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燕(惠東縣文化館,廣東 惠州 516300)
廣東省人民政府對惠東漁歌非常重視,社會各界對惠東漁歌的保護活動也在加強,隨著2008年惠東漁歌被選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民謠的社會影響力也在加大。但是經濟發展對漁歌文化環境的沖擊也不可忽視,現在捕魚的方式相比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許多老漁民都相繼轉行經商,會漁歌的人越來越少了,漁歌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因此,研究惠東漁歌的發展路徑是一個重要課題。惠東漁歌可以采取的發展模式有開展學校教育、鼓勵音樂創作、發展音樂旅游等,這幾種是前景較好的發展模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把漁歌文化傳承下去。
惠東漁歌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整個廣東地區曾經流傳著許多種類的民謠和歌謠,但只有惠東漁歌脫穎而出,兩次被選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足以證明惠東漁歌深厚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特色。惠東漁歌產生并流傳于惠東縣平海古城一帶的沿海地區,當地屬于淺海區,那里世代生活著疍家漁民,他們以捕魚為生,漁歌文化就起源于這里的漁民。漁歌中唱出了人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寄托了漁民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情,表達了他們那個地區、那個年代的人對命運的感慨。在當時,惠東地區人口較少,比較荒涼,漁歌這種口耳相傳的文化是人們重要的精神依托。漁歌作為一種民謠,能夠鼓舞人們熱愛勞動、努力拼搏,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說惠東漁歌是惠東地區漁民聰明才智的結晶,是寶貴的文化產品。那些漁民屬于福佬民系,因此漁歌也是用福佬語唱出來的。明代初期,惠東地區的經濟逐漸得到發展,經濟貿易促進了文化的繁榮,漁歌也吸收了許多新元素,比如白字戲、潮劇、西秦戲的影響,惠東漁歌中的襯詞就來源于戲種。不同的語言交匯在一起,逐漸發展形成了惠東漁歌的特色文化。總之,惠東漁歌結合了多個戲種,融合了多種語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歌,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自身獨有的音樂風格。惠東漁歌有許多曲種,比較有名的有“阿阿香調”等,歌謠大多是七言的形式,以四字句居多,也有五字句,每八句歌詞為一小節,節奏變化名顯,旋律婉轉優美,上下呼應得當。
惠東漁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從這一點來說,它與其它的民間藝術具有同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音韻、曲調、歌詞結構等都具有很強烈的地區特色和時代特色,這使惠東漁歌同時具有教育價值和文學價值。
民間藝術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考驗,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漁歌文化也同樣如此。惠東漁歌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依靠漁民世代口耳相傳才得以保存下來,這是文化,也是歷史。每一代人傳唱的漁歌都反應了那個年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更加“接地氣”的歷史,可以說,漁歌的歌詞就是一種集體的記憶,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地域性。眾所周知,官方記載的歷史往往都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利益,保護統治者的形象,因此,所記載的歷史通常是經過選擇的。漁歌是一種民間創造,具有多元性,是一種民間敘述的歷史。惠東漁歌不僅僅是那個時代漁民用來娛樂的工具,更是抒發情感,反應時代強權壓迫的重要依托,隨著時代的發展,漁歌就成了一部屬于漁民的歷史,被人們廣泛傳唱。
惠東漁歌是許多代漁民智慧的結晶,它是集體創作的結果,在當地有著非常廣泛地流傳。這個群體最先面對的自然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他們艱苦地生活,即使面對困難也依然保持著樂觀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對漁民來說也同樣如此,因此,惠東漁歌就成為了這個群體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支撐。惠東漁歌作為一種民謠,具有遼闊、優美的特點,在漁民傳唱時,首先能夠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緩解勞動帶來的壓力。另外,漁歌在內容上包含了漁民對社會制度的不滿,這也是一種發泄途徑,漁民一邊發泄對現世的不滿,一邊祈愿幸福生活的到來,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某個角度來看,惠東漁歌是一個族群在特定時代的集體創作,漁歌的內容反應了這個族群的心理狀態、思想水平和價值觀念。除此之外,惠東漁歌還是一條精神紐帶,它增強了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幫助形成了該地區特有的民族品格。惠東漁歌是非常具有時代特點和區域特點的產物,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能夠讓人獲得一種情感認同。
(1)促進惠東漁歌的傳承
惠東漁歌是靠人們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屬于一種意識形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點,并且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目前惠東漁歌的傳唱正在走向老齡化,懂漁歌、會唱漁歌的人年紀已經大了,即便漁歌保存得比較完整,但是傳承范圍正在慢慢縮小。因此,要保護傳承人,為漁歌傳承人建立檔案,并且要利用先進的設備把音像保存下來。
(2)保護漁歌的文化生態環境
惠東漁歌屬于一種活態文化,要想從根本上保護這種文化遺產,就要保護它的文化生態環境。因此,對漁歌文化的保護不能僅限于音像制作、曲譜保留等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從大環境上入手,保護該文化生存的外在環境,比如建立民俗區、惠東漁歌文化保護基地等,把一些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工具保存下來,然后結合旅游業,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當地經濟,對惠東漁歌實行環境保護、活態保護。
(1)廣泛開展學校教育
青年學生才是未來的棟梁,保護漁歌文化要從學校教育入手。惠東縣有幾百所中小學,可以把惠東漁歌引入到學校中,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課,普及漁歌知識,發展漁歌文化。學校應該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讓廣大的青年學生接觸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本土音樂。另外,學校開展漁歌教育不但傳承了傳統文化,還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
(2)鼓勵漁歌音樂的創作
漁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然要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因此,創作新作品是惠東漁歌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應該鼓勵以惠東漁歌為題材的音樂創作,使漁歌文化適應當前的文明,然后繼續發展下去。
(3)發展音樂旅游
惠東漁歌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地域特色,當地可以發展以惠東漁歌為主題的音樂旅游,建立文化保護區和旅游區,吸引外地人來這里感受樸素的漁歌文化。這不但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提高惠東漁歌的影響力。
惠東漁歌是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初是漁民在勞動時哼唱的民謠,具有漫長的發展歷史,它飽含了幾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展現了人民對歷史的記錄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關單位以及人員應該保護惠東漁歌,保護漁歌的文化生態環境,將這種古老的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