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1983年,萬人空巷的《霍元甲》帶領內地觀眾了解了香港電視劇與香港文化。自上世紀80年代初首次引進內地以來,港劇一直是向內地傳播香港文化的媒介和載體。港劇的生產主力主要有兩大機構,即亞洲電視(ATV)和香港無線電視(TVB),其中又以TVB所制作的港劇質量最優、產量最大、影響最深遠。伴隨著《霍元甲》《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在內地的流行,內地電視劇市場的“港劇時代”逐漸開啟。
TVB劇中塑造的內地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香港民眾尤其是香港電視劇制作者眼中的“內地形象”。通過對TVB劇中女性形象的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香港民眾對內地民眾的看法,并據此糾正內地形象在香港地區的傳播失真。
TVB劇中塑造的內地女性形象千姿百態,但不同時期的TVB劇對于內地女性形象的塑造有著不同類型化的傾向。
長久以來,香港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以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為主體,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和殖民主義文化的多元化、混合型意識形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內地和香港地區懸殊的經濟落差使兩者之間在文化影響上角色移位,香港影視劇中所攜帶的香港地區文化元素向內地反滲透。
以往TVB劇中的內地形象受到多元化意識形態影響,偏負面,具有“集體主義”甚至“專制主義”色彩。該時期TVB劇對內地女性形象的塑造走向兩種極端:一類是老實巴交,缺乏時尚感,勤勞淳樸的本分女子;另一類則是心機深重,拜金勢利,甚至是從事不正當職業的“北姑”,尤其以第二類居多,但這兩類內地女性形象具有一個共同點,即不具有合法身份。
1994年出品的《笑看風云》中,張小蓮從內地前往香港尋找未婚夫,她身穿紅色格子襯衫和高腰牛仔褲,發型則是高馬尾和齊劉海,是內地民眾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普通裝束,看起來和香港民眾格格不入。張小蓮在超市購物被誣陷偷竊,正在超市兼職的包文虎替她解圍后故作神秘地問:你是不是偷渡來的?
彼時香港尚未回歸,偷渡事件時有發生,“偷渡客”稀釋了香港本土民眾的社會資源占有,擠壓了他們有限的生活空間,絕大多數香港民眾對內地“偷渡客”的態度為排斥和厭惡,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包文虎對張小蓮身份提出質疑了。
2008年出品的《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塑造了尖酸刻薄的心機女殷紅。早年間殷紅從內地偷渡至香港,被餅店老板娘好心收留,而殷紅卻忘恩負義,破壞恩人的婚姻家庭,使其夫妻情逝、骨肉分離。
TVB劇中內地女性形象的轉折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后。隨著歐美經濟的崩潰,中國內地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地位逐步提升,甚至在關鍵時刻起到了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內地和香港地區的經濟落差逐漸縮小,TVB劇中對于內地女性的刻畫逐漸顯現出了空前的寬容與肯定。
2007年出品的TVB劇《建筑有情天》中,大陸人角色張莉,是一位不茍言笑,但衣著時尚且事業有成的女建筑師,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是該時段TVB劇中較少見的正面內地女性形象。
自2008年起,TVB劇中的內地女性形象是矛盾的。一部分延續過去的內地女性角色設定,認為其千方百計從內地抵港是為了追求香港優越的物質生活,是自私貪婪的既得利益破壞者,形象也大多不光彩。
2012年出品的TVB劇《法網狙擊》中,內地孕婦黃菲菲從內地到香港生產,甫一出場就用蹩腳的廣東話對房東指手畫腳,對房子挑三揀四。黃菲菲指使房東拿冰汽水給她喝,房東問:“你有身孕還喝汽水,你不怕嗎?”黃菲菲答:“怕什么?香港的醫院又好,醫生又好,出什么問題都不用怕。”房東頓悟:“原來你是來香港生孩子的,你不是雙非孕婦吧?”黃菲菲反問:“你歧視我?”
