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悠揚
《湮滅》(Annihilation)是2018年由亞歷克斯·嘉蘭編劇和執導的科幻電影,基于杰夫·范德米爾的暢銷科幻小說《遺落的南境 1:湮滅》(Southern Reach Trilogy∶Annihilation)改編,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莉娜與一群軍事科學家組成的勘探隊進入神秘的“閃光”區域,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的故事。電影由派拉蒙電影公司于2018年2月23日在加拿大和美國發行,2018年4月13日在中國發行,總收入4300萬美元。
故事從一位女性坐在隔離室里被詢問開始。在位于美國南部海岸的政府設施X區(Area X)內,細胞生物學教授和前軍人莉娜正被隔離,并接受關于四個月探險的詢問。探險隊進入一個名為“閃光”(The Shimmer)的不斷緩慢擴大的異常虹彩電磁場,莉娜是這次勘察唯一的幸存者,與她一起進入的四名女性隊員全部失聯。她開始展開回憶,“閃光”區域內的生物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她們認為“閃光”以棱鏡的方式作用于有機體,以與棱鏡折射光相同的方式扭曲和折射DNA,探險隊成員意識到她們的身體和意識正在慢慢改變。在勘察中她們遭遇了許多危險,隊員相繼死亡。莉娜最終到達燈塔——神秘現象首次出現的地方。
作為科幻小說改編的面向大眾的商業電影,《湮滅》從一方面來說是成功的。電影主要使用大景別鏡頭來描繪一個斑斕的神奇區域,例如用大遠景表現一股能量從地球外墜落到燈塔的場景,用遠景交代一行五人進入“閃光”的情景。電影大量使用固定鏡頭和較少的奇觀形成疏離客觀的視角。在畫面處理上,在外景鏡頭中加入邊緣模糊的效果,加強“閃光”區域中充滿光暈和奇幻感的視覺效果。在人物設定上沿用了原著小說的女性主角,通過志愿入隊、擊殺巨鱷、叢林尋友、堅持探險、孤身入塔、巧技焚怪等情節刻畫了一個堅定、堅強、智慧的人物,表現出主人公莉娜冷靜、勇敢、果斷的獨立女性的形象。導演利用一部電影有限的時長,演繹了一個較為完整清晰的故事。
從淺表來看,電影講述的是探險與異世界能量的故事,從深層理解,亦可以看作是認識自我、收獲自我的故事。
莉娜的左手前臂上有一個“∞”形狀的銜尾蛇(ouroboros)紋身。銜尾蛇是一個古老的符號,起源于古埃及的肖像畫,描繪了一條蛇或龍咬著自己的尾巴。它通過希臘神話進入西方傳統,并被用作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和赫爾墨斯主義(Hermeticism)象征,最著名的是煉金術(alchemy)。已知最早的銜尾蛇圖案是在公元前14世紀的圖坦卡蒙墓中的葬禮文本“冥界的神秘之書”(The Enigmatic Book of the Netherworld)中。在這篇文本的插圖中,兩條蛇把自己的尾巴銜在嘴里,繞著神的頭部。整個神圣的形象代表著時間的開始和結束。銜尾蛇還出現在埃及的其他地方,它代表了圍繞著有序世界的無形障礙,并參與了這個世界的定期更新。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將銜尾蛇視為煉金術的原型(archetype)和基本曼荼羅(mandala)。榮格提到銜尾蛇與煉金術的關系,他認為煉金術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比我們現代人更了解個性化過程的本質,他們通過吃自己尾巴的蛇的象征來表達。銜尾蛇具有無限或完整的含義。在銜尾蛇的古老形象中,存在著吞噬自己、將自己變成循環過程的想法。銜尾蛇是一個戲劇性的符號,象征著整合和同化的反面,即陰影。這種“反饋”的過程同時也是永生的象征,因為據說銜尾蛇會殺死自己,又讓自己活過來,使自己受精,并生下自己。他象征著“一”,從對立沖突出發,它構成了“第一元素”的秘密,這源于人類的潛意識。
主人公莉娜的現實生活遭遇了挫折,面對臥床的丈夫,她決定做出一些努力來彌補,于是她進入“閃光”。這個區域是深陷現實泥潭的人想要探尋答案的地方,包括失去女兒的地理學家,受癌癥困擾的心理學家,和出軌自責的生物學家。越深入這個區域,她們發現自己并不僅僅是自己知道的自己,還有自己不了解的部分。卡爾·榮格認為人格作為一個整體,包括自我、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三個部分。在分析心理學中,個人無意識經常被稱為“無人之地”,個人無意識位于兩個世界之間的意識邊緣——外部或空間世界以及內部或心靈客觀世界。集體無意識指的是同一物種的生物之間共有的無意識心靈的結構。根據榮格的說法,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是由本能和原型組成的。
在一次守夜中,心理學家文崔斯博士對莉娜說道:“我們沒人會想自尋短見,而是想要去進行自我毀滅。用某種方式毀掉自己的生活。我們抽煙、喝酒,我們毀掉好工作、幸福的婚姻。”心理學家所說的自我毀滅說明人格中有我們不想承認的缺陷。在與缺陷博弈的過程中,人們逐漸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在行進中探險隊發現一處院落,草地中長著數棵人形植物,其中的一棟房子,與莉娜現實中的房子是相同的建筑。從這個設定中可以窺探到這個特殊的區域是現實在內心意識的映射。
