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霞(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通常的說法油畫是1581年利瑪竇攜天主、圣母像到中國后開始的,由于交通、經濟、政治等原因,油畫并無實質性的發展。直到戊戌變法以后,許多青年學子先后赴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學習西洋油畫,使中國油畫得到發展。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思想開放,對藝術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人們不在需要畫什么像什么,而是要求有主題、有思想、有內涵的作品,給藝術作品賦予了人的思想情感,使繪畫作品更具活力。由此藝術作品的內心情感走上了舞臺,成為人們研究的主題。
創作題材的選擇是做一幅好畫的關鍵,沒有好的題材,在好的在高超的繪畫技法、技巧,出來的作品也只能是平淡無奇的。情感是題材選擇的源泉,情感是題材選擇的指南,情感是題材主要依據。而題材是情感的體現,是情感作者內心的流露。德加的《芭蕾舞女》,畢加索《亞維農少女》,霍貝瑪的《村道》。無不列外的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題材的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是都可以看出作者自己的情感世界。
創作題材源于生活,是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表現生活和個人情感的過程。觀察生活是基礎,表現個人的自我情感才是最終目的。藝術作品的創作應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不以簡單地復制生活中的某些場景和畫面為目的。而這都與創作者長時間對生活、學習等方面的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油畫創作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不是在腦海中隨意產生的,他都來自于生活,離開了生活,油畫創作就是“無源之水”。要想獲得創作所需要的素材,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繪畫這個職業。只有你有足夠的熱情,才能對素材進行認真地收集研究,才能為創作出好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樣表現戰爭題材,在法國浪漫主義先驅熱里科筆下的《梅杜薩之筏》和有“浪漫主義獅子”之稱的德拉克洛瓦筆下的《自由引導人民》,雖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構圖、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色彩的作用,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這些不同多數都是有作者自己的情感主導的,情感是創作構思的橋梁和歸宿。塞尚認為,“繪畫不是追隨自然,而是和自然平等存在著。”“畫畫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系的和諧。”塞尚重視畫家在創作中能動性的發揮,他在風景、靜物、肖像等創作中進行了一次次的構思、探索,最終使他成為“現代繪畫之父”。
油畫的創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創作者付出艱辛的努力,從繪畫題材的收集、選擇,到繪畫形式的確立,再到自身的生活體驗,最終才形成了一副油畫作品,這其中包含了創作者無數的靈感、心血,傾注了自身全部的情感。創作完成并不意味著這幅作品就完工了,還需要進行相關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在后期的修改過程中,作者的情感和認識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所呈現的內容會更加的豐富、完美。
法國畫家莫蘭迪的油畫作品《靜物》,畫面簡單、外形明確,但莫蘭迪物體、畫面的分割卻十分講究,通過相同瓶體色彩的區分,紅色與紅色、白色與白色、黑色與黑色的呼應十分到位,使整幅畫面看起來簡約卻不簡單,整幅畫采用的形式語言給人以單純、生動、趣味之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作者愛自己所愛,畫自己所愛,幾十年不曾改變,可見其喜愛程度已入骨髓。
在油畫里,一般的人是不注重線頭的,以為有色彩,有結構,有空間就是一張完美的話。其實不然,一張好的油畫是建立在素描基礎之上的,從西方各大師的素描作品可以看出,他們用的面并不多,多用線來畫結構,用線的穿插來區分前后,用線的虛實來表現空間,由此可見線條的重要性。然而同樣的人物或風景,不同的人用線也也不同。例如:米勒的《第一步》。這一時期的米勒多使用游動的細短線,律動著他筆下的鮮活生命,一草一木甚至道具空氣都是鮮活的,整個畫面都流動著生命的贊歌。這種律動的線甚至影響了后印象派畫家梵高。但梵高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創作出了自己的風格——用放慢速度的斷線,表現了樹木如火般升騰的心象。相似的需要,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價值趨向,使他的繪畫達到藝術的巔峰成為可能。
油畫中色彩的變化往往能夠表達創作者的情感變化、心境變化,不同的色彩表現能表現不同的心緒。例如紅色代表熱情,活力,動力,刺激;橙色代表聯系,依賴,以及創造力;黃色代表權威霸氣,有主見,自信和意志力,掌控欲強;綠色的能量,給人平和,束縛,空間感,和諧的感覺;藍色跟知覺有關,有極強的敏感度,會把事情看得清楚;紫色代表智慧,高貴神秘、充滿靈性。這些色彩的表達給油畫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表達空間,他們通過自身作品的色彩來實現與觀賞者的溝通交流。畫面色調的變化體現著自己心情的變化。
馬蒂斯《舞蹈》以鮮明的色調給人以明朗、艷麗、新鮮的感覺,而和諧的色彩搭配則給人以柔和、穩重、高雅、古樸的美感。,它把油畫作品中飽含的表現力及藝術張力充分的表達出來。“簡單的顏色越簡單,對于情感的影響越能強有力。”
構圖在繪畫的時候很難跟個人情感聯系在一起,很多人都以為構圖是畫面的需要,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但是有時候構圖的選擇也需要作業精心的安排。油畫創作中,構圖是根據創作者的繪畫意圖,對畫面中點、線、面、空 間、體積等各種形式語言進行經營布局,以此來體現美感、表達創作者思想 情感。東晉的顧愷之在《畫評》中說 到,“若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在油畫作品中作為整幅畫面的結構,構圖能讓畫面更加的充實 而有條理。
拉斐爾《圣母圖》圓形構圖,圣母以“S”形曲線來分割整個畫面,給人以優美、自然、親切的感覺。列維坦《墓地上空》 油畫創作中對構圖形式美的選擇,往往是由藝術家的構思和情感來決定的。藝術創作者經過對生活經驗的累積、沉淀和反復慎重的考慮,畫面中作者采用的是水平線構圖方 式,在這種開闊、深遠的橫向水平線構圖中,我們感受到的是畫面的平靜、安寧。
情感的產生來源于日常生活,而藝術本質上也是反映的生活,沒有注入情感的作品并不能稱之為藝術品。一幅好的油畫藝術品之所以被人們所喜愛,是因為其背后豐富的情感表達。在油畫創作過程中,線條和色彩的使用構成了作品的整個框架,選材和創作則填充的是油畫作品的靈魂,在線條與色彩之間充滿了情感的流露,成為了油畫中流淌著的血液,點滴中搭建起創作者和大眾之間情感共鳴的橋梁,在潛移默化中成就了一件又一件的極具生命力和表現力的油畫藝術品,為大眾審美帶來了新的體驗,為藝術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