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蓮(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這幾年生態旅游的熱浪和民宿的興起,生態生活美學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國美學研究在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從一般性的美學原理研究和藝術美學研究以學院派為主轉為對大眾審美的普適性研究,而這種審美文化轉型是由于社會經濟轉型開始的。原生態文化的審美熱浪日漸興盛,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知名度的藝術形式。以少數民族藝術家為代表的一些藝術創作,在空間、視覺呈現上帶有民俗、民間的原生態美學風尚,迎合了大眾回歸田園、渴望自然的訴求而受到追捧。在這個契機下梳理原生態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藝術形態下的圖形現代性構建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占到國土面積的50——60%的廣大地區,尤其是遼闊的西南、西北、東北邊疆地區。智慧的少數民族人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圖形文化,豐富了中華圖形藝術。少數民族一般統稱除了漢民族以外的民族同胞,其中回、維吾爾、彝、苗、滿、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鮮、侗、瑤、白、哈尼等十四個民族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少數民族圖形一般運用在器皿、刺繡、服飾、建筑、織物等載體上。大多少數民族有著古老的文化傳承以及濃重的巫術氣質,包括本民族的神話、古詩等。這些打上深深烙印的圖騰符號,往往代表著獨特的民族精神,展現出強烈的藝術符號特征被代代傳承。少數民族圖形大多淳樸自然、造型鮮艷,工藝或精巧或拙樸,風格鮮明。少數民族圖形記載了這些民族聚居地的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傳承著少數民族文化和發展歷史。
近年來生態美學作為一種嶄新的美學觀念,被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態美學研討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個話題。有關生態美學研究對象的范圍也逐漸明晰與擴大,確立了一些生態美學研究領域的概念和術語。我國著名學者曾繁仁先生認為:生態美學是二十世紀中興起的一種嶄新的美學觀念,是以人與自然的生態美和諧為基礎,設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身的生態關系,是一種包含生態維度的存在論美學,以人的詩意地棲居為其價值體現。我國地大物博,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成為原生態美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區域。少數民族地區作為生態美學的重要構建部分,其原生態特質將生態美學的質樸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原生態的本質是文化發展的一種原初狀態,他不經雕琢,近乎文明起源的萌芽狀態。地域的偏遠、經濟的落后像是酒精瓶,保留了這彌足珍貴的原生狀態。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形成了自身主流的審美文化特征。當下中國的文藝發展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下,也應將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納入現代性發展的一部分。
圖形是人類最早用來記錄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展現出不同地域、民族的藝術風格,是人類社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縮影。圖形藝術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藝術形態,也是最普遍的藝術形態。我國少數民族的裝飾圖形歷經千年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中發展傳承,帶有著鮮明的地域特性。少數民族人們對于圖形的追求反映了他們在群居生活中的種種表現,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等,圖形紋樣記錄著他們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產方式和對美的渴求。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異和獨特的民族氣質。少數民族圖形對早期的人們對于自然觀、世界觀的哲學觀念形成有著非常直觀的體現,同時與民俗學、政治、宗教、道德等有很強的聯系,是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態、文化形態以及民族精神的體現。
實用藝術必須創造美,這是在功能優先的前提下必須達到的目標。著名學者吳興明教授認為:“現代設計在功能與藝術性之間表現為一種無中介的直呈:正因為擺脫了外在裝飾和社會意義的扭曲、壓制和附加,物直接呈現出自身所固有的美。這是一種零符號的美,或者說是一種冷感的、趨于意義零度的美......它具有物感所特有的反解釋性的硬度和體感沖擊力。正是這一點,使我們在面對一個設計的時候一望便知它是否具有現代感......”只有功能的純形式的美能真正體現出現代性,干凈的物具有直接的審美感受,一種尖銳純凈的物本身,回到了康德所說的“純粹美”,這鮮明地成為現代性品質的基本內涵。
