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鴻(廣元市博物館,四川 廣元 628017)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 人們逐漸提高了對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職能的重視。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 要求將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計劃。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 如何讓博物館充分發揮青少年教育功能, 幫助青少年綜合素質能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認真探究。因此, 有必要分析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針對性措施,讓博物館肩負起青少年第二課堂的重任。
在博物館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利于增加青少年歷史文化知識,提升民族自豪感。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在信息化的今天,青少年與傳統文化日漸疏離,博物館則可藉由參觀的形式,讓他們在學校之外獲得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更關鍵的是,通過了解古代社會的發展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對青少年而言是非常不錯的愛國主義課堂。二是有利于提升博物館自身建設水平,更加發揮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作用。博物館作為國家大力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通過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能豐富博物館的文化活動,提升博物館建設水平,更好地體現博物館的社會價值。例如廣元市博物館每年約接待2萬人次青少年參觀,為了更好為青少年服務,廣元市博物館專門編制適合青少年的講解詞,做到淺顯易懂、因人施講,對促進博物館自身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2015年國家文物局與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指導思想、實施原則、主要任務與保障措施,為加強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融合提供了遵循,地方博物館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博物館對開展青少年教育重視不夠。主要還是以青少年自行參觀或集體參觀為主,針對青少年特點開發的專門性展覽不多,分眾化創新不夠。講解還是以灌輸式為主,沒有完全激發學生興趣。二是學校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學校大多數是被動參與,因學生課堂學習任務重、校外參觀不好組織等因素,忽視了博物館這一教育平臺的作用,學生缺少走進博物館的機會。即便有些學校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往往人數眾多、時間有限,讓參觀流于一種形式,學生只是“走近”了博物館,沒有完全實現“走進”。三是家庭對博物館對青少年教育的認識不到位。青少年教育主要來自學校、社會和家庭, 博物館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嚴重缺失家長的支持。家長很多也主要是重視學校教育,學生假期注重報各類培訓機構、輔導機構,在節假日帶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很少。
(一)加強館校合作,建立工作機制。一是要明確責任。既要明確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責任,又要明確學校參與博物館教學的責任。二是要形成機制。博物館可與中小學簽訂共建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領導小組,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制定具體合作章程,明確合作的具體方式,博物館可以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基地。三是要強化考核,博物館和學校主管部門均應該就館校合作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定期通報,形成約束。
(二)博物館提升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提升展覽的針對性。編制青少年講解詞,設計不同年齡層學生的展線,做到因人施講,多進行互動式講解,不一味灌輸式講解,讓青少年感興趣、愿意聽。結合本館實際,多策劃符合青少年興趣和需要的臨時展覽。二是提升展覽的科技含量,建設智慧博物館。政府要加強投入,積極引入時下流行的AR、VR等高科技手段豐富陳列布展,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提升實效性。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新媒體建設互聯網博物館、智慧博物館,讓更多的青少年足不出戶就可參與互動,學習新知。三是要打造特色項目,培養教育品牌。例如開展研學旅游,提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今年四川博物館院開始開展《蜀漢三國》研學課程,帶領愛好三國文化的孩子和家長們漫游古蜀道,感受三國文化,廣元市博物館是其中重要一站,取得了較好反響。
(三)學校要積極參與。一是要利用開展實踐教育,積極探索學校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的銜接方式,要將博物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定期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現場教學,在組織的時間、參觀講解的重點等細節上做好溝通。二是要主動與博物館對接,共同編寫教材,開設精品課程,將中小學教學內容與文物結合到一起,提升知識記憶點和趣味性,定期開展課堂搬到展廳、講解員到學校授課等活動。
(四)家庭要高度重視。家庭要充分認識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主動陪同孩子在節假日走進博物館,把博物館作為青少年課外學習的重要平臺,為孩子盡可能地增加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機會。
總之, 對于青少年而言, 博物館是成長的搖籃, 其在青少年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與第二課堂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被社會更加重視的今天, 博物館青年教育職能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漸漸凸顯出來。要在正確認識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關系的基礎上, 積極采取合理的措施讓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