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峰
在“互聯網+稅務”的新時代,全國稅務部門探索建立以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網絡管理體系,推進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工作;創新自然人辦稅服務方式,構建以電子辦稅為主,以自助辦稅為輔,以實體辦稅為補充的多元同質化辦稅服務新格局,讓自然人辦稅更便捷、更舒心;不斷拓寬“銀稅互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自然人可憑納稅信用貸款。多種自然人納稅服務的創新做法在醞釀、試點、提升,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全面實施自然人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推進完善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為重點的稅收風險管理。自然人納稅人按照收入和資產分為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納稅人和一般自然人納稅人。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納稅人是指按照省、市稅務機關確定的,收入或資產凈值超過一定額度的自然人納稅人;一般自然人納稅人是指除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納稅人以外的自然人納稅人。
根據風險識別結果將自然人納稅人分為低、中、高風險自然人納稅人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對低風險自然人納稅人進行風險提示提醒;對中風險自然人納稅人實施納稅評估(或稅務審計等);對涉嫌偷稅(逃避繳納稅款)、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等稅收違法行為的高風險自然人納稅人實施稅務稽查;對少繳稅款的,依法追繳稅款。稅收風險分析并不僅僅是針對高收入自然人,而是以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為重點。對于中低收入群體,其逃稅可能性比較小,通過納稅人識別號等制度和技術手段,足以監管到位。對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的征收監管則比較困難,建成自然人稅收網絡管理體系,可以讓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逃稅更加困難。
1.在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工作中,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1)制定自然人稅收管理系列文件,制定出臺《自然人納稅人基礎信息采集管理辦法》、《自然人納稅人稅收風險管理暫行辦法》、《自然人納稅人信用管理辦法》、《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為自然人稅收網絡管理提供制度支撐。主動整合自然人稅收管理事項,梳理出臺《自然人納稅人稅源管理事項》清單。(2)解決自然人涉稅信息采集、建檔應用難題,提升對自然人的稅收征管水平,并為個稅改革、房地產稅開征鋪路。通過自然人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申報辦理涉稅事項,直接或間接采集自然人基礎信息;積極加強與公安、工商、房管等部門的協作,主動采集儲備自然人基礎信息,以身份證號碼為唯一識別號,建立檔案,確保數據準確、資料全面、信息詳細,逐步建成自然人涉稅信息數據庫。(3)推進完善自然人電子化征管系統建設,實現與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關鍵在于《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的實踐和補充。拓展稅務機關掌握更多個人收入和財產涉稅信息,為自然人征稅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礎。(4)加強自然人稅收風險管理。積極開展個人所得稅中、高等風險應對工作,減少稅款流失風險,不斷提高自然人的納稅遵從度。構建“無風險不打擾、有風險即排查”的服務型征納關系。對水利、交通、國土等重點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個人所得稅雙隨機檢查;對影視、煙草、電力、通信、金融、醫療、律師等重點行業開展個人所得稅不定期專項檢查。(5)推動自然人信用信息共享。全面采集自然人納稅人的信用歷史信息、稅務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通過省級、市級信用信息管理平臺與多個部門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與省、市信用辦簽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作備忘錄,制定自然人納稅信用評定指標和評定工作流程,擬在稅務系統推廣實踐,積極融入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
2.在流轉稅和個稅的征管方面,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的具體操作方法:(1)建立以居民身份證為基礎的身份識別系統,建立納稅人單一賬號制度,并與社會保險統籌使用。通過身份識別系統完成有關個人收入、資產的交易和出入境信息收集,同時將相應信息與銀行存款、社會保險、交通駕駛、職業資格信息、住宅、戶籍等信息建成一個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節約成本。(2)沒有納入數據庫中的資料,由自然人納稅人自行申報,填補系統數據,力求系統資料達到全覆蓋。(3)納稅地點的選擇可以多樣化,納稅流程應進一步簡化,納稅期限也可以更加靈活。“一號通”式納稅識別號的建立與實施,需要積極又穩妥地推進,不能過于超前或者落后。(4)豐富稅款征收模式,可參照現金管理制度,利用匯票、支票、信用卡和微信等支付方式。
創新自然人辦稅服務方式,構建以電子辦稅為主,以自助辦稅為輔,以實體辦稅為補充的多元同質化辦稅服務新格局。隨著房屋交易涉稅業務量大幅增長,購房者中有不少人是非居民,納稅人到辦稅服務廳辦稅需要耗費大量路程時間成本。聚焦這一問題,稅務部門推出一、二手房涉稅事項微信辦理,房源信息自動同步、計稅金額自動判定、申報繳納信息自動生成,能有效避免手工錄入的繁瑣和可能導致的錯漏。自然人納稅人通過稅務局微信公眾號相關模塊,自主快速完成微信實名認證、手機拍照上傳資料、申報金額確認、稅款支付繳納等全部辦稅環節。繳完稅款后,納稅人還可以選擇網上下載打印電子稅票,也可以選擇郵寄方式輕松領取紙質完稅憑證或發票。
