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龍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任何一種新思想或者新文化的傳播都是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結果,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早期傳播也不例外。社會變革、近代經濟的發展、新思想的傳入加之地理位置優勢使得新疆成為馬克思主義交流傳播基地,也為后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清末新政期間,一系列改革使得新思想逐漸萌芽,新疆創辦了一些新式學校開展新式教育運動,同時選派部分學生赴俄國留學,培養了許多具有新思想的進步人士,這批留學生在俄國接受早期馬克思主義的熏陶,為以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新疆奠定了人才基礎。
2.封建軍閥殘暴的統治政策,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馬克思主義在這時的傳入順應民眾追求美好生活渴望。新民主主義時期,新疆處于楊增新、金樹人、盛世才統治之下,三大軍閥采取了一系列愚民措施維護自身統治。盛世才統治后期違背“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六大政策,大力搜捕殘害馬克思主義者,掠奪人民財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需要科學理論與新思想作指導的時代,為早期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傳播奠定了社會基礎。
3.近代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新疆新修水利,開墾荒地,促進農牧業發展,糧食畝產提高,人民生活物質基礎得到一定改善,同時創辦機器織布廠、發展電報等促進經濟發展。盛世才統治時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下,新疆經濟發展創造了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最高紀錄。
4.地域遼闊,各種文化兼收并蓄。新疆地域遼闊,55個民族都能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和睦相處,各種不同的文化在這里交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文化基礎。
5.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原則,曾多次聲明廢除沙皇政府和中國締結的不平等條約,蘇維埃政府先后兩次發表對華宣言,為新思想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由于新疆北部近鄰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作用和效果比其他地方更直接、更明顯。和全國一樣,在十月革命的推動下新疆也在革命歷史上揭開了新的篇章。
1.第一階段1917年~1932年
第一,通過俄僑中先進分子傳入。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很快通過俄僑傳入新疆,伊犁、塔城俄僑中的先進分子在群眾中散發傳單、宣傳馬列主義,使得人們的權利意識逐漸覺醒,在塔城工作的俄僑和我國的職工效仿蘇俄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并要求休息休假的權利,“1917年,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我同德合行的卡夏夫聯絡洋行職工,聯名向資方提出星期五休一日的要求……,結果取得了星期五休息半日的權利,過了一年又爭取到了星期五全日休息。”此外,許多俄商把資金和家眷遷入新疆,這些家眷同時也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但當時受社會環境的制約,馬克思主義傳播很緩慢,包爾汗說:“我當時并不了解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真諦,但是,由于自己所處的地位并接觸到過一些讀物,在當時這是一種不知不覺自發的階級意識”。第二,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在新疆的白俄分子傳入,他們大都居于伊犁、塔城與烏魯木齊“1917年俄屬中亞居民中就有革命組織,有些革命人士在帝俄憲警的追捕下避居新疆,他們在新疆依然進行革命宣傳和組織活動”為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早期傳播做了一定的準備。第三,以俄留學生、華僑及俄僑傳入,旅居蘇俄的華僑,他們是傳播社會主義的主要力量,中國鄰居蘇俄的華僑,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受到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他們思想進步很快,當時居住在土爾克斯坦的新疆維吾爾族和東干族有二十萬,1919年在塔什干成立了“維吾爾族聯合會”,聯合會愛新疆人中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文化宣傳工作,并成立了早期共產黨組織,發展了648名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同時,他們用本名族的文字出版書籍和報紙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一部分報紙還秘密傳播到南疆各地,他們還組織社會主義“傳習所”培養華僑積極分子,畢業后派往中國傳播社會主義。聯合會在新疆境內成立分會,一些華僑秘密回國在新疆傳播馬列主義。第四,由先進革命人士傳入,張義吾是在新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1930年,國產國際派張義吾等人越過蘇聯邊境潛入新疆,任務是宣傳馬列主義,為革命打下了基礎。一部分先進人士通過接觸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使自身意識受到一定啟發。包爾汗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在莫斯科會面,那時候大家都讀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有關民族問題的著作”,思想得到一定提高,旅俄華僑最先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啟發,民主意識開始覺醒,為后期傳播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礎。
早期萌芽時期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傳播時封建軍閥惶恐不安,他們污蔑馬克思主義為“過激主義”并嚴加防范采取一系列愚民措施妄圖阻止馬列主義在新疆的傳播,使得傳播困難重重,傳播范圍有限,只能在伊犁、塔城等有革命基礎的地區傳播。但是,馬列主義的傳播是時代潮流,誰也阻擋不住,早期萌芽也為后期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第二階段1933年~1937年