當“偷渡”逐漸成為過去式,“雙非”即父母雙方皆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大陸居民在香港所生的子女與港人的矛盾逐漸顯露。香港民眾普遍認為“雙非”觸動了自己的利益,擠占了本應屬于自己的教育資源與社會福利。
另一部分TVB劇則戲劇化夸大地塑造內地女性“人傻錢多”“揮金如土”,對內地先富階層的形象刻意丑化。
2013年出品的TVB劇《老表,你好嘢》一開場,就是內地客前往香港血拼的場景。一位穿著富貴但臉上有顆丑陋黑色大痣的內地女游客在兌換港幣時,聽導游說“我們香港的工資相當于你們內地工資打八折”的謬論之后,傲慢表示:“你們香港人好可憐哦!”香港導游應和道:“所以需要你們來刺激我們的經濟。”此外該劇中還多次出現諸如“不貴的不買”等大手筆消費的內地女性形象,試圖加深對內地民眾的“標簽化”誤解。
近10年以來TVB劇中的內地女性角色增多,大部分女性形象也擺脫了貧窮、刻板、丑陋的標簽。雖然TVB劇中被“他者化”的內地女性形象與內地女性的實際形象出入依舊較大,但香港對內地實力的重新審視已經反映在對內地女性的形象塑造中了。
內地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逐漸縮小了和香港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2017年2月發布的世界銀行全球各國GDP數據顯示,我國全球排名第二,總量占比14.84%,中國經濟崛起是既定的事實。在全球各國媒體紛紛報道中國經濟崛起的氛圍之下,香港電視人也已經無法強化內地民眾“落后”和“貧困”的標簽,TVB劇集也需要順形勢而改變編劇和人物設定策略。內地經濟騰飛對TVB劇中女性形象的嬗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地市場的潛力以及內地資本的巨大誘惑對港劇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也是香港電視人所不能忽視的。往年上海電視節,TVB高層攜眾多藝人登臺亮相,參與節目推介發布。2015年起上海翡翠東方傳播有限公司代表TVB在內地開展各項業務,助力TVB實現從香港業務到大中國地區業務的戰略轉移。
2015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印發《開展網上境外影視劇信息申報登記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境外劇播出量不得超過網站國產劇播放總量的30%,港產TVB劇集也在“限制”之列。由于受“限外令”的影響,TVB劇集也需要走“先審后播”的程序。雖然近年來TVB劇內地女性形象依舊存在一定程度的“丑化”,但透過TVB劇內地女性形象所展現的內地形象,傳達和諧友好的信息是配合廣電總局審查的必要的政策需求。
近年來,內地觀眾也開始在TVB劇的互動平臺上頻頻發表意見和建議,TVB劇一旦出現抹黑內地人形象的情況,極有可能因觸犯內地觀眾底線而半路夭折。觀眾層面對TVB劇集內容的非官方監管,也是促使TVB劇內地女性形象轉變的重要因素。
TVB劇逐步打開內地廣闊市場,他們關注到電視劇市場的受眾結構變化和相應的收視數據的變化,開始重視內地受眾的需求。香港地區沒有類似內地嚴格的電視劇審查制度,但每一位觀眾都是隱形的審查者。當TVB劇中出現內地人形象或元素,相應的收視率數據和視頻點擊率會提高,網絡層面對該劇的熱議程度也會相應提升。TVB劇主創正是看到了內地觀眾對劇集的強大影響力,因此不得不重新慎重審讀新劇中的內地人形象。
另外,近年來內地人在香港地區發展的比重增加,一部分具有較強社會活動能力和較高社會地位的內地人在香港地區開始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入香港地區讀書深造的內地學生數量也在日益增多。這部分旅居香港的內地人急于透過港劇看到真實的內地風貌和真切的內地人的精神狀態,因此TVB劇對于內地人形象塑造的改變有了迫切的需求。
縱觀近年來的TVB劇,我們不能否定劇集中的內地女性形象開始顯露正面化的發展趨勢,盡管這種變化是緩慢而不明顯的。我們不能以TVB劇中所傳播的內地人形象來定義內地,我們需要讓香港地區的民眾以及全球TVB劇集愛好者們,通過TVB劇集了解更加真實的內地和內地人。我們需要以香港地區及海外的觀眾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現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展示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魅力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