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語言作為一種軟力量,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助推器。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語言狀況復雜,若要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實施,首先需要語言互通。語言互通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環節,是不同國家及地區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礎。因此,陜西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要利用教育優勢搭建語言橋梁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條件。
陜西作為教育強省,其高等院校的語言教育層次較高,種類也相對多樣。在外語教育方面,陜西省各個類型的高等院校均設有外國語學院,開設的外語專業有英法俄西阿德日7 種通用語,種類比較豐富。西安外國語大學是語言類高校,開設了18 總共外語專業。在漢語教育方面,全省高校中只有少數院校沒有文學院,開設的漢語專業有漢語言文學、國際漢語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成立于2005年7月,進行漢語和中國文化教育,是學校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陜西省的社會培訓機構不論規模大小,均從事語言培訓。其語言培訓以外語為主,有英德俄法日韓等語種的培訓。新東方是規模較大的教育培訓集團,2002年在西安設立分校,并設有英德法日韓等語種的教學。山木教育集團于1991年在深圳創立,是中國最早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之一,其開設的外語課程有英語、日語、韓語、德語、法語。截至目前,山木教育集團已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二十多座城市設立近300 所分校。
我國處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省份有18 個,其中西部占10 個。長期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西部地區教育相對落后,但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文化悠久,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于其他的9 個地區獨具優勢。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計算,西部10 ?。▍^、市)普通高??偭吭谌珖急?8.8%,其中本科、高職機構數量在全國分別占比17.8% 和19.7%。陜西高校數量在西部10 省(區、市)占比19%,陜西本科、高職在西部10 ?。▍^、市)占比分別為25%、14%,均高于西部10 省(區、市)總量在全國占比。
西安外國語大學所開設的英語、俄語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除英法俄西阿德日7 個通用語種外,還開設了馬來西亞語、泰語、葡萄牙語、印度尼西亞語、意大利語、波蘭語、烏爾都語、印地語、土耳其語、波斯語、朝鮮語專業,語言種類豐富。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開設了英日語法3 個本科專業,并于2005年12月成立俄語系,進行商貿俄語、視聽俄語、俄譯漢等方的教學,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秀的俄語人才。西北工業大學外語系成立于1985年,目前有英德俄日法五個語種的專業供全校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
據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計算,在陜西省高校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教師在全國占比分別為4.4%、4.7%,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從專任教師的職稱級別來看,陜西高校具備副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全國占比分別為4.0%、4.2%,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陜西省高層次師資力量雄厚,能夠為一帶一路的語言服務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絲路國際論壇開幕式上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智力先行,強化智庫的支撐引領作用;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致辭中指出,要發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盟和合作網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智庫服務一帶一路指明了方向。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語言狀況也各有差異。在不理解對方語言政策的前提下進行溝通,會產生許多問題。因此,陜西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利用智庫優勢搭建語言橋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
孔子學院肩負著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務,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平臺,在傳播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據國家漢辦官網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146 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25 所孔子學院和1113 個孔子課堂。3 在陜西,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已在7 個國家與當地高校合作創辦了11所孔子學院。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孔子學院與菲律賓布拉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是陜西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院校合作創辦的孔子學院,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入,沿線國家對漢語人才的需求熱度將進一步被激發,孔子學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功能和作用也將更加凸顯。4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中,陜西應充分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支持省內重點高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孔子學院,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學校語言人才培養周期長,難以解決一帶一路建設所面臨的語言人才緊缺問題,因此需要發揮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社會培訓機構是國家全日制教育的重要補充,是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
在一帶一路語言需求的大背景下,社會培訓機構具有時間短、收益快等特點,能夠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對語言的需求。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者多半是已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沒有時間進入學校進行語言學習。另一方面,學校開設的語言專業種類較少,如果增設新的專業,至少需要四年時間才能培養出一批高質量的語言人才。面對這種困境,需要社會培訓機構利用其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語言服務,打造語言培訓的陜西品牌,助力一帶一路民通。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離開語言就無法交流,無法實現彼此間的合作。陜西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認識到語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先行性、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借助陜西的教育優勢為一帶一路民通搭建語言橋梁。同時,更要借助語言力量推動陜西經濟、貿易、旅游等各方面協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陜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