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旭良(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引文:攝影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止局限于作為影像保存技術的作用。攝影技術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如今已經作為一種常用的藝術表達手段廣為人知。藝術攝影作為一種攝影方法,其中也涉及了多種攝影技術。
攝影作為一種新的美術形式,尤其是藝術攝影,其過程中更加注重其藝術性,其特點主要表現在:
藝術攝影與繪畫不同的是,攝影中所取的均為實景,并非繪畫藝術一般可以將物品和景色畫在畫布上,所以藝術攝影對于取景和整體的構圖十分重要。進行藝術攝影的取景之前,首先要明確攝影的主體,使整個構圖以這個主體為中心,不可將其他部分過多地突出,使得主體變得含糊不清。同時藝術攝影需要一個主題,整個構圖要圍繞著主題進行服務。就比如要拍攝一條小河,那么就要把主體的河流突出,對河岸以及附近的風景進行省略,使得河岸對于河流的突出作用多于強調河岸本身的作用。在構圖上要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訊息,不能使整個取景上信息混亂,無法明確的表達主題。
在氣氛的表達方面,藝術攝影借助后期的處理,或是道具的輔助,烘托出攝影制作者想要表達的氛圍。比如在拍攝夜晚的車道時,利用延時攝影的技術對照片進行處理,使車輛以一條條連續的光條表現出來,增加的夜晚街道的躍動感,營造了活躍的氛圍;在拍攝舞臺上的芭蕾舞演員時,運用聚光燈強調演員的同時忽略舞臺周圍的特點和景物,用周圍的黑暗來重點突出芭蕾舞演員的形象和舞者的意境,這是利用意境的營造來突出主體的表達;也有靠著主體本身的特點來營造氛圍的,比如在拍攝草原上奔馳的馬群時,可以對除了馬群以外的所有背景進行模糊處理,將焦點聚集到馬群身上,用馬群自身帶有的磅礴的氣勢突出攝影的重心。
藝術攝影中也有偏向于傳統攝影方面的的部分。這個部分是保證攝影作品質量的基礎,是藝術攝影的點睛之筆。熟練的運用這些攝影技術能夠使照片的效果更加突出[1]。
藝術攝影的用光手法分為
1.正面光
正面光也被稱為平光。正面光,顧名思義,其打光方向與攝像機的軸向方向一致,這種打光方式拍出的照片明亮,細膩,多用于人像的拍攝上,正面光也分高低,在不同的位置所發揮的特點也不同,比如高位順光能夠營造出一種平面的二維感,對突出人物的層次感起到優秀的作用。
2.側面光
側面光一般指從側面照射在取景處的光線,它的優點在于能夠產生良好的光影對比,對于突出主體的影調有著優秀的作用,也能突出主體的立體效果,通常與相機程45°的側光被稱為“自然光”,在人像攝影方面被廣泛地使用著。
3.逆光
逆光運用光線的反差,突出對陰影的運用,屬于高反差攝影的應用,由于其打光的方向與鏡頭相反,所以能夠突出攝影主體的輪廓,利用輪廓與打光方向的背景的反差塑造出一種落差感。突出照片的張力。
4.頂光
頂光是從主體上方垂直打下的光線,其應用對于攝影師而言有些難度,由于光線垂直的射向主體,主體上的陰影十分沉重,能夠營造出一種戲劇化的效果,就比如前文中的對芭蕾舞演員的攝影的敘述中便利用了頂光的用光手法。
5.腳光
腳燈是指在打光的方向處于主體下方,這種打光方法廣泛適用于對靜物的藝術攝影之中,在觀看古董展覽時,大部分攝影作品都是運用腳光對主體進行打光,這種打光方式能夠突出一種戲劇感,對營造氛圍十分有利。
影調,是指在攝影過程中對于物體的結構和光線效果等進行人為布置或選擇,對主題進行突出或襯托的客觀再現,而在不同的攝影方式之有著不同的運用手法。
1.在黑白攝影中的運用
黑白攝影在藝術攝影方式之中十分廣泛。由于在黑白攝影中僅僅有黑、白、灰三種色彩,對于色調的對比就十分的重要。在同一張照片進行黑白處理之后,根據其色調的不同分為亮調,中間調,暗調。根據強調白色和灰色的深淺,分為亮調和暗調;根據灰色和黑白的運用比例分為硬調和軟調,在這兩者之間的過度調全都叫做中間調[2]。
2.在彩色攝影中的運用
在彩色攝影中影調的對比指的是一種顏色的不同深度之間的對比同一張照片之中運用不同的影調會突出不同的效果,由于彩色攝影中影調受多種條件影響,所以變化也十分的復雜。根據照片的色相、飽和度、明度、色調的冷暖等都會給攝影帶來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比如同一張照片,冷色調給人以陰沉壓抑的感覺,而暖色調給人以溫和活潑的感覺。在更改照片的色相時,會使照片的顏色統一變化,由物體的本來顏色變為其他的顏色,在后現代的攝影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色彩光怪陸離的照片就是根據對照片色相的處理而得到的;對于色彩的飽和度而言,是指顏色的純度,純度越高給色覺得沖擊越大;明度照片的亮度,對于明度大的照片,色彩通常都是暖色調,明度低的照片相反。就像一張幼兒抱著洋娃娃的照片,在明度高的情況下給人以溫馨和諧的感覺,在明度低的情況下會讓人毛骨悚然。
結語:攝影藝術在對于攝影技術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雖然被稱為藝術,本質上還是一種攝影行為。所以攝影作品作者對于攝影能力的掌握仍然占有著主導地位,同時還要有敏銳的藝術直覺,才能夠拍攝出震撼人心的藝術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