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莉
【摘要】目的 觀察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共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3月之間的26例艾滋病患者,進行可接受性調查,并選擇2017年4月~6月同地區的495位健康男性開展授課和調查,實行自省式健康教育,觀察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危害宣傳”的可接受性,并對比授課前后受調查居民對艾滋病的認知情況。結果 26例艾滋病患者中認為“握手、共用浴缸不會感染艾滋病”不利于預防艾滋病者10例(占38.46%),認為“發病后不告訴家人”不利于預防艾滋病者17例(占65.38%),可以接受正面宣傳艾滋病危害者25例(占96.15%);495例受調查健康男性,均認為“艾滋病授課有效”,且均承諾會主動使用安全套,與授課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僅有117人承諾會“主動進行性病檢查”,與授課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艾滋病危害宣傳工作采取自省式健康教育,可一定程度提高人群的認識,提高安全防護意識,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廣。
【關鍵詞】艾滋病;危害宣傳;自省式健康教育;預防控制;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1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其可引起多種嚴重后果,如感染、腹瀉、精神障礙、神經障礙、腫瘤等,最終導致死亡[1]。由于發病后不能治愈,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故而加強艾滋病的危害宣傳,開展預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研究即重點探討了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3月明確診斷為艾滋病的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24.5歲~51歲,平均年齡(36.3±5.6)歲,潛伏期6個月~8年,平均(3.8±0.5)年。全部納入患者均排除有遺傳性精神疾病病史,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可接受性調查
制作本研究使用的調查表,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以及有關疾病的信息,如病情、傳播途徑、病史、性行為等,并且告知患者需要回答“艾滋病危害宣傳”可接受性問題如“宣傳不會傳染艾滋病的行為”等[2]。
1.2.2 居民認知調查
2017年4月~6月,選擇同地區的495位健康男性開展授課和調查,調查495位健康男性在授課前后對一些認知情況的變化,共包括3個問題,即認為“艾滋病授課有效”、承諾“主動使用安全套”、承諾“主動進行性病檢查”等。
1.2.3 自省式健康教育
①制作宣傳材料,免費發放:以健康教育內容為主,保證教育材料的通俗易懂,且簡單實用,重點突出艾滋病的危害性,不斷提高群眾意識,同時能夠做到自我防護意識的加強,確保行為安全,同時應注意避免造成人群的恐慌。②關懷與預防同步、并重:在開展常規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外,以及高危人群開展服務外,亦應對未感染人群進行預防性的健康宣教工作,重點宣傳艾滋病的危害、傳播途徑、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等,使此類人群對本病能夠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其在主觀上建立起防范意識。③分類宣傳:艾滋病患者和未感染人群應分類進行宣傳,艾滋病患者以告知“四免一關懷”政策為主,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便提高其用藥依從性;而針對未感染人群,則以預防宣傳為主,如保證性行為的安全,減少吸毒、賣淫、嫖娼等不安全行為等。④建立起防控網絡:包括醫學專業人員—個人—家庭—社會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防控網絡,提高
人群的自我防控意識,有利于減少艾滋病的感染、傳播。
2 結 果
2.1 艾滋病危害宣傳可接受性
本組共納入26例,認為“握手、共用浴缸不會感染艾滋病”不利于預防艾滋病者10例(占38.46%),認為“發病后不告訴家人”不利于預防艾滋病者17例(占65.38%),
可以接受正面宣傳艾滋病危害者25例(占96.15%)。
2.2 居民認知調查情況
共納入495例健康男性進行調查,其中全部受調查對象在授課后認為“艾滋病授課有效”,且均承諾可以“主動使用安全套”,但承諾能偶“主動進行性病檢查”者與授課前比較,雖然人數有所增加,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小 結
綜上可見,在艾滋病危害宣傳的工作中,采取自省式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未感染人群的自我防控意識,并能夠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預防,故而具有較好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 洋.淺談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45-46.
[2] 羅龍海.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5(16):46-47.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