現代性品質是使現代審美集中體現在一個事物的功能、審美等要素中。由于中國現代審美意識和審美理念是從西方移植而來,導致在對物的理解上對中國傳統少數民族圖形有意義觀念上的誤讀,以為將圖形、符號挪用,粘貼式的形式就是設計。現代性審美的出場是我們無法后退和回避的只能是根據現代進程來創造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當下審美的物出來。在后現代世界的格局中,中國需要少數民族圖形的現代性品質進階,而這具有革命性的構建是艱難出場的。作為有代表性的精神符號,少數民族圖形在設計領域中擔當了中國式現代性的創作靈感的源泉,作為“純粹美”的直接踐行者,少數民族圖形的現代性表現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同時也是取之不盡的重要設計素材,而這個現代性品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熟的顯現出來,與中式現代性所面臨的困境一樣,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鑒日本傳統設計的現代性傳承。把品質混淆為符號呈現,將美感解釋為意義。這些都不折不扣的把圖形研究變成一堆符號的堆砌。這只是一種符號的表達,而不是富有表現力的精神氣質的沖擊力。忽略掉圖形所傳遞出來的客觀直觀感受都是對現代性的曲解。創造性本質的缺失是對自己本民族性圖形視覺呈現的直接舍棄。在當代社會物序重建結構的特殊時代下現代性解放的不只是物,而是視覺格局的整體重建。圖形語言通過他的直觀視覺美學來闡釋其意義。
少數民族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當做落后地區看待,其經濟的落后,地域的偏遠阻礙了發展,但就在這種閉塞的環境下,各個少數民族滋生發展出一套適合自身的文化藝術體系,呈現絢麗多姿的態勢。少數民族地區的質樸情感和鄉土情結成為現代都市人的一片心靈凈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使大批非遺手工藝被關注,在國內外、港臺地區均引起藝術家、設計師的積極關注,在他們的帶領下有一批非常時尚、現代的藝術作品呈現。比如臺灣《漢聲》雜志的創辦人黃永松先生,帶領團隊長期進行田野調查,為傳統手工藝發聲;還有時尚攝影師陳曼,將少數民族元素大量運用到創作中,將少數民族神秘、質樸的冷峻感展現出來,迎合了當下大熱的高冷風格。
少數民族圖形為現代藝術創作和文化傳承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分解和提煉這些圖形保留其原生態特質的審美意趣,加入現代性審美形式將它運用到本土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圖形一般包括圖形和色彩兩部分,這些質樸、原始、自然的藝術圖形,迸發出對于物的本體審美回歸的炙熱情感,它有抽離意義,回歸物的魅力。其炫麗多姿的配色、對造形真摯的追求、傳神的創作都對現代設計有重要啟發。在追求簡約自然的審美觀念下,少數民族圖形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少數民族圖形現代性品質構建體現著時代價值。這些復雜的或者簡單的圖形,都有毫無相似的起源經歷,而這一變化發展在很多情況下是有規律可循的,但大多數設計者卻流于表面。在少數民族圖形研究中應加重對本土化的研究,增加圖形的民族辨識度。美學領域大多集中討論在關于審美主義批判和審美抒發,沒有將現代性章程對于原生造型的挖掘和對媒介的思考都是不到位的。比如對于元素的融合,線條、明暗、色彩、形式、形狀、肌理等這些內容的再挖掘和再創造都是不夠的。應立足于本土創造出具有重意向、傳神的、甚至不規避鄉土味的作品。現代圖形設計應體現本民族特征,深入挖掘一手資料,將圖形的根源追究下去而不是一味的斷章取義。
一般認為,審美的話語權還掌握在西方手中,我們對于設計的評判從根本上缺失。另外對于從傳統中可取舍的新的認知和梳理也是現代性品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少數民族文化是圖形的底蘊與依托,探求中國圖形設計的民族特征性語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與體現。少數民族地區在地域上分布較為偏遠,發展存在落后、經濟水平滯后等原因,因此其生活方式,審美觀念,加上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非常鮮明的獨特民族風格。但大多數少數民族風格都喜愛運用動植物紋樣,鳥樹花草等,這些紋樣記錄了人們對于信仰的追求和對美的追求。以苗族為例,苗族盛裝上的刺繡圖案,記載著苗族的發展軌跡,苗族人用這種方式記錄下他們的歷史文化,通過代代相傳這些圖案已經熟中悉于心,以至于苗族繡娘根本不用繪制草圖這個階段,信手拈來,這些圖案大多源于對自然的模仿,其中對于蝴蝶、牡丹、魚形等的運用最為典型。在這些圖案中可以解讀苗族的遷徙歷史。這是典型的具有少數民族藝術特色地域文化的體現,也是少數民族藝術的神秘美感和親和力所在。
少數民族圖形載體大多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獲得關注和發展,但仍然無法回答自身身份認同、發展滯后緩慢等問題。少數民族圖形的現代性品質塑造階段性認知還非常模糊,沒有形成鮮明的階段性成果。只有個別的設計師、藝術家用自己的設計案例在進行構建現代性品質的一些實踐。因此,還需更多的研究者和設計師介入,探尋一條基于本土范式的創新之路,形成具有創新力的現代本土設計范式。實際上,無論是設計還是整個的藝術群落都缺少對少數民族圖形現代性品質推進性研究。藝術創作與純科學技術范疇存在著差異性,其感性和理性相融合的領悟過程是決定一個作品多元創造的重要契機,藝術創作需要有典型的創意性思維,包括動力因素,靈感和頓悟力,創新思維重在創造性地挖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使得藝術創作變得難能可貴,但并非沒有規律可循。在少數民族圖形現代性品質構建的實踐中,應鉆研少數民族圖形研究的方法、觀念、范式等,形成較為系統的特色研究體系,呈現具有個性和特色,飽含現代性品質的少數民族圖形。
結語:以多元思考的維度來實現少數民族圖形的現代化構建,突破生態美學視域的慣有邏輯思維,為現代設計領域增添一份本土化的堅守。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對本土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的堅守是進行現代性道路上不可規避的路線。近年來,圖形的現代化研究有如火如荼的勢頭,這也正是證明了對民族性融入現代社會的這一文化身份的認同。當下圖形現代化構建實踐的優秀成果不多,理論總結更是不夠深入,少數民族圖形的現代性品質構建舉步維艱,有著非常多的阻礙。如何完成實現少數民族圖形自我身份的認同,努力弘揚少數民族圖形的美學范式,將少數民族圖形創新的方法、觀念、形式等形成系統的體系,自覺探索和總結民族藝術的現代性推進,完成具有個性特色的少數民族圖形現代性品質塑造還需要多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