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2天朋友圈兒里都在轉中券資本集團在證券市場周刊上的報道,小編看到了但是小編沒有發這篇文章,因為小編勵志傳播中券資本最真實的新聞。所以小編自己買了一本2016年第49期的《證券市場周刊》雜志,在第54頁親眼看到了關于中券資本集團的報道,今天小編終于可以安心地與大家共享這篇權威報道了。
為什么小編要親自考證一下這篇文章的真實性呢?因為《證券市場周刊》這家雜志實在是太牛逼了!這個消息的重要性可以媲美中券資本集團參與馬六甲皇京港項目,因為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券資本集團首次真正意義上被中國機構認可。
《證券市場周刊》創辦于1992年3月,是中國最早的專業性證券傳媒。作為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證券市場周刊》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證券雜志。被美國期刊協會評為“世界十大財經媒體之一”。
《證券市場周刊》見證中國證券市場風雨行程,推進中國證券市場規范發展。驕然成為證券新聞媒體公認的領跑者,中產投資階層首選的引路人,秉承“眼光即價值”的辦刊理念,明確為機構和成熟投資人服務的定位,立足證券業,面向財經領域,集新聞性、權威性、專業性于一身,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周刊類讀者閱讀率之首(國家統計局1998、1999、2000年全國媒體調查結果)。至今不斷創新,發行量遠超同類雜志。
《證券市場周刊》報道原文
標題:全面攻占金融趨勢新高地 進一步推動本地資產證券化
背景
2013年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考察時表示,“金融租賃是一塊新高地,國家要培養這個行業發展起來”。
2014年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證券化試點。
2015年5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匯聚社會力量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的措施。助力創業創新和民生改善;決定進一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以改革創新盤活存量資金,部署對部門和地方開展督查,狠抓各項政策措施落實。
“資產證券化”源自于1970年的美國市場,至今已發展近50年,是非常成熟且穩定的金融趨勢 。而中國于2005年開始試點規模,目前可以算是中國才剛起步的金融商品之一,也是國務院從去年(2015)開始的重點工作之一。而看好國內資產證券化市場的蓬勃發展,國外的私募資產證券化公司也開始進入中國發展業務。
總部設在美國的 中券資本集團,去年年底才進入中國市場。2016年4月,中券資本首席執行長邁克爾.阿什利在4月初來華視察業務時,接受證券周刊專訪,就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發展和資產證券化金融商品做了深入剖析。
邁克爾.阿什利認為,資產證券化對中國一般投資人來說,算是一項新的金融項目,大部分的人都是在2016年開始聽到資產證券化這個陌生的金融名詞,事實上它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一個發展中或已發展國家的金融趨勢。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直接融資形式。它把不具有流動性的資產變現,增加資金流動性,從而改變融資模式,提高盈利水平,加快業務轉型;同時,還可以分散風險,提升安全和盈利水平,增強市場和企業的活力。更明確點,資產證券化就是加速經濟成長的推動器。
簡單來說,就是把資產轉變為證券化的過程,變更資產的債權人,讓原債權人可以順利取回現金。舉個例子,”大西瓜”就像是銀行手中的不流通資產債權合同,當需要資金盤活流通時就與金融資產公司合作進行”西瓜切片” ,這切片的方式就是證券化的過程。所以像是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信用貸款、企業應收帳款,或是未來能產生現金流量的,都可以成為“資產”標的物,搭配信用評等或信用增強機制,將該資產包裝成單位化、小額化的證券型式,再向投資人銷售。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打造一個資產證券化的市場。 從十三五計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一帶一路發展歐亞世界自由經貿,不斷推動中小企業成長并促動新創產業發展,在在透過實體經濟來帶動金融互聯網。今年2月,中國重新啟動資產證券化(ABS),額度是人民幣500億元,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以后,經歷10年官方再次支持的市場,代表著中國政府看好資產證券化可以活化存量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剛開始試點發行的金額是187億元人民幣,到去年2015年,金額已成長到5,000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已超越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體,成為亞洲最大的資產證券化市場。
再從產品結構來看,從最初的抵押貸款契約到優良資產ABS、不良資產ABS、融資租賃ABS、個人消費貸款ABS,可以看出中國所發行的資產證券化品種不斷增加。
面對這么大的商機,而且才正要步上軌道的市場,中券資本集團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果斷選擇此時進入中國市場。
邁克爾.阿什利提到,中券資本主要運營四大資產類別的證券化,像是實體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現金資產證券化、以及證券資產證券化。實體資產部分,我們是貸方,專做高價值優良資產抵押的貸款服務,目前在亞太總部柬埔寨、阿根廷、拉脫維亞、克羅地亞、以及摩洛哥五個國家設有區域辦事處。
信貸資產部分,我們是購貸方,也就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合作發行商,在全球五大洲我們都有合作伙伴。
現金資產部分,我們是發行商,我們發行證券,吸引投資人將持有的現金投資到我們的證券目標。目前我們在全球已發行了5款證券。
證券資產部分,我們提供一個私募交易平臺,將證券組合作為基礎資產,再次發行證券,提高該證券資產的獲利空間。
最后,邁克爾.阿什利講到,中券資本是怎么在中國展開業務的。他說,我們在中國市場,主要是經營證券資產證券化的業務。我們推出第六款“中券資本綜合資產證券”,透過特定對象分享以私募方式導向中國的投資者,投資人來申購中券資本所發行的證券,公司再透過與銀行合作商業杠桿給客戶4倍的杠桿比率。等到該證券價格漲到4倍之后,公司就會把該證券賣出,并抵消原先給予客戶4倍的杠桿。而當客戶兌現他們的證券時,公司還可以從中賺取5%的手續費。
這項目的運作聽起來挺復雜的,國內的投資人又將如何接受這么新潮的金融項目呢? 邁克爾.阿什利認為,事實上中國投資人的接受度還挺高的。例如,中券資本在中國發行才短短4個月,目前單月的業績已突破3千萬美元,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款商品屬于固定收益的金融項目,投資人每周都可以拿到收益,而且報酬率也比定存利率好,所以吸引國內不少定存族的青睞。另一方面它確實是世界性且中國政府正要全力推動的金融趨勢。
邁克爾.阿什利最后對中券資本公司的下一步計劃,做出了明確的布局,現在只是推出證券資產證券化,公司也首創中券拍賣,開始將持有的全球各高價值優良資產與會員分享,讓會員能真正地以證券資產來換取實體資產。接下來公司也打算在中國設區域辦事處,跨足我們拿手的實體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以及現金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中國資產證券化正在快速起飛,我們計劃深耕中國市場,并逐漸走向整個東南亞市場。相信中券資本在資產證券化的領頭羊專業,必定能夠帶領中國迎向全球市場。”邁克爾·阿什利充滿信心地說。
【后記】采訪結束后,中券資本執行長邁克爾.阿什利很親切地向我們握手致意,還說這次來中國,除了忙著公司業務之外,閑暇之余去了一些上海景點。他相當向往中華文化,在美國常有華人朋友帶他去吃中華餐館,但可惜此次行程緊湊,無法好好品嘗上海的美食。他說未來如果中國業務擴大,他就有更多機會常來中國視察業務,就能好好品嘗一下中國各地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