三方評估機制。長期以來,雖然高校非常重視對科學研究的投入,而對實驗室安全相關的硬件設施的投入卻比較少,導致實驗室用房相對緊張,安全消防報警、監控、救援等設施的建設也不完善。各高校的學科發展參差不齊,在建設初期,即使有關職能部門有意為之,還會在建設過程中受制于客觀條件,而出現主觀上放低要求的工作思路??梢?,科學的建設規劃,將成為實驗室建設管理良性的開端,應通過探索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參與,注重設計危廢處理、安全使用、事故救援等重要環節的配置和投入,真正按需要、按標準開展非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機制建設。
(2) 建立循環優化利用的共享機制。從國外高校的化學試劑的管理來看,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大學已經建立了校內化學品網絡管理系統,上海有機所及部分高校也在開展相關的嘗試性探索,通過建設該系統,可對各個實驗室購買的試劑進行追蹤管理,針對某一實驗室確定短期內不會使用的試劑,發布共享信息,免費或有限收費的模式,由其他實驗室選用或選購。化學試劑的網上交換可在化學試劑的購買和廢棄物處理上節省了科研支出。結合國內高校科研的工作情況,試劑的共享再利用,不失為一種試劑統籌管理實現有效使用的新思路[13-14]。
(3) 建立化學試劑使用統籌協同機制。通過試劑交換系統進行分享配置,將用不到的原始化學試劑進行無償或有限收費的分享是節約的第一步。然而就如何開源地利用好化學試劑的特性,則可通過發揮學科群的協作效應,根據化學試劑性質變化的不同階段,由不同的實驗室或課題組對接參與,來實現化學試劑由廢料變原料,由污染物到成為環保過級的科研成果,則是更為深層次的化學試劑優化利用的發展方向,這也需要從學校整體發展的層面去組織協調,建立良性的工作對接機制,以促進校內化學試劑的生態化利用和處理,期望能夠建立化學試劑流轉、使用的綠色生態系統[15]。
就行業發展而言,非化學專業類實驗室將和化學專業實驗室一樣,呈現日趨增多,日趨專業的態勢。怎樣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則考驗著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師生的管理能力,只有建立好適應需要,契合特性,引領發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機制,才能協調好師生、校方及社會等方面,共力維護好高校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安全有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朱麗華,徐鋒.我國高等學校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8,34(3):40-42.
[2]錢小明.高校實驗室化學廢棄物的處理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 27 (2):158-160.
[3]李越.化學危險藥品管理與實驗室安全措施[J].化學教育,2007(4):57-58.
[4]王攀峰.某院?;瘜W類專業研究生的實驗室安全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J].江西化工,2015(6):8-10.
[5]王文芳. 高校化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2):92-94.
[6]張春香.獨立學院非化學專業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州化工,2004,42(6):158-159,184.
[7]羅一帆.高?;瘜W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 (4):147-149.
[8]楊新斌.非化學專業基礎化學實驗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9):168-171.
[9]謝丹華,謝金宇.非化學類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探討[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7(3):312-314.
[10]谷秀蘭.淺談我國高校文科專業實驗室建設[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3):6-8.
[11]田笑叢.5S管理在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5,43(6):231-233.
[12]段曉霞.本科生實驗課化學試劑分類標簽規范化及信息化管理的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8):236-239.
[13]呂陳燕. 美國高校實驗室廢棄物安全管理淺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2):192-196.
[14]孫艷俠.試論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130-31.
[15]劉根起等.非化學化工專業開展綠色化學教育的改革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4(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