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暢(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近些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現實困境,成為不可回避的一大社會問題。這一群體從概念上將他們界定為:正在監獄中服刑的罪犯其家中不滿18周歲的子女(無論其是已婚生育或是未婚生育)。筆者通過闡釋這些未成年子女面臨的現實困境,真實案例,以及社會工作的介入路徑,全面分析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在解決這一人群困境時的獨特性與優勢。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總結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現實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案例中,父親服刑的比例更大。而父親往往是家中的“頂梁柱”,也是家中經濟來源的主要承擔者。尤其在農村地區,往往需要男性承擔家中繁重的農活,以保證家中每年的固定收入。因此,家中男性的缺失對家庭經濟結構是一個很嚴重的破壞。由于家庭收入低,就會產生諸多生活上的問題。
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現實困境中,親子關系差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由于服刑,導致子女與父母相處時間短,并且沒有效溝通,因此親子關系非常淡薄,漸行漸遠。父母服刑,對子女無法行使監護人的權利,也無法做到監護人應該承擔的義務,因此子女往往自由散漫。當服刑結束,父母想管教子女時,子女又會因為長期情感上的不滿足,而對父母產生更強的埋怨與逆反心理,最終造成親子關系的惡化。
由于父母服刑的緣故,子女往往心理會有自卑、抵觸的情緒。尤其是未成年人,處于青春期,情緒敏感,很容易受到周遭人、事的影響。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父母疏于管教,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往往比其他同齡未成年人更易輟學。此外,他們由于父母服刑原因,怕受到同學、老師的歧視,因此變得敏感、暴躁,所以往往會成為學校的問題青少年,從而更易造成輟學的結果。
小黃,一個15歲的花季女孩,但她卻是一名問題少女。小黃的父親因詐騙罪被判刑入獄,而她的母親做保潔員,月薪非常微薄。家中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顧,經濟狀況不理想。父親被判刑前家境還不錯,小黃養成了愛花錢的壞習慣,父親被判刑后,家庭收入微薄。因此,小黃經常向同學借錢花,直到同學上門要錢,她的母親才知道。母親替她還完錢并教育她后,本以為小黃會踏實上學。沒想到,小黃心懷恨意,在學校多次公然頂撞老師、與同學發生沖突,最終導致學校給予她暫時停課的處分。她的母親因此非常著急,機緣巧合,找到了作為社工的我,希望我可以幫助小黃改變現狀。
在與小黃母親交談后了解了小黃的基本情況。之后,我又與小黃的班主任、校長,以及小黃相對要好的同學那里了解到了小黃的一些“閃光點”:第一,小黃為人熱情,愿意和他人交朋友,后來,小黃怕別人知道她父親的情況,就將自己封閉起來;第二,小黃組織能力很好,以前她會積極組織班級活動,也會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當我得到這些情況時,我對小黃有了新的認識,也對幫助她有了很大的信心。
我為小黃制定的幫扶方案有以下三部分:第一,通過普法小課堂,讓小黃對法律尤其是經濟法有所了解,從而使她對他父親的案子有一個正確的理解,緩解她的自卑、緩和她與父親的矛盾。第二,鼓勵她和她的同學來參加殘疾人小組活動,讓她們設計活動環節,并當志愿者。這樣,既讓小黃感受到她是被人需要的,又能使她和她同學的關系更加融洽。第三,邀請小黃和她媽媽參與我們開展的親子小組。在活動中,小黃和媽媽做手工、與其他家庭一起旅行等等。通過參加親子活動,小黃和媽媽的關系變得融洽,她也更加理解母親的不容易。
幾個月后,小黃重回學校,她變得陽光,也對學習重拾信心。她和我承諾中考一定好好考,給父母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通過小黃的案例,可以得出社會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幫助服刑人員子女擺脫困境,重拾生活的自信。
在本案例中,小黃發生性格變化,主要由于父親服刑。她認為父親的罪行非常重,因此非常害怕同學和老師知道,以至于性格變得偏執。社工針對這個原因,安排法律普及課,讓小黃了解法律知識,同時也讓她知道父親已經用服刑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過錯,她不用感覺自卑。這個安排讓小黃有所觸動,也為后續的幫扶打下基礎。接下來,社工安排小黃和母親參與親子小組,增加親子互動時間,彌補親子之間的裂痕。服刑人員子女與父母關系惡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處時間太短,溝通不足。社工通過安排小組,鼓勵小黃和母親加強溝通,重建彼此的信任感,最終解決母女之間的隔閡。因此,在面對服刑人員子女時,社工應該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特點,針對特點制定小組計劃,這樣方能有效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不同困境。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環境當中,與他人緊密相連。因此,沒有人可以擺脫環境,但我們可以努力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讓我們處于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本案例中,小黃在學校的多個問題,也有她對周遭環境的不滿。因此,社工邀請她和她的同學參與殘疾人小組,也是為小黃創造一個新的環境,并且豐富了小黃的交際圈。在殘疾人小組中,小黃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同時也增進了和同學的感情。在一個新環境中,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小黃可以忘記她心中的不快,和同學認真的完成當下的事情,從而幫助小黃緩和與學校的矛盾,重回校園。
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現實困境是一項漫長而又艱巨的任務,既需要社會工作者用專業方法和愛,撫平每一位未成年人心底的創傷,更需要社會中的每一位成員多一些包容與接納,讓這些祖國的花朵不斷成長,最終光榮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