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101)
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都打破了以往彼此隔絕的狀態,成為了世界一體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一進程在20世紀不斷加快,尤其是在二戰之后,隨著新媒體、信息技術以及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塑和產業轉型,國家經濟與生活之間的依賴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化”概念正是對這一進程的展現,它已經是當前世界各國發展和政治決策必須正視的客觀現實。
文化作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形態,是一個社群、共同體甚至社會彰顯自身獨特性和維系內部紐帶的必要成分,同時也是區分不同人群的鮮明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是一個社群保持自身完整性和認同度的重要元素。在全球化進程中,一方面,文化交流往來的增多使得不同文化之間增進了互相的了解。在文化交流中,各種文化相互學習、相互融合,從而產生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成果,這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但另一方面,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惰性。這些難以改變的文化特色,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禁忌甚至語言本身等等,都是文化群體保持自身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核心內容。
文化是保持一個群體認同感和獨特性的基礎。在城市建設中,文化不僅是城市內在的靈魂,城市鮮明的標簽,同時也是全球化環境下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文化發展戰略是一個城市管理者為了城市文化建設而出臺的總體文化部署和政策指導,不僅涉及城市建設中文化建筑、空間的布置,同時也包括城市文化活動的舉辦、文化產業的支持等等。總之,文化發展戰略能夠從整體上決定城市文化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從宏觀上把握城市的文化建設,對于一個城市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方面,城市文化形象能夠為城市帶來很強的辨識度,或者說,為城市賦予一種“精神”,是全球化世界中城市自身的標簽。而這一獨特性,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恰恰能夠為城市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而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許多城市紛紛出臺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形象還體現在為市民文化生活所提供的諸多服務,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公園、體育館、休閑廣場等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以及諸如讀書會、藝術節、音樂節等公共文化活動的組織等等,都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當今注重比拼國民健康水平以及生活幸福指數的年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豐富程度也是城市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目前,作為國家的首都,北京的文化事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問題依然很多:北京的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甚至,在北京的現代化建設中,許多北京的古老建筑和文化形態都在這一進程中遭到毀壞。而且,在對外宣傳方面,北京許多傳統文化資源確實已經為世界所知,但更多的市井文化形態、胡同文化等更多更豐富的內容尚不能得到更多的開發。與此同時,北京的文化產業建設已經連續多年在國內排名首位。但是,與國際著名的文化大都市相比,北京的文化產業建設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都還落后較多。
在這一過程中,北京文化發展戰略制定中要注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協調。傳統文化是北京的血脈,是北京在世界城市之中保持獨特性的根本。一方面,城市歷史文化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是首要的工作。在這一方面的投入和重視將是北京塑造自身文化形象的重要基礎。而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是一個現代化的過程,北京融入全球化意味著接受全球化所帶來的現代文化形式。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城市都在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化建設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并將其和諧地融入到了城市總體形象中。其次,全球化將地方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也將世界各國整合成了一個整體。在文化交流中,我們吸納和接受異質文化的到來,也能夠在城市中為這種文化找到生存的空間。但是,全球化中的強勢文化卻往往會擠壓和侵蝕弱勢文化的空間,尤其是在城市改造中,代表城市本來面目的傳統建筑會在短視的權力干預下被破壞,代之以更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建筑。實際上,城市的文化形象扎根于其歷史和地方特色中,或者說,城市的本地性才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在北京的文化建設中,國際化、全球性固然是面對世界時的必然選擇,但同時也更應注重城市本地文化的發掘。最后,在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強勢文化會不斷地侵蝕、壓制弱勢文化,“文化帝國主義”會將一種“同一”的文化形式帶到世界各地,不斷改變當地的文化生態。從這一層而言,全球化就是“美國化”、“美國文化化”有其合理之處。對此,北京在尋找文化發展之路時,更加需要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獨立性和特色。北京在世界中的“文化身份”并非一個簡單的國際化都市,而是一個有著自身文化底蘊和標志的文化古都。
全球化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交流的時代,固守一己文化、盲目排外注定是失敗之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開放包容才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迅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國家的文化中心,面向世界吸收和包容各種文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以此為前提,北京也要立足于自身優秀的文化傳統,不斷繼承和創新,打造屬于北京自身的文化特色、文化品牌,塑造屬于北京的“地方性”的文化成果,而這將是決定北京能否躋身世界文化名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