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3號)規定,申請享受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需報送以下材料:
(一)申請報告;
(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章程或宗教活動場所、宗教院校的管理制度;
(三)非營利組織注冊登記證件的復印件;
(四)上一年度的資金來源及使用情況、公益活動和非營利活動的明細情況;
(五)上一年度的工資薪金情況專項報告,包括薪酬制度、工作人員整體平均工資薪金水平、工資福利占總支出比例、重要人員工資薪金信息(至少包括工資薪金水平排名前10的人員);
(六)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上一年度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
(七)登記管理機關出具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宗教活動場所、宗教院校上一年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事業發展情況或非營利活動的材料;
(八)財政、稅務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當年新設立或登記的非營利組織需提供本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材料及本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申請當年的材料,不需提供本條第(六)項、第(七)項規定的材料。
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敦斦俊叶悇湛偩株P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同時廢止。
答: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6]156號)第十二條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可匯總開具專用發票。匯總開具專用發票的,同時使用防偽稅控系統開具《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清單》(附件2),并加蓋財務專用章或者發票專用章。
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稀土企業開具的發票納入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漢字防偽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7號)規定:
自2012年6月1日起,稀土企業必須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系統(稀土企業專用版)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發票的密文均為二維碼形式。
三、稀土企業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系統開具發票有關要求:不得匯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每張專用發票最多填列七行貨物或應稅勞務。
答:《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3號)的規定:非營利組織免稅優惠資格的有效期為五年。非營利組織應在免稅優惠資格期滿后六個月內提出復審申請,不提出復審申請或復審不合格的,其享受免稅優惠的資格到期自動失效。
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復審,按照初次申請免稅優惠資格的規定辦理。
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敦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同時廢止。
答:《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漢字防偽項目試運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11]44號)規定:對于未使用網上抄報稅的納稅人,需要攜帶IC卡和報稅盤到辦稅服務大廳進行報稅。
對于使用網上抄報稅的納稅人,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報稅。當出現網絡故障或其他技術問題無法進行網上報稅的,可以采取軟盤報稅或存根聯補錄報稅,或者由防偽稅控服務單位提供報稅盤協助納稅人完成抄報稅。
答:《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漢字防偽項目試運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11]44號)規定:漢字防偽項目推行以后,納稅人不得通過防偽稅控開票系統匯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密文均為二維碼形式,每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最多填列七行商品。
為保證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二維碼密文的正常打印,納稅人打印增值稅發票時必須使用24針針式票據打印機,若試運行納稅人使用9針打印機的,需要更換為24針針式票據打印機,費用由納稅人自行負擔。
答: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6]156號)第二條規定:“專用發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簡稱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開具的發票,是購買方支付增值稅額并可按照增值稅有關規定據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憑證?!?/p>
第五條規定:“專用發票實行最高開票限額管理。最高開票限額,是指單份專用發票開具的銷售額合計數不得達到的上限額度。”
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下放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權限的通知》(國稅函[2007]918號)規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原省、地市稅務機關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權限下放至區縣稅務機關。地市稅務機關對此項工作要進行監督檢查。
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化增值稅發票領用和使用程序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19號)明確,簡化專用發票審批手續。
一般納稅人申請專用發票(包括增值稅專用發票和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下同)最高開票限額不超過十萬元的,主管稅務機關不需事前進行實地查驗。各省國稅機關可在此基礎上適當擴大不需事前實地查驗的范圍,實地查驗的范圍和方法由各省國稅機關確定。
答:一、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十七條規定:“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按照被投資方作出利潤分配決定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37號)規定:“七、......非居民企業取得應源泉扣繳的所得為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的,相關應納稅款扣繳義務發生之日為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實際支付之日?!?/p>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環境保護稅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當日。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七條規定,納稅人應當向應稅污染物排放地的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條的規定,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比對。
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蛘呒{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提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復核,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稅務機關的數據資料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出具復核意見。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復核的數據資料,調整納稅人的應納稅額。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納稅人申報繳納時,應當向稅務機關報送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的規定,污染當量,是指根據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動對環境的有害程度以及處理的技術經濟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性指標或者計量單位。同一介質相同污染當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當。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的規定,排污系數,是指在正常技術經濟和管理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應排放的污染物量的統計平均值。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物料衡算,是指根據物質質量守恒原理,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生產的產品和產生的廢物等進行測算的一種方法。
答: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