目前,這一新的辦稅方式,囊括了住房、車位、公寓、商鋪等全部個人增量房類型以及存量住房的全部稅費業務,還有家庭唯一住房的優惠稅率申報等,基本涵蓋了房產交易鏈條所有涉稅業務,極大地方便納稅人辦稅。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以來,個人創業者日益增多,取得臨時經營收入并需要代開發票的個人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稅務部門應加強跨部門、跨領域橫向聯動,借助郵政、農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多、服務涵蓋面廣、貼近個人的優勢,與郵政局、農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聯手合作、資源共享。委托郵政、農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對自然人開啟“雙代業務”。“雙代業務”是委托代開發票、委托代征稅費兩項業務的合稱。
1.開啟商業銀行“雙代業務”。針對社會零散稅收地域分布廣、征管難度大、征收成本高的問題,稅務部門充分借助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多、營業時間長的綜合服務優勢,委托其為自然人納稅人提供代開普通發票、代征稅費業務,以減少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排隊等候的時間,方便納稅人就近辦稅。委托代征稅款、代開普通發票的覆蓋面非常廣泛,除免稅貨物勞務和服務、不達增值稅起征點的收入以外,凡依法不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個人按次或日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應稅服務取得的收入,且代開發票價稅合計金額在515元以上(不含本數)至10萬元以下的,均可到指定網點代開通用機打發票。
2.“雙代”郵路便民辦稅。稅務機關與郵政部門雙方開發了更完善的“雙代”系統,率先實現“一個系統”辦結預告知、稅款征收、發票開具等多項業務,僅需5分鐘就可以在郵政局“雙代”窗口辦好所有手續,拿到發票,大大提升了開票效率,真正將便民辦稅的服務延伸至社區、鄉鎮,實現改革春風的全面覆蓋。下一步,將持續跟蹤運行情況,把不斷優化的‘雙代’服務推廣至更多的郵政網點,從線下辦理推廣到線上辦理。
3.創新推行“三代”(代扣代繳、代收代繳和委托代征稅款)手續費電子化主動支付,將7個審批環節簡化為1個提交環節,手續費支付零跑動、零紙質、零距離。推進個體及零散稅源網格化管理,消除零散稅源稅收管理“盲點”。委托符合代征稅款條件的第三方單位開展代征稅款、代開發票工作,嚴格執行先征收稅費、再代開發票的有關規定。
稅務機關與銀行攜手共建“互聯網+稅務+金融”生態圈,不斷拓寬“銀稅互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將“銀稅互動”從以往服務小微企業為主,升級拓展至服務自然人納稅人。通過“雙實名認證”、“雙電子授權”和設立專線鏈接等方式,確保納稅人納稅信息安全可控,以納稅人連續兩年的個人所得稅納稅信息為基礎。在納稅人充分授權允許并通過身份認證的前提下,由納稅人授權銀行對其個人所得稅納稅信息進行查詢,并作為主要放貸依據。個人貸款的申請、評估、審批、放貸全部線上完成,納稅人無需擔保,即可將個人納稅信用轉化為銀行的貸款信用。
1.中信銀行惠州分行“信秒貸——稅金貸”產品服務對象,為連續兩年或兩年以上繳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自然人納稅人。在納稅人通過稅務局微信公眾號充分授權的前提下,由中信銀行惠州分行對自然人納稅人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信息進行查詢,并作為貸款的依據。產品具有純信用、線上操作、還款方式先息后本、隨借隨還、資金到賬快。
2.深圳稅務局與招商銀行深圳分行簽署了《稅銀大數據共享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稅信通”平臺對接招商銀行系統。自然人只要正常繳納個人所得稅、信用記錄良好,通過“稅信通”平臺授權招商銀行查詢本人涉稅信息后,就可以向招商銀行提出線上融資申請,40秒內可獲取額度,最快60秒即能成功申請到最高30萬元的個人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開創了針對自然人以稅促貸、以信換貸的融資新模式,為誠信納稅人融資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對于符合條件的自然人而言,可憑自身納稅信用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有效突破了自然人缺乏抵押物、擔保這一融資瓶頸,解決了自然人融資方式少、融資成本高、融資手續復雜和融資周期長等難題,可滿足納稅人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對于銀行來說,將自然人納稅信譽度轉換為實實在在的貸款額度,也間接解決了銀行與貸款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另外,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相繼分別推出了“中銀E貸”、建行“龍稅貸”自然人金融服務產品。
3.自然人稅收信用管理經驗不足。在自然人稅收信用管理過程中,會涉及自然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信用修復、復評、爭議處理等諸多難點,再加上自然人對其切身利益高度敏感、稅法知識掌握少、辦事效率要求高、證據留存意識薄、與稅務機關溝通少等特點,目前稅務機關對于自然人稅收信用管理的經驗明顯不足。建立自然人納稅信用評價體系,將其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設置相關獎懲機制,例如在就業、投融資、公務員招考、資質授予、出入境和高檔消費等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的環節對“失信老賴”予以規制。
稅務機關與其他關聯部門對自然人協同開展集成管理缺乏有效抓手。推進完善自然人電子化征管系統建設,實現與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自然人納稅人數量多、管理難、收入來源渠道多元、結算手段不斷翻新,要從法律框架、制度設計、征管方式、技術支撐、資源配置等方面,探索建立以高收入、高凈值自然人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網絡管理體系,推進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工作,將為個稅改革、房地產稅開征鋪路。
稅務機關應當積極推動與自然人個人財產收入有關的第三方機構主動對接,建立、健全自然人涉稅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及時從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單位等獲取自然人納稅人收入、財產、投資等涉稅信息;及時從房產登記交易中心、證券交易所、基金管理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行業協會等獲取自然人納稅人收入、財產、投資等涉稅信息,逐步建成自然人涉稅信息數據庫,為完善稅收網絡征管體系、優化納稅服務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