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利
“嚴冬雨雪交加,從崇陽縣城到精準扶貧村,需要半個多小時車程……”元月2日,崇陽縣國稅局22名機關黨員干部冒著雨雪深入銅鐘鄉佛嶺村,開展脫貧攻堅回訪工作。
佛嶺村有551戶2316人,10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2587畝,林地面積12000畝,其中共有貧困人口210戶733人。為了讓該村整體脫貧致富,崇陽縣國稅局認真貫徹落實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會議精神,制定扶貧方案,領導干部直接掛戶、派干部駐村幫扶。
當天,國稅局黨員干部對佛嶺村89戶結對幫扶對象進行調查回訪,各結對干部分頭入戶與回訪對象座談交流,調查了解貧困戶當前的發展現狀,認真填寫問卷表格,以進一步完善“一戶一策”幫扶措施。
國稅干部重點調查了解自己結對幫扶戶當前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改善情況、貧困群眾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填寫回訪問卷調查表格,對貧困群眾反映、反饋的信息和意見建議進行認真分析。
“我的電話你保存好,需要幫助隨時聯系,我們是一家人……”在貧困戶村民黃學兵家里,崇陽縣國稅局工會主席陳浩說。
陳浩得知自己結對戶面臨新建房屋、發展畜牧養殖和家庭成員就醫等困難,在村民家里邊回訪邊召開“家庭會”;建議黃學兵先發展養殖業,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幫扶他養牛致富,逐步脫貧后再考慮建設新房。陳浩還與黃學兵一家商量如何建設牛圈、如何去貸款,怎么爭取扶貧養殖等。
在現場的村委會主任黃利兵表示,一定要把國家的扶貧政策宣傳、落實到位,讓村民們“吃透政策”,打好攻堅扶貧戰。
回訪貧困村民的當天下午,雨雪初停。
崇陽縣國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金磊在村委會會議室為村民黨員、參與扶貧回訪的國稅干部講授了一堂“特殊”的黨課。
74歲的廖宗候是佛嶺村退休老支書,他入黨42年來,一直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在黨課后他激動地說:“你們做得很好,黨也確確實實給人民辦了實事,在這里住了幾十年,我看著河上的堤越筑越穩固,房前的路越修越寬廣,路邊的燈也越來越亮堂,心里確實高興。以前村民挑菜去縣里賣,路不通,一走幾個小時,到縣里,菜都蔫了,賣不出好價錢。現在,路修得這樣好,鄉村大巴每天有很多趟,到縣里僅二十分鐘,村民辛辛苦苦種的菜總算可以賣得上價了!”
黨課上還圍繞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展“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員干部怎么辦”大討論活動,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縣各級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集思廣益促進佛嶺村全面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扎實推進佛嶺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期間,國稅干部、佛嶺村黨員干部及精準扶貧工作隊全體隊員還就黨的十九大主題、報告的總體思路、邏輯結構及重大意義開展群眾性大討論活動,共商扶貧發展大計,參會的國稅干部和村民黨員分別進行了發言。
“我們希望國稅黨員干部能夠成為貧困戶創業致富的好幫手、送炭人,切實與群眾心連心、手拉手,真正將扶貧攻堅打造成為接地氣、見成果的黨建陣地。”這是崇陽縣國稅局退休又返聘老黨員、駐村工作隊隊長甘超武的信念。
“一定要跟緊步伐,任何工作群眾都看在眼里,對于精準扶貧的事情不能有半點懈怠,心里必須時刻裝著百姓。”在佛嶺村貧困戶黃新國家里,崇陽縣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戴新這樣與駐村工作隊說。
近年來,崇陽縣國稅局黨員干部堅持“常進、善聯、真幫”,逐村逐戶逐人把脈問診,找準“貧根”,弄清“短板”,并充分結合貧困家庭人口致貧原因、產業發展意愿,幫助他們以市場為導向,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方案,切實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時組織貧困戶參加勞動技能培訓,深入產業基地、樣板示范村等現場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增強村民們脫貧致富的意識。
與此同時,該局還不斷創新和豐富扶貧載體,多平臺、廣維度推進扶貧舉措,多政策、多途徑、多方式綜合發力,扶持佛嶺村發展了養雞、養豬、養牛、養蜂、種糧、種菜等產業。充分發揮稅收職能優勢,幫助成立了北程生態農業合作社、牛形山種養殖合作社、川沖口綠色蔬菜合作社,開通辦稅服務“綠色通道”,及時辦理了稅務登記,有力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目前,佛嶺村2戶養豬500頭年收入40萬元,2戶養牛200頭年收入20萬元,1戶楠竹加工年收入10萬元,養蜂6戶年收入24萬元。縣局累計投入5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實施了村莊道路硬化工程、路燈亮化工程、水利整修工程、文化廣場工程等;積極幫助18戶貧困戶申請了政府危房改造,為10戶貧困戶辦理了金融授信,爭取了金融貸款30萬元;長年結對幫扶6名留守兒童,為他們捐贈了愛心書包、愛心書籍、愛心紅包,充分展現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精準扶貧中的“國稅力量”。
通過四年的積極幫扶,佛嶺村161戶貧困戶582人已達到脫貧標準,全村已實現了路路通、村村響,村集體經濟初步發展,招商引資逐步進行中。美麗而又貧困的鄉村,正脫胎換骨、煥發新生。
“國稅局真幫實扶,村容村貌變化很大,我們村委會一班人對全村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佛嶺村支部書記程澎潮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