燈塔是主人公面臨的最后的挑戰,燈塔作為內心指引的象征,被侵蝕,被異化。莉娜在燈塔里的洞穴中見到如鏡子一般映照自己的復制體,她一開始驚慌恐懼,因為它如影隨形,亦步亦趨,如同榮格心理學中的“陰影”,即一個人沒有完全意識到的一切。陰影就是“黑暗面”。從這個角度看,“閃光”區域也許并不是異世界,而是人格中無意識的部分。能讓人繼續前行的方法,就是直視自我,直面自己的陰暗面。所以在最初的震驚過后,莉娜冷靜地將復制體點燃。她在對自己有深切的理解的基礎上收獲自我。
電影《湮滅》與原著小說《遺落的南境1:湮滅》在劇情上可以說是大相徑庭,當然這與導演亞歷克斯·嘉蘭在電影籌備期只看到三部曲計劃的第一本書的手稿不無關系。在范德米爾的許可下,嘉蘭故意將這個故事按照自己的方向進行。《湮滅》是一種對小說記憶的改編,而非忠實原著的編劇,旨在捕捉閱讀范德米爾小說的經歷中的夢幻般的自然和語調。事實上,電影《湮滅》從另一方面來說,對原著小說展現的深度與革新的表現是不盡如人意的。電影和小說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藝術視角。
《遺落的南境》三部曲是美國作家杰夫·范德米爾于2014年首次出版的一系列小說,包括《湮滅》(Annihilation)《當權者》(Authority)《接納》(Acceptance)。三部曲的名字來源于該劇情的核心秘密機構,其中《湮滅》獲得星云獎和雪莉杰克遜最佳小說獎。
小說《湮滅》以生物學家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一行四人組成的勘探隊進入由南境局管轄的X區域勘測的故事。在探險過程中,一座地圖上沒有的地下塔出現,塔中有神秘的藤蔓,“我”被藤蔓噴出的孢子感染,探險成員在行進中陸續死亡。“我”查看了一路上搜集的生物樣本,都是由變異的人體細胞組成。“我”行進到了燈塔,發現了丈夫凱恩的日記,他是之前的第十一期的勘探小隊成員,他的日記幾乎每一篇都是寫給“我”的,“我”性格孤僻冷漠,還曾被他戲稱為“幽靈鳥”,然而卻在此刻讀懂他的用意。爬行者、復制體、心理學家的秘密,“我”探索過卻無法得到答案,但是“我”會獨自沿著丈夫北上的行程看一看他走過的路,“我”不會回家,你不要跟來。
這部小說更像是勘探報告與日記的結合。作者在行文中加入了意識流元素,精心設計了不協調感,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明顯的非線性和非理性,讓讀者很難輕易地串聯起一個連貫的故事,也沒有辦法為其中出現的神秘現象做出理性的解答。這種無所適從、無法理解帶來的困惑,不甚通順的語句所引起的焦躁,也正是作者想要讓讀者經歷的閱讀體驗。這種文風使讀者從第一視角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并且感同身受。文中處處體現作者對自然、生態、生物、心理的思考,這與作者的家庭背景有關,化學家和生態學家父親、生物插畫藝術家母親、研究環境科學的姐姐、自己曾想成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
《遺落的南境》系列經常被認為是克魯蘇神話(Cthulhu Mythos)風格小說,但范德梅米稱之為“新怪譚”(New Weird)小說。新怪譚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始于20世紀90年代,由2001年至2005年出版的一系列小說和故事發展而來。M.約翰·哈里森在介紹柴納·米耶維(China Miéville)的中篇小說《泰恩一家》(The Tain)時創造了“新怪譚”一詞。
克魯蘇神話小說更強調人在強大力量面前的渺小,對未知的恐懼,反映了工業時代的消極,新怪譚小說則體現了信息時代的“虛無主義”。根據杰夫·范德米爾及其妻子安·范德米爾的定義,這種類型是“一種城市的,第二世界的虛構小說,顛覆了傳統幻想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思想,大量地選擇現實逼真的、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模型作為出發點創造結合了科幻和幻想元素的設定”①。
杰夫·范德米爾和柴納·米耶維作為新怪譚運動的兩位代表人物,在努力打破幻想、科幻和超自然恐怖之間的障礙,模糊它們之間界線的特點,給予讀者新的閱讀體驗。除了《遺落的南境》系列,柴納·米耶維的《巴斯拉格三部曲》、網絡協作小說項目“SCP基金會”(SCP Foundation)都是新怪譚運動的代表作品。
“我試圖抑制心中產生的成百上千個新問題。我明白這一時刻非常重要,因此盡量用平穩的語調大聲讀出開頭的語句:‘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殺之果既已在此我將孕育出死亡的種籽與蠕蟲分享……’……我仍在試圖理解語句的含義,尚未考慮到采集物理樣本。然而勘測員的提問讓我解脫出來!因為它幫助我抵御繼續讀下去的沖動,阻止我走入下方更深的黑暗,讀完所有文字。但那開頭的語句已經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滲入我的頭腦,并找到扎根的沃土。”②杰夫·范德米爾在《湮滅》中寫道。
新怪譚運動是一場正在發生的幻想文學的變革,也是我們正在親歷的時代。
小說到電影的跨媒介呈現,小眾科幻小說類型與大眾商業科幻電影的碰撞,我們見證著科幻小說家與電影藝術家對新故事和新流派的詮釋。電影《湮滅》是對新怪譚小說電影化的一種嘗試,它代表了一種改編思路與方向,將新怪譚小說帶進大眾視野中,也為更多的主流電影提供選材和表現手法的參考。
注釋:
①VanderMeer,Ann;Jeff VanderMeer(2008).The New Weird.Tachyon.pp.xvi.ISBN 978-1-892391-55-1.
②[美]杰夫·范德米爾.遺落的南境 1:湮滅[M].胡紹晏譯.成都:天地出版社,2015:18-19.