1933年蘇聯與新疆督辦盛世才結盟,建立親蘇政權,蘇聯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給盛世才巨大的援助。并且,蘇聯派俞秀松、江澤民、趙實等一批原為中國黨員,后轉為聯共黨員來新疆工作,并制定了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六大政策,促進了新疆經濟文化的發展,一定意義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疆傳播的步伐。赴俄留學生也對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進一步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1934年起,盛世才派遣各族青年蘇聯塔什干中亞大學留學,截止1935年,前后共選送三批,共計三百余名,這批留學生回國后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起了一定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反帝聯合會成立,1935年一大批聯共黨員來新疆后幫助反帝會改組,并在其中擔任要職,利用其機關刊物《反帝戰線》宣傳新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進一步傳播。進一步傳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主要通過中共以及聯共黨員和赴俄留學生傳入,這一時期的社會環境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相對有利,在封建軍閥為了騙取蘇聯各方面支持把自己偽裝成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同時也為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3.第三階段1938年~1942年
在這一時期以六大政策為內容的新文化運動得到廣泛開展,而馬列主義在新疆的廣泛傳播是新疆新文化運動的最大特點,1937年蘇聯與盛世才結盟,中共與盛世才建立統戰關系,馬克思主義在新疆得以廣泛傳播,各種馬列主義的專著在新疆開始公開出售,在《新疆日報》、《反帝戰爭》、《新芒》等報刊經常刊登馬恩列斯的著作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新疆文化協會下設編輯部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介紹馬列著作,在迪化的書店公開出售《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列寧主義問題》等主要著作。
此外,馬克思主義傳入新疆另一種方式是從去蘇聯治病或從蘇聯回國途徑新疆留下的干部以及從延安抽調的部分干部傳播,他們在蘇聯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回國留新后擔任要職,為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打下了干部基礎。比如:徐夢秋(任省政府教育廳廳長兼新疆學院院長);毛澤民(任財政廳副廳長);林基路(任新疆學院教務長)等,他們利用自身擔任要職的優勢積極開展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列主義和進步文化,使得馬克思主義能為更多人接觸到。1941年銷售于新疆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與《列寧主義問題》就達萬余本,著名作家矛盾也來新疆介紹蘇聯文化,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最后,在新疆學院,中國共產黨人和著名學者通過講授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好社會運動,新哲學等課程直接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時馬克思主義在新疆廣受歡迎,后來盛世才叛變后,1943年搜查進步書刊,僅在烏什縣抄出來的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就有543本,僅在一個偏遠小縣城竟有這樣多的馬列毛澤東著作,可見馬克思主義傳播之廣泛。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廣泛傳播時期廣受新疆各界的歡迎,以各種報刊雜志書籍為載體,以新疆學院以及軍隊等為基地,以共產黨員為傳播主體,使得馬克思主義廣為流行,新疆各界人士沐浴在馬克思主義的春風里。廣泛傳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以新疆學院為基地,以各種報紙、書刊、著作為載體,共產黨人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加深了新疆各族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促進各族人民思想覺醒。他們學習馬列主義,改造自身思想,用科學理論指導行動,在革命實踐中取得成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同樣,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活動準備了思想和組織基礎,使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開創了新疆革命史的新紀元。
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促進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蘇聯與新疆當局合作積極對化援助,廢除不平等條約,為新疆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一大批來新疆工作的共產黨人如毛澤民等,為新疆經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經濟發展計劃,使新疆的財政狀況大為改善。
3.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早期傳播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互促進,大大啟發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使得新疆得到了和平解放;馬克思主義傳入新疆后,新疆各個階層的民主團結爭取自由的意識開始覺醒,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取得了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并積極推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4.馬克思主義在新疆的傳播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共產黨人到新疆后經過努力,新疆師資、教育、經費、教學設施等得到逐步改善,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都有顯著增加,新疆學院在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擔負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林基路等一大批共產黨人以新疆學院為傳播基地,使更多人受到先進思想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