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松陽縣圖書館 浙江 松陽323400
基層圖書館是基層文化惠民的主陣地。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已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對此,圖書館只有不斷改善自己的服務方式,才能在種類繁多的文化機構中脫穎而出。講座是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的一項工作,它能改善大眾信息接收的模式,通過高效直接的方式,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1.精心策劃選題
講座服務的好壞與選題內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圖書館要想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就必須精心策劃講座的選題,對講座內容進行把關。圖書館可以通過專家咨詢、讀者座談會及問卷調查等方式明確聽眾的需求,并確立講座選題。此外,也可根據歷史文化傳統開展不同的主題講座,如三八婦女節可挑選與女性相關的內容進行講座;五四青年節可挑選與青年學生相關的內容或歷史進行講座。這不僅豐富了講座的內容,還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2.力爭邀請更多聽眾
講座要想成為基層圖書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服務品牌,就必須明確聽眾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聽眾參與講座。首先,穩固原有聽眾,并將其培養成圖書館講座的“鐵桿粉絲”。其次,與學校、社區聯系,力爭邀請更多的人參與講座。
3.做好輿論宣傳
如果說講座的內容和講師資源是圖書館講座服務的“硬件”,那么宣傳工作就可以看成“軟件”,只有“軟件”與“硬件”完美配合,講座才能產生最佳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講座服務的成功與否和前期的宣傳推廣有直接關系。在信息化時代,媒介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基層圖書館可以利用宣傳欄、宣傳折頁、館內LED顯示屏、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多種平臺,對講座進行宣傳報道,使人們了解圖書館講座,接受圖書館講座,進而喜愛、支持圖書館講座,最大化地發揮圖書館講座的社會效益。
4.創新講座形式
基層圖書館因地域、經費、場地、市民文化素養偏低等方面的制約,開展講座服務工作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更需在講座的形式上做文章,最大化地利用各種資源服務聽眾,提升圖書館的影響力。
首先,利用各方資源,舉辦現場講座與視頻講座。現場講座是比較傳統的一種講座方式,聽眾可以與專家學者進行面對面交流。但現場講座受場地限制,只能有一定數量的聽眾參與。近年來,一些圖書館為了進一步擴大講座的受眾人數,相繼在傳播載體和傳播形式上進行了創新。目前,借助數字技術的發展,光盤傳播和網絡傳播已成為各地圖書館傳播講座的主要手段。該方式覆蓋面大,方便使用,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的讀者、聽眾能夠聆聽到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尤其適合基層圖書館。
其次,轉變服務理念,館內講座與館外講座相互補充。圖書館在開展館內講座的同時,也要注意開展館外講座。基層圖書館作為滿足基層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最前沿陣地,在發展中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與時俱進,將講座服務深入周邊的社區、學校、機關單位,不斷地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5.樹立品牌意識
品牌意識對于企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對基層圖書館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圖書館只有形成品牌意識,通過自己某種獨特性,或一定的信息產品,或某一特色服務來顯示自己的優勢,才能更好地吸引讀者。因此,基層圖書館應注重品牌意識的構建,豐富館內信息資源與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講座是圖書館服務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擴大社會影響的重要載體,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基層圖書館是基層文化惠民的主陣地,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開展講座具有現實意義。基層圖書館開展講座服務應精心策劃選題、爭取更多聽眾、做好宣傳工作、創新講座形式以及樹立品牌意識,使圖書館講座在加強